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你教会了你坏习惯!_亲子成长论文

嘘!你教会了你坏习惯!_亲子成长论文

嘘!坏习惯可是你教的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宝宝的坏习惯是父母教的。这怎么可能?!不过,先别急着否认,还是检点一下自身的行为吧,说不定,父母不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举动,却恰恰于不经意间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孩子只不过在他们认为需要的时候,把这些早已“复制”到自己身上的言行表现出来罢了;或者,父母的某些做法,在客观上给孩子的不良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父母一定要避免不良言行,才能帮助有样学样的孩子养成好习惯。

场景1:以电视节目“佐餐”

饭桌上,童童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妈妈不停地催他“快吃”,还不失时机地喂几口;爸爸也附和着,“好好吃饭”,眼睛却没离开电视屏幕上的足球比赛。半个小时过去了,童童碗里的饭菜还剩了一大半。

剖析坏榜样:童童边吃饭边看电视,实际上是对爸爸行为的模仿。只有爸爸先“忍痛割爱”,放弃热衷的足球比赛,一心一意回到饭桌上来,孩子才能安心吃饭。另外,妈妈喂饭的举动,不但不能将童童的目光从电视节目中拉回来,反而助长了他的行为。

提示:限制孩子看电视时间的长短和时段,吃饭时不看电视是其中之一。这个“纪律”要全家遵守。如果条件允许,把客厅和餐厅分开,并立规矩:没吃完饭不能离开餐桌。让孩子明白,边看边吃对消化不利,还容易忽略饱的感觉,引起发胖。

场景2:不认真回答别人的问话

爸爸带浩浩从小公园回来,妈妈问:“宝贝,在公园里看到什么了?”浩浩说了声“不知道”,就跑进客厅看电视去了。“玩什么了?”“不就那么点东西,还能玩什么?”爸爸替儿子回答,说着也坐到了电视机前。

剖析坏榜样:浩浩和爸爸的话,都没有正面回答妈妈的问题,都在敷衍。可以说,孩子的行为是爸爸行为的翻版,他们都没能认真倾听和回应。家人之间说话,不必那么多的规矩和客套,但也有问有答,营造良好的谈话语境。认真回答他人的问话,既是对对方的尊重,有礼貌,也是自身修养的表现。爸爸没有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孩子自然不容易学到如何礼貌地回答他人的问话。

提示:认真倾听和回应,是孩子必须养成的一种习惯,也是他们学会与人良好沟通的前提。因此,父母和宝贝讲话,一定要蹲或坐下来,与之对视,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而夫妻之间说话,也要相互看着对方,给孩子一个好的范本。另外,当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时,最好排除其他干扰。

场景3:吃荤不吃素

“哇,红烧牛肉,太好了!”林林坐在餐桌旁一块接一块地吃,妈妈提醒:“来,吃点油菜和西红柿。”说着却把油闷大虾夹到儿子碗里。不一会儿,林林跳下椅子,妈妈说:“别走,吃点青菜。”“吃饱了!”

剖析坏榜样;宝宝半岁到两岁左右是味觉发育的敏感期,如果这一阶段偏食、吃蔬菜少,就容易养成不喜欢吃蔬菜的习惯。不少家长生怕孩子“好的”吃少了,不自觉地督促他们吃高蛋白食物。等到父母认为宝贝该吃点蔬菜和主食的时候,孩子的小肚子已经被撑得鼓鼓的了。其实,父母的潜意识里有一种错觉:“荤”更有营养,应该先吃。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喜欢、也没胃口吃素了。

提示: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荤素、主食的次序,保证每餐蔬菜的品种多余肉类的品种,粗粮细做。吃饭时提醒宝宝吃一口饭、两口菜,再吃一口肉,以便吃进更多营养。同时,全家人都做出爱吃蔬菜和粗粮的样子,利于孩子模仿;告诉他:吃了这些可以强壮身体。

场景4:海豚不见了

“妈妈,海豚呢?”“在你床上。”“没有哇,帮我找。”那个淡蓝色的毛绒海豚,是潇潇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可玩着玩着,就不知放哪儿了。每天,妈妈都要无数次地帮潇潇找东西、收拾玩具。

剖析坏榜样:孩子经常找不到东西,是因为没秩序,随手乱放,走到哪儿丢到哪儿,其根源在于父母没有培养起他们物归原处、有条理的好习惯:而妈妈帮忙找东西和跟在后面收拾残局的举动,只能对孩子将一切责任推给别人的行为起催化作用。

提示:辟出玩具角。从宝贝3岁起,妈妈就该有意识地教他学习收拾玩具、画笔,督促他将玩完的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

爸爸也要遵守这个规矩,不能将报纸、书或脱下的衣服随意扔到茶几上、沙发上、床上;用完物品放回固定的地方。

孩子一旦主动收拾,一定及时夸奖,激励他持之以恒。

场景5:晚上不睡 早上不起

“洋洋,来洗澡。”妈妈催促着,“我要跟爸爸下棋!”“10点了。”“再下最后一盘。”爸爸一边替洋洋说情,一边摆好棋子。妈妈无可奈何,没办法,今天又要到11点才能睡,明天去幼儿园肯定迟到。

剖析坏榜样:一些父母经常加班,回家后希望享受亲子时光,忽略了时间和孩子需要早睡的需要;也有的家长迷恋电视节目或电脑游戏,于是,自己当夜猫子,也把宝宝培养成了小夜猫子。孩子转天早上赖床或发脾气,都是因为前一天睡得晚造成的。

提示:宝贝最好能在9点半前休息,否则会影响身体发育。由此倒计时,将游戏、讲故事、洗漱等活动提至9点以前进行。如果父母有许多事情要做,也要在这个时段内熄灯、保持安静,给孩子造成一个“全家都睡了”的假象,等他睡着了,爸爸妈妈再开始自己的工作。

场景6:大小便后不冲马桶

妈妈对走出卫生间的乐乐说:“没冲马桶吧?”立即进去“检查”,接着就听到妈妈训斥:“我就知道没冲!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冲马桶!怎么总是记不住?卫生习惯太坏了,去冲了!”乐乐摆弄着积木不肯动,妈妈有点着急:“快去呀!”乐乐还是不动弹,妈妈将他拉进卫生间,可乐乐就是不伸手。每天,乐乐家都要上演同样的一幕。

剖析坏榜样: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乐乐的坏毛病是被“盯”出来的。妈妈的问话首先就表示了对孩子的不信任,而接下来的训斥、督促和命令,只能使乐乐的逆反心理逐步升级,妈妈越关注,他就越对着干,正面的教育却起到了反面的效果。

提示:对孩子不好的行为佯装没看见,使他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并以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宝宝对缺点的改进,策略地对孩子进行正强化。比如,闭口不谈乐乐不冲马桶的事,而在他偶尔冲了之后,及时表扬,激励他自觉地发展好行为。

场景7:想要什么必须得到什么

孩子们在玩游戏:每人贡献一件玩具,参与抽奖,抽到什么就要什么,以这种方式交换礼物。朵朵拿来一个会唱歌的小兔子,她本以为自己能摸到它,可却被别的小朋友抽走了,大哭不止。看着朵朵伤心的样子,妈妈想让抽中兔子的孩子和朵朵换礼物,那孩子不肯。无奈的妈妈只得立即带朵朵再去买一个。

剖析坏榜样:孩子要星星就不能给月亮,这是被家人惯出来的。朵朵妈妈出面要求抽中兔子的孩子和女儿交换礼物,实际上是支持自己的孩子破坏游戏规则、搞特殊化,不利于她学习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学习分享;而再去买一个同样玩具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在任性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提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但宝贝孩子不等于事事娇宠。家长应该给孩子立一些规矩,无论在家里、在外面,都要守规矩,没有弹性;和小朋友玩也要遵守游戏规则,平等相处,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标签:;  ;  ;  

嘘!你教会了你坏习惯!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