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由几何学引起的?图形组合训练第二部分_三毛论文

还是由几何图形引发的——图形组合训练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何图形论文,组合论文,是由论文,之二论文,图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谈构思发议论

上面的图形,千变万化,千奇百怪。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你最喜欢哪一幅?理由是什么呢?请思考15分钟,然后谈谈你的想法。

祝然——我对“超重”(图2-40)最钟爱。我看到“○○”便想到车。画完车,感到平淡无奇。于是,还用创造想象的夸张手法:车身扩大,车轮缩小,完成这个作图。这个图形,在一辆载重车之侧,截下一块小小画面。货物庞大,车轮微小,不成比例。配上“超重”为题,给人以丰满之感。

张慧——我最得意的是如图2-50所示的那幅图。 我先画出相连的两座大小不一的山,中间有空,就填上个球。这时发现,球被卡住了。“会不会漏下去呢”?自己问自己。自己又答:“能”。小山向上起动即可。为此,又把小山改为一个有柄的、可以上下活动的部件,图就画成了。把题目所给构件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自动控制装置,具有现代化气息。

俞慧——我觉得张慧画的图2-52令人惊叹;图2-54催人奋进。尤其是图2-56,构思奇巧,发人深省。我理解, 这是一种劝告:请不要遮掩真实的面孔,请不要因掩饰起来的面孔而上当,请不要用残酷的凶光瞪着他人和我们的世界,请不要对暗藏凶光的三角眼放松警惕……

从技法上看,由于题目没对色彩做任何限制,所以将墨镜染成黑色,既不违题,又很切题。即是说,突出三角眼,烘托主题。

刘涌——我实话实说。作为读者,给我的启发最大的是林耀画的图2-58。这幅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个小圆圈,完全一样, 而代表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鱼眼和气泡。鱼身与鱼尾不同,但都是三角形,甚至方位也完全一样。神仙(图形像热带鱼“神仙”)吐仙丹,这是协调一致的。而实际呢?那颗“仙丹”是个小气泡。

同一个载体,却有各种信息重叠交叉、流动。这是美妙的创造。

吉哲——我虽然很同意上面发言,但我最喜爱的是林耀画的图2 -62。墨镜使人不知庐山真面目。蝴蝶结呢?又把裸露能见的颈部遮住了。不论是墨镜与蝴蝶结的黑颜色,还是两者相隔断又相衔接的虚与实,都是寻常装束,都是朴实无华的生活中的“大自然”。

这幅“自然景观”限制在极其狭小的视界内,使人只能看见两样穿戴。如此画面,映入眼帘。我不由自主地立即发问:人呢?人到哪儿去了?他是男人,还是女人?男人女人,成千上万,好坏都有。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在思考中,我冷静了。我悟出:“小小视界之内,留下巨大无边的空白,让读者自由地填补吧!填别人,也填自己。不愿填,也无妨。反正,人的一生总得留下一幅真实的脸谱。这就是‘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

苏涛——看到画面,受到启发;听到发言,受到更大的启发。不过,不能忽视林耀画的图2-64,我觉得它有无与伦比的独特之处。

从画面看,论照搬、论死板、论凝滞,可谓无与伦比。而配上题词之后,便立即枯木逢春,令人刮目相看了。兄弟之间有遗传作用,姐妹之间也有遗传作用。所以,相似合乎规律,死板反映现实。虽说隔肚皮如隔山,却有兄弟情谊相连。长兄做出榜样,小弟效法。隔山之树难相见,却有姐妹血脉相通。姐在高处俯望,妹在低处仰盼。真可谓兄弟情谊,姐妹血脉,青山隔不断,永远相通连。

就是这样,构图如此简单,内涵又如此丰富。看似简单,实不简单。

于娜——我画的图2-67使我最得意。当时看到,“△△”构件,像两座小山,感到很死板,怎么动起来呢?我将其斜向连接,产生动感。先觉得像蝴蝶,可蝴蝶太柔弱,活动范围太狭窄,就想再打开思路。这样,在低空的蝴蝶与高空的风筝之间,接通了思路。安上眼睛,更活灵活现了。可光是用一条线拉着,也寡味索然。而另一条给定的线,也无处安置。不一会儿,一条线断成两条线的思路出现了,最后,又想到了题词。

这个图形把两座山变成蝴蝶和风筝的翅膀,把风筝变成断线风筝,又把风筝拟人化。断线之后,不提放者愁苦,只说风筝,作为被束缚者,对突然获得自由,深感欢乐。这都属于发散思维中的异型发散,代表着发散思维的本质。

我为画出此图感到高兴。

于燕——我最喜欢图2-70。“三毛”这个词已有双重含义, 有“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还有台湾女作家三毛。提起这两个字,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前者的悲惨遭遇和后者的才华及不幸逝世。所以,“三毛,你在哪儿?。也就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此图,正好传达出这种声音。

再看图形本身。唇部呈现呼唤之态,是一个圆杂以黑白相间的色调造成的效果,这是颇具匠心的。而头顶右侧斜向描出一短一长的平行线,出现“三毛他哥”四个字,使得两线顿然变成两根毛发了,不难推理,二毛当然是三毛他哥了。此间,兄弟之情,已经跃然纸上。不论是奔跑或是遇到风雪,两根毛发都会歪斜的。画面上的两根毛发大大倾斜,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为了寻找三毛,他哥风雨不避地到处奔波着。

图形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封闭的圆,而纵观整个图形,却把人们的思绪引到遥远的空间与时间中去了。

赫峰——要论情感,还得说母子情深。人类如此,动物亦如此。所以,图2-69最为绝妙、感人。作者的创造想象极为丰富, 他把平放着的大小一样的两个圆倾斜过去,上面的大,下面的小。这时,两个圆就变成两个鸡头了。两个“△△”也倾斜过来,一大一小,两尖相对,谓为鸡嘴。是喂食?是说话?还是亲昵?再将“‖”倾斜,拆开,相对,变形为似睁又闭的老小鸡眼。题词与画面,相互注释、印证,浑为一体。

王璐——图2-68也有意思。本来“大眼瞪小眼”, 常指对待艰苦的工作两人之间互相推托,或者出了事故两人都不肯承担责任而互相指责。

这幅图朴实无华,它创造性地把大眼与小眼集中在一张面孔上。又用黑白色表现“对瞪”。这种组合形成强烈的感染力,即是说不管大眼指责得对,还是小眼指责得对,反正都是一个人。

看来,作者是深谙图形组合的奥妙的。

三.创造想象的魅力

上面的一幅幅奇妙构图,都有创造想象起着重大作用。

1.什么是创造想象

我们看到一个事物,就把它的形象留在脑海中了,这叫记忆表象。所谓想象,就是对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这个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

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之分。

再造想象的形象是曾经存在过的或者现在还存在着的。但是,想象者在实践中没有遇到过它们。

创造想象的形象是当时还不存在的,新颖、奇特是创造想象的形象的本质特征。它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工具。

2.建立创造想象的方式

建立创造想象的方式,就是指在想象中对记忆表象进行的加工、改造的方式。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粘合 把记忆表象进行一番割舍与添加, 再把保留下来的各个成分纳入新的联系,从而建立新的完整形象。这就是粘合。

(2)强调 强调是把记忆表象的某个部分突出显示出来, 从而建立新的形象。

(3)伸缩 把记忆表象的某个部分隐匿或削减,展现或增强, 就是伸缩。这是强调方式的变种。

(4)典型化 典型化作为创造想象的重要方式, 早已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普遍方法。常常是通过一个人物形象反映一群人物的特征。

这几种方式,在上述图形的构思过程中,举目皆是。

3.创造想象的重大作用

创造想象对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是人所尽知的。与此同时,创造想象对科学发现也有重大作用。不论是提出假说和进行类比,还是使用模型或进行思维实验,都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而这些方法,只有借助于创造想象,才能起作用。离开创造想象,这些方法也就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了。可见,中小学生发展创造想象能力是一项基础工程。而通过图形的分解与组合,锻炼创造想象能力,则是一种既实际又有效的办法。

标签:;  

还是由几何学引起的?图形组合训练第二部分_三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