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_经济学论文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_经济学论文

我国经济学发展的断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断想论文,经济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实践的特征是发展与改革并进,因而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必须充分注重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应注重下述几点:

第一,中国经济在发展与改革并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品货币化、运行市场化、要素产权化的进程,而且这种货币化、市场化、产权化的进程是相互联系和共同推进的,缺一不可。如果仅有货币化与市场化而无产权化的推进,那就必然是通货膨胀严重,经济秩序混乱。如果没有市场化与货币化,产权化当然也难以有序进行。因此,必须注重货币化、市场化、产权化的相互协调与共同推进。但似乎目前的理论研究中有将这三者割裂,甚至用货币化与市场化代替产权化的倾向。我认为,经济学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否则,中国经济将难以有序发展。

第二,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传统体制的重要特征,是在所有制上不断搞“穷过渡”,盲目追求普遍的国有化,因而在改革与发展并进的今天,必然会出现一个非国有化的进程。可以这样说,非国有化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对原有行政性经济体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因而不必对此感到恐慌和疑虑。非国有化是中国经济摆脱行政干预,实现高效益要素重组的过程,是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变革的过程,是经济结构走向高效化的过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非国有化并不是私有化,私有化与非国有化不是一个等同的范畴。国有化与非国有化相对应,公有化与私有化相对应。我们讲的非国有化绝不是指私有化,而是指不宜采取国有化的经济活动选择更有效的其他公有制形式。理论界有人将非国有化批评为私有化是不对的,这种理论倾向会有损于中国非国有化进程中的秩序化与公平化,造成改革成本太大的结果。

第三,从消费与投资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居民仅是一个只有消费活动,并且消费活动也被计划强制控制的被动性非经济主体,但在市场经济的推进过程中,居民则要成为既有消费选择,又有投资选择的经济主体。可以这样说,居民市场主体地位是否形成,是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理论研究中,不仅要注意研究居民的消费权益问题,而且还要研究居民的投资权益问题。居民投资权益无保障,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投资非组织化,居民投资预期低下,恐怕是我国消费膨胀而投资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因此,我认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居民经济,应该分析我国居民如何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第四,我国传统体制可以概括为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政府控制经济,这种政府控制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个政府行政化逐渐退出经济活动的过程,或者说,政府的行政性控制被排出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作用于传统体制的必然结果。因此,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应将经济的非政府行政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我所接触的研究文献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当欠缺的。现在政府行政性干预太多,政府太大,政府费用太高。这表明,我国经济活动的非政府行政化,仍是我国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课题。

第五,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转变。我们实现这种转化的依靠力量是什么?显然不能全包在国家的身上,并且国家也无有这种力量。农民创造了这种转变的极好形式:发展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积累发展小城镇,实现小城镇化的城市文明;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经济多元化,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当然,农民创造的这种转化形式也是有代价的,比如发展初期的环境污染及劳动条件恶劣等。但是这是必须支付的代价。农民何偿不想从事无有环境污染及劳动条件优越的现代大工业,问题是这种现代大工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必须要经过自身的艰苦积累才能实现。因此,我认为不宜对乡镇企业进行太多的指责,何况乡镇企业经过初期发展阶段后,已开始向产权清晰化、管理现代化、经营集团化、产品高科技化、人员高素质化发展,逐渐在改变自身的不足与弊端。最近有一种观点:国有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乡镇企业发展太多,乡镇企业同国有企业争原料、争市场,结果使国有企业陷入困境。我想,如果从竞争、效率、生产力标准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能否站得住脚是极为清楚的。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经济学的价值判断。任何经济学都是以其价值判断为主线的。经济学必须要有科学的价值判断,其判断必须以生产力标准与社会发展为基础。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必须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民及农村发展的利益,考虑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绝不能以某种脱离实际的固定模式为价值判断基础。

第六,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这种渐进式的过程表现为体制外的发展对体制内变革有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体制外发展带动了体制内变革,为体制内变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种体制外发展也是有代价的。正是这种代价,使得有的同志用西方经济学的这样的观点否定体制外的作用:体制外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体制外运行按交易成本低效化理论是应该取缔的。我们不能说西方经济学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我觉得凡是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人都会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体制外发展缓解了体制内的矛盾,为体制内变革创造了条件,不通过体制外发展是难以触动传统体制的。由此我想到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无论任何经济学的结论都不能照搬,必须要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即必须注重国情。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学,实际上都是以国情为基础吸收全世界经济学的优秀文化成果的。由此我建议,中国的经济学应该将经济学领域的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中国的经济学界同仁,都应为此目标而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标签:;  ;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