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重建技术对护理满意率、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116例,分为干预组和参考组。分别采取认知重建技术的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后的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重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重建技术;护理满意率;抑郁症状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senile depressive patients.Methods:116 patients with senile depression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with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depression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P < 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elderly depressive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of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Elderly depressive patients;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Depressive symptoms
老年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根据相关统计试验表明,老年抑郁症占老年疾病的10%左右,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对我国来说,一线城市的老年抑郁症发病大约12%[1]。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认知重建技术是心理护理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消除患者极端悲观的想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试验主要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和分析认知重建技术应用在心理护理对患者护理满意率和抑郁症的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2-10月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病号进行分组,干预组和参考组各58例。干预组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71.65±5.89)岁:病程0.35~0.91年,平均(0.58±0.14)年。参考组患者年龄62~81岁,平均(75.61±1.68)岁:病程0.41~0.95年,平均(0.64±0.12)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性别、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纳入标准:老年患者心理和精神检查符合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抑郁症评分(HAMD量表)>18分的患者;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项目无异常的患者;肝、胆、肾等脏器无严重疾病的患者;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1.3方法: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认知重建技术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①分配2名护理人员开展心理认知护理,通过沟通交流来了解患者的心理,评估患者病情,采取鼓励、讲解和听取等措施;②及时了解患者的消极想法和不良情绪,分析和研究,找到患者在特定情况下的想法;③研究患者对认知的想法,通过认知理解的分析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消除;④每周组织患者开展2次认知重建活动,指导患者写出自己的消极想法和认知,针对认知的结果,改变患者的负面认知。两组均连续进行护理60d。
1.4评价标准:老年患者护理满意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统计,可以分成以下3个标准:①不满意:患者对护理的评分<60分,实际护理工作与患者心中要求不相符,仍然有待改善;②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60~90分,认为护理工作符合正常标准,比较认可;③非常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90分,认为护理工作十分到位,非常认同和肯定。护理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可以通过HAMD量表进行评分,一般情况下,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6.55%,参考组为86.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原因通常与社会、家庭等存在紧密的关系,比如丧偶、生活压力等,另外,老年患者通常还伴随有其他身体疾病,这样也极易引发抑郁症,而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精神性疾病,主要症状为人生态度消极、情绪较低落等,同时可能还伴随有失眠、身体疼痛等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时,患者会有自杀等不良行为,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3]。本试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认知重建技术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帮助护理人员更好、更快地寻找抑郁症状的发病原因,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心里的真实想法,从而对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和护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重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对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复发率,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买尔哈巴·孜亚吾东,木巴热克·克里木阿吉,凯比努尔·艾力.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338-338.
[2]王霞,杨敏,陈琼妮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对门诊首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700-704.
[3]Li dongdong,Dai lilei,Qin biyong.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Hainan medi-cine,2017,28(11):1741-1744.
论文作者:路益娟,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老年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论文; 满意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