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传播改革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传播改革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传播的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传播论文,学术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信息是学者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研究和思索所产生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新的认识,携带着人类知识的结晶。学术信息传播是在学术信息产生以后发布、收集、整理和使用的过程,它是科学研究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活动。在以纸质文献为载体的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学者、出版发行机构、文摘索引机构、检索服务机构、图书馆和读者共同构成了循环的学术信息传播链,他们分工严格有序,职能单一而明确。在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可供利用的学术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着变化,人们发布、传播、获取和利用学术信息的方式也在改变,传统的学术信息传播模式被打破,学术信息传播的过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1 学术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及其研究

到近代出版业兴盛以前,学术信息传播是一种“礼物交换机制”。当时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是有相当经济基础的文化人士,他们通过赠送和交换学术成果来进行学术信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发展。如:我国古代文人之间互相赠送诗、词,早期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之间的论文交换活动等,都属于这样一种传播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术信息的需求增力,产生了专著和期刊等形式的学术出版物,学术信息传播的过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小规模的市场交换机制。在学术传播的过程中,学者们既是学术出版物的生产者,又是学术出版物的购买者,而同时参与此过程的出版机构,大多是大学出版社和学术出版社,他们以“倡导学术出版,推动学术交流,营造科学氛围”[1]为己任,也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莫利条例》,规定享受政府划拨的土地而建立起来的大学必须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的职能不仅仅是负责教育,而且应该研究和开发出有利于社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莫利条例》在当时并未对学术信息传播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小规模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市场交换的学术信息传播体系也一直维持着。

直到20世纪后半期,学术信息传播的体系才又一次发生变化。造成学术信息传播体系发生变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2],其一,随着对大学评价标准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用学术成果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发表学术论文和著作的质量和数量成为评价学者、教授和学校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莫利条例》的影响在100多年后显现出来。这一评价标准的变化促进了学术信息的大量产生。其二,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学术机构和图书馆的数量倍增,使学术信息传播的范围扩大,学术信息产生的数量和对学术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商业出版者越来越深入到学术出版领域,他们免费或低价从学者手中获得研究成果,出版后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另一方面,学术出版物、学术期刊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出版发行业繁荣,这样就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学术信息传播过程。在这种学术传播模式中,学者渐渐失去了对学术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他们既不能决定学术成果的出版,也不能决定学术信息传播的去向。学术机构也控制不了学术出版物的市场价格。学术出版物的价格日益攀升,使学者们和学术机构也不一定能买回自己发表的学术成果,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商业行为逐渐成为阻碍学术信息传播的因素。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注意对学术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74年J.Meadow发表的“Communication in Science”一书。学者们试图通过建立学术信息传播的模型,用行为科学理论来研究学术信息传播的过程,研究的重点是学者为什么和怎样进行学术研究,他们是如何互相交流的,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方式发表研究成果和其他信息、出版发行机构和图书馆在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怎样发挥作用等。从70年代到90年代,由于学术信息传播环境的相对稳定、对学术信息传播过程的研究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充分,因而除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外,学术信息传播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3]。

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期,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的出现,信息资源检索方式、知识产权条例以及作者、出版商和读者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变革。学者们也希望通过新的方式改变原来学术信息传播中的不足,减少市场因素对学术信息传播的阻碍,使学术信息能更充分地传播,促进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因而对学术信息传播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学术信息传播如何从纸质文献环境向电子文献、网络环境转化;在分布式的网络资源中,如何有效地评判电子出版物的学术价值;电子出版物的经济模式,如何既能满足公众的学术信息需求,又能使作者、出版商获得利益等。

2 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传播

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电子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学术信息传播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希望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都能发布、传送、检索和获得学术信息。学者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也有了许多新的工具和手段,他们能方便快捷地和全球的同行交流研究思想和研究数据,他们能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研究小组成员组织起来从事同一课题的研究,许多领域的学者能共同做出比以往更大更复杂的研究模型,如天气模型、基因图谱等。同时,他们能以数字形式发表研究成果。不仅比印刷型文献更为快捷,而且可以携带纸质印刷物无法包含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4]。尽管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传播在许多方面呈现新的模式,但是,一方面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如通过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仍将继续进行,印刷出版物的数量也不会减少,学术信息传播将是多种方式并存;另一方面,由于学术信息传播的环境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在学术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代表学者利益的学会和协会、有各自商业利益的出版商和信息服务商、作为传统中介机构的图书馆等文献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学术信息传播流程中的各方将面临新一轮的重组。

2.1 各学科专业学会、协会的变化

各种科学研究的学会和协会起着组织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并肩负着向其成员提供完整、可靠的学术信息的职能。在纸质环境下,学会、协会一般通过出版一些学术期刊和论文集,召开学术会议等来实现。而在网络环境下,为了能更好地为学会成员及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服务,科学研究的学会开始转变角色,参与学术信息传播市场的竞争,致力于全方位的数字化集成服务,通过本学会的网站提供空间进行专题讨论,并提供电子论坛、邮件列表等服务来促进学术信息的传播。它们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有:一是创办新的学会刊物,降低学术信息传播的费用,使“科学重新回到科学家手中”[5]。如美国逻辑程序协会取消了对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逻辑程序杂志》的支持,而确定其与坎布里奇大学出版社联合创办的《逻辑程序的理论与实践》为其会刊[6]。二是通过学会、协会的网站,全方位链接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学术信息、并提供发表、检索相关论文的途径。如美国化学协会将其出版的全部期刊、图书整合,放在其出版委员会的网站上,支持论文的查询和订阅,并且与美国化学文摘社的ChemPort与CAplus、MEDLINE、BIOSIS、SCIFinder等数据库的检索结果相连[7]。美国生物科学协会则通过参与创建BioOne来进入全球的科学交流市场,为成员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方位信息服务[8]。

2.2 出版发行商、文摘索引商、检索服务商的变化

在纸质环境下,出版商、发行商、文摘索引商、检索服务商等在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职能一般只是出版、发行、索引、集成检索等信息服务中的一项,作用单一,而在网络环境下,他们服务的内容产生了融合的趋势,开始注重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出版商出版和发行全文数字化文献,向图书馆提供远程的数字化学术文献的检索、传递和长期保存服务,并可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基于万维网的检索和传递服务。文摘索引商、检索商也在积极将文摘索引检索服务与出版商的数字化资源、图书馆馆藏目录、万维网资源目录,甚至文献传递服务相连,从而提供包括文献检索、传递以及相应管理功能等的“全面信息服务”。发行商则将多个其他出版商、文摘索引商的资源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向图书馆和用户提供集成数字化服务[9]。如Swets Blackwell公司为图书馆及其用户提供一个集成化的检索、利用和管理图书馆所订购的所有数字比期刊和图书的界面,通过它可对多家出版社的全文期刊和图书进行集成化检索、浏览期刊图书的目次和文摘、在授权的范围内查看期刊的全文,同时它还能提供期刊使用情况的统计和报告,可根据用户的个人兴趣和检索主题将新的出版信息和其他信息传递给用户的快报服务[10]。

2.3 图书馆的变化

在纸质环境下,图书馆在整个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枢纽的作用。它对学术资源进行收集、储存、组织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传递和利用的服务。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在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受经费、技术条件、信息发布渠道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保存学术信息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图书馆不再是惟一向终端用户提供学术信息的中介。出版商、发行商、文摘索引商、检索服务商都改变了原来的传统角色,开始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一方面加强了馆际合作,采取联合采购、共建共享的策略尽可能扩大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开始参与或自主建设学术信息数据库,发起学术信息传播的数字化项目,使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如1998年由图书馆学家发起成立了美国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该联盟致力于促进学术出版物市场的竞争,在协助图书馆与出版商谈判以获取更多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支持学术传播领域的各项数字化项目,如Project Muse、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Alternative Academic Publication(ICAAP)等[11]。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发起的Escholarship项目,试图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寻求新的学术信息传播方式。它为作者、读者、出版者三方提供了一个发表、检索、浏览、评论、保存数字化资源的平台,现阶段提供4种学术信息传播的方式——数据仓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资料组。研究人员可以将学术成果自由地发布到数据仓库中,并完成分类、简单编辑的过程,读者可进行检索和浏览、发表评论,与作者交流。对于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则收录到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中。Escholarship项目使传统的学术信息传播过程集合在一个平台上,省略了从投稿到使用的中间环节,学术成果发表及时、高效,并且将相关评论汇集,使读者与作者能够实现双向的信息交流[12]。

3 未来学术信息传播的发展

从前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参与学术信息传播过程的主要机构也在不断地调整,甚至会出现新的机构来推动学术信息传播的进行。虽然我们无法准确描述出将来学术信息传播的场景,但是我们能从目前的变革中归纳出学术信息传播将呈如下的发展特征。

1)重新回归到以作者和用户为中心的学术传播模式中。在最初的“礼物交换机制”模式下,学术著作的生产者就是学术信息的拥有者,作者和使用者直接进行交流,学术信息的传播是以作者为主导的。在以纸质文献作为主要学术信息载体的时代,受对学者评价标准的影响,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权掌握在了出版机构手中,学术传播变成了以出版机构为主导,作者反而失去了对学术信息传播的主导权。而在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传播的途径呈现多样化。作者在研究成果未正式出版之前,就可将其预印本放在网上与同行交换意见;专业学会、协会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创办新的电子刊物;学会和协会、图书馆、出版社都可以为学术信息传播构建数字化平台。这使得学术信息传播的主导权重新回归到了作者手中,传播的模式也变成了以作者和用户为中心。

2)正式学术信息传播和非正式学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并存,正式和非正式传播之间的界限将会淡化,非正式学术信息传播的比重日益增大。从学术信息的发布来看,网络出版带来更大的自由度,研究人员可以自由发表其研究成果,对正式学术信息传播渠道的依赖在逐步减小。从学术信息的利用来看,用户除从图书馆获取所需的信息外,还可以从出版商、发行商、检索服务商处获得,或者直接从学会、协会的学术信息传播系统获得信息。从学术信息的流向来看,用户可以通过学术信息传播的平台与作者交换意见,改变了学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实现作者和用户的双向沟通。这些变化使得“正式”的学术出版物不再是学术信息传播的惟一方式,各种新的学术信息传播手段将会不断发展。

3)印刷型和电子型的学术信息载体并存。在网络环境下,作为学术信息载体的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型出版物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印刷型的学术出版物在发表学术成果时,经过了专业人员和编辑人员的筛选,有较高的权威性,出版机构稳定,有固定的存储地点——图书馆,能长期保存。但同时它也限制了学者对其学术研究成果的自由发表,有一个滞后的出版发行周期,价格也相对较高。而电子型的学术出版物则相反,学者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学术成果,实时发表,没有滞后期,可以实现学者导向,由学术机构自办,成本可以控制。此外,电子出版方式还可以方便地保存关于某一专题讨论的全部文档,作者可以更新自己已经发表的论文,这是印刷型出版物所不易做到的。电子学术出版物也有它的缺点,如发表的成果的质量不易控制,出版机构不稳定,长期保存技术还在发展之中等。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刷型和电子型的学术信息载体将兼容并存,共同发展。

4)学术期刊的作用和发行方式将发生变化。网络环境下,学术成果发表方式的多样化可能会使核心期刊的概念淡化。对用户来说,他所关心的是他需要的学术信息,并不一定要了解这些信息来自何处。这样,订购一种杂志的概念将淡化,而出现订购有关文章的需求。今后的网络出版发行商将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出售整本期刊的使用权,或者在向读者提供检索手段的情况下,根据读者的要求出售单篇文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构建理想的学术信息传播系统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学术信息传播系统应具有如下特征:系统应该具有一个入口,申请授权后方可登录进入,所有成员可自由下载阅读,但只有认可的人才能上载写入;应以为学者服务为导向,整个系统是非盈利的或微利的;对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管理,对学术信息能够进行分类、检索等,对引文能够实现互连,并能参见相应的评论;系统中的信息能长期保存;要有一个评价系统,既能监督系统中学者的个人行为,又能评价学术成果的水平;能自动向学者传输订阅的学术信息,对某专题的学术信息能跟踪报道。

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传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电子学术信息传播的兴起,将怎样影响文献出版发行机构和图书馆等文献服务机构的发展;网上电子学术出版物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前景;如何评判网上学术出版物的学术价值;在网上学术信息传播中,如何实现著作权保护;如何确定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应该长期保存的电子型学术出版物等。

标签:;  ;  

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传播改革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