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永胜学校 武胜 638403)
一.课题的选择
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孩子的研究意识,初步养成遇到不懂的事情能进行研究的习惯,并通过研究性活动,学会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只重学科成绩的评价方式,是为实施以创新和实践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而形成的评价体系。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具有“综合性” ﹑“实践性” ﹑“科学性”的特点。强调“课内与课外”,“成果与过程”,“指导与激励”,“学校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从本质上来说,研究型课程评价是判断研究型课程本身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究研究型课程衍生价值的过程。
三.经验总结
1.教师的挑战
探究性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也使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教学的转变
探究性学习,从多方面锻炼了老师和学生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调查采访,要听,要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题宣讲,锻炼了学生当众口头表达的能力;为研究,必然搜集大量资料(一个课题组搜集的材料可多达上百页),需要阅读:精读、略读、浏览,默读、朗读、听读等,各种阅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课题报告的写作,平时的课题日记、笔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生的潜力
在我们的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探索未知领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探索实践,证明了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完全可行的
4.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走出了填鸭式教育的模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其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了孩子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渐深入,孩子们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关注社会生活问题,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日俱增。。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向别人请教,与大人交流;小伙伴间的合作研究,使这些独生子女们知道了要相互包容、谦让,要能够分工合作……这就为他们将来终身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思考
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它需要摆脱基础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倾向,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种种误解: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解为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只配做“观众”等等。这些观点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精英主义”价值观。我们应该明白,“研究性学习”植根于儿童的本性,尊重每一个儿童个性的独特性与具体性,因此,它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它必然秉持多元价值的标准。
展望教育的发展,正如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所言:明天的教育不再是痛苦的劳役,而是充满学习渴望的教育;明天的教育不再是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是关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学历的教育;明天的教育卓越不只一种表现形式,学校教育将为每个学生的成功提供发展空间。
论文作者:唐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学生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程论文; 能力论文; 探究性论文; 过程论文; 评价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