小学班级组织建设——既有班级组织的管理论文_李冬雪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既有班级组织的管理论文_李冬雪

(沈阳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班级管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单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小学高年级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身心也在这一时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行科学有效地班级管理,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但由于多种原因,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目的性,管理方法与学生成长不相适应,基于这些问题,笔者以一个学生带手机的案例展开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既有班级;高年级


一、案例

六年一班有66名学生,将近30名学生带手机上学,而他们带手机的原因调查发现:不是玩游戏、看小说就是微信聊天,严重影响学习,和学校纪律,据班主任调查,学生只有在班主任的课堂是不敢玩手机的,其余课堂照玩不误。除此恶劣行为之外,个别学生总迟到,总是忘带老师要求带的东西,无论哪科课,都要不停地讲话干扰老师讲课。种种不良现象,对于一个新教师要接任一个这样的既有班级,班主任的挑战性是很大的!

二、案例分析

(一)学生带手机的处理方式

1.没收违反班规的学生手机

该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没收看到的手机,有一点儿“杀鸡儆猴”的意思。这样这几个手机被没收的学生就会有不平的心理,酝酿气愤的情绪。

2.借助小学生相互举报心理,没收全部电话

教师利用小学生之间诚实守信、相互举报的心理,因为之前被没收手机的同学就会私下打小报告,这样班主任轻而易举就把班级所有带电话的学生找出来了。

3.及时在家长群里通知家长,用语言镇住家长

因为手机这种物品不像其他的玩具、漫画书之类的“违禁品”,还是比较贵重的。所以为了避免学生说不明白,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班主任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给家长一个心理暗示。组织好严厉的话语,以为孩子好的出发点,在家群里进行批评教育。本来让孩子带手机就是违法学校规定的,班主任也是为学生好,所以家长肯定会极力配合老师的!这样让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其中有一个学生是偷偷把他爸爸的手机带到学校,但是家长所有的收款码都在这个手机卡上,但手机被教师没收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利用一年的时间在这个班级中树立了威信,所以家长们都是对她又敬又怕,所以他的爸爸怕丢脸想让孩子自己来和老师要电话卡,孩子怕老师批评,就和他爸爸相互推脱,后来因为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孩子壮着胆子来和老师要走电话卡。虽然这是类似于一个小笑话,但是只是因为这个老师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会有这种效果。

(二)新班主任在接班之前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通常在接手一个班级之前,一定要和原班主任详细了解班级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行为方面,包括班级的基本情况。例如,班级总人数,男女生比例,通常男生多的班级相对来说,管理起来比较吃力。

(2)学习情况方面,在小学比较重视的还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可以向原来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了解班级情况以及他们所了解的个别学生的情况。对本班的各学科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候,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教学。

(3)研究本阶段学生的心理。我访谈和调查的老师在接手这个班级时,他们是五年级上学期。据老师说,之前这个班的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看着新来的美术老师温柔可爱,所以对于有时老师说的话不放在心理,甚至和老师顶嘴,把老师气哭。所以新来的老师在刚来时,了解了五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后,在班级里一直做到“一是一,二是二”,所有定下的规则不打破,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按照规矩学习、生活。

2.准备好“就职”演说,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据访谈教师提到,再开始接触到班级的学生时,对学习上关注的还没开始,要现在日常行为方面,给学生定好“红线”。

3.改进班级组织结构

一个良好的班级组织应当是一个学生能够自治的组织,而学生的自治在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普遍增强,这种能力是需要班主任去培养的。

(一)理论基础

1.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小学5-6年级班级管理问题:

本案例主要从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出发,经调查,得出班主任在管理中有以下不良表现,主要表现在四个不同方面:第一、班级日常管理整合力较弱;第二、班级组织建设不合理;第三、班级管理力量失衡;第四、班级活动管理缺乏活力。

(2)原因分析

通过访谈及调查分析,基于实际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学校因素,大班额问题突出,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的考评机制不完善。就沈阳市现在的状况而言,超过半数的人口是从其他各个省市来沈阳工作的,所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采取就近原则,导致学校每个班的学生超过50人。

二是班主任因素,班主任承载压力过大,教师管理观念落后,班级管理方法落后,重点不突出。

三是学生因素,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学生自理能力缺陷。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被家长溺爱长大的,甚至有的学生连书包都整理不好。

2.理论分析

(1)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班级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是组织管理的意义所在,因此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在小学里做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时并不是从小学一年级做起,教师有时会遇到突然在一个学期中期接班,或者一个学年的下旬接班。班级的学生们在学习、生活方面都会养成一定的习惯,习惯有好有坏,这就需要新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和原有班级行为规范进行取舍。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2)严格遵守班级准则,奖惩有度

首先,班级规矩是不可磨灭和改变的。班主任要把规矩立住!学生规矩的养成是经过老师的习惯的不断培养,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要尊敬老师,从细节看成败,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改变。

其次,在迟到方面,班级总有几个孩子上学迟到,屡教不改,但这位老师来的第一天就告诉孩子们迟到会有一定的惩罚,并且把惩罚落实,而不是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没有迟到的了。包括现在的孩子们忘带东西,前一天晚上告诉的,第二天就总有那么两个孩子忘了带,这种丢三落四的习惯如果从小不改正,就会跟随孩子们一辈子。

最后,还是主任费了好半天的话语,才把孩子哄到学校,可见班主任将规矩立住,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老师对总丢三落四的习惯得过且过,那么孩子们永远也不会养成对自己负责的好习惯。

(二)结束语

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学生们才会真的成长。就像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中说的那样,“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让你和其他人攀比,是让你长大后,有选择的权利,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去工作,这样你就有成就感,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参考文献

[1]高文龙.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丰莲.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高敏.城乡结合部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4]王洪明.从_管理_到_辅导_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张来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育科学论坛,2001,11:36.

作者简介:李冬雪(1994.12-),女,辽宁省辽阳市人,学历:硕士,专业:小学教育,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李冬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既有班级组织的管理论文_李冬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