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群众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11)05-0016-05

修回日期:2011-08-21

2009年2月24日,刘鹏局长在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中提到:“做好推动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的工作……制定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群众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年报制度。”可见,我国体育高层已经认识到“构建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将以省级行政区作为评价对象来构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期望该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全面监测我国各省群众体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并对各省的群众体育发展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诊断,协调群众体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优化群众体育资源的配置,形成我国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阅读有关群众体育、指标体系和评价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思路的构建提供服务。

1.2 专家访谈法

就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模式、群众体育发展定义、指标的选取、指标体系构建原理及方法、评价方法等问题走访有关专家、学者,请他们就相关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并获得深入、翔实的资料。

1.3 专家咨询法(Delphi法)

利用改进的Delphi法对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的样本指标进行相关性评价和确定指标的权重。

1.4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组合成有序的递进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其权重。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构建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模式

党的十六大将“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模式有两个:(1)过程目标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2)结果目标模式——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其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过程目标是实现结果目标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和结构性目标。其次,若没有增强人民体质和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需求,难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

2.2 构建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2.2.1 资源配置理论与“投入—产出”理论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经济组织如何对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的学问,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些古老而永恒的问题。资源配置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产出物内在结构要求,在量、质等方面进行不同的配比,并使之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从而使产出物成功产出。”[1]资源配置问题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研究该问题是为了解决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群众体育资源属于资源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中也涉及资源的稀缺问题,因而也存在资源配置的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在20世纪30年代所提出的一类同时研究“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所谓“投入”,指的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所谓“产出”,指的是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在社会研究中,如果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社会的运行过程则可以看做是吸取投入因素而产出产品的活动过程。任何一种社会活动也都可以视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根据上述建立的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模式,本研究形成了“投入—产出”理论为指导来分析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的设想,同时认为群众体育系统应具有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本研究发现在群众体育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形成关系(图1)。

图1 群众体育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关系

2.2.2 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指系统形成的各种结构并非是外界环境直接强加给系统的,而是外界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这里“特定干扰”是指外界施加作用、影响的形式、特点与系统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从自组织理论来看,群众体育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群众体育内部结构的形成并非是外界直接强加给内部系统的,而外部环境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因此,本研究在建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时,除了要关注群众体育内在系统,还要将群众体育发展的外在环境纳入到该评价指标体系中来。

2.3 “群众体育发展”的定义与群众体育系统

在对“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本质”的认识中,董新光认为:“群众体育是以‘人’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其本质和目的是提高人们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本研究将借鉴这种观点,同时基于对群众体育定义、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借助资源配置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依据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群众体育发展”的概念进行定义。“群众体育发展”是指群众体育这一系统的社会环境系统、投入系统、产出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为目的,以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和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为目标的可持续的综合进步过程。社会环境系统包括有关群众体育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投入系统包括投入群众体育发展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制度、文化和市场等诸多方面;产出系统包括居民体育参与情况、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等方面。从而,基于资源配置和自组织理论,借鉴前文所提的群众体育结构特点,提出了包括社会环境系统、投入系统、产出系统三个子系统的群众体育系统(图2)。

图2 基于资源配置和自组织理论的群众体育系统

2.4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4.1 社会指标体系的借鉴

本研究对国内外社会指标体系进行了文献调查,主要有联合国的社会指标体系、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社会指标体系、美国社会指标体系、日本社会指标体系、印度社会指标体系[3]、中国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4]、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第一次、第二次和综合现代化实现程度评价指标体系[5]等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社会指标。

2.4.2 AHP的系统的层次结构分析法

AHP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层次结构分析法,该方法可以建立层次递阶结构,即运用系统分析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系统分解,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层面,同一层面又分解成不同的方面,形成一个多层次诸方面的树形层次结构。同一层次的指标作为准则对下一层的某些指标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到上一层次准则的支配。

2.4.3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和准则层的经验预选

本研究的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即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全部中间环节。所以,指标体系必须对如何评价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问题进行系统分解。基于资源配置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和自组织理论,我们认为群众体育系统包括社会环境系统、投入系统、产出系统三个子系统。同时,这三个子系统也成为评价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观察点”,所以,本研究将这三个子系统作为本指标体系的准则。

2.4.4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子准则层的经验预选

2.4.4.1 在社会环境系统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6]。而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当然也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同时,本研究也借鉴了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并针对各影响因素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关系程度进行取舍和归纳。最终,我们选取经济支持指标、社会支持指标、文化支持指标作为社会环境系统的子准则。

2.4.4.2 在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方面 本研究根据群众体育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形成了的关系(图1)显示,依据“群众体育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关系图”,可以发现,群众体育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都离不开群众体育资源的投入。而且从经济学角度讲,欲求大的产出就要有大的投入。群众体育的发展同样有赖于群众体育资源的投入。本研究将“群众体育资源”定义为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进而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和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目标的一切资源要素集合。一般包括群众体育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制度、市场、文化等七个资源要素。根据群众体育资源要素的内容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将其分为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和整体功能性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前者包括群众体育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四个资源要素;后者包括群众体育制度、市场、文化三个资源要素。这两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成了群众体育资源要素系统的形成,其中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是整体功能性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起支撑作用;整体功能性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对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起保障、完善和配置的作用。

图3 群众体育资源要素系统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关系

群众体育资源要素系统在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和整体功能性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了新的涌现性,促成了更高的等级层次——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形成。如图3在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中,整体功能性群众体育资源要素通过对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的作用,其配置机制逐渐完善、配置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了市场、政府制度和社会文化等三大配置力量。同时,实体中间性群众体育资源要素逐渐从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主体(各级政府和群众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社团和群众体育企业)。而配置主体分别在制度、文化和市场这三种配置力量的驱使下,促成了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从而实现了对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的配置。可见,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要素成为了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客体,也是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主体作用的对象。因此,在本指标体系的投入系统中,我们将以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的投入情况来反映“群众体育投入系统”的信息(注:后文中的“群众体育资源”皆指“基础性核心群众体育资源”)。投入系统中的子准则层包括:群众体育人力资源投入指标、群众体育物力资源投入指标、群众体育财力资源投入指标和群众体育信息资源投入指标。

对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消费所获得的结果,也是群众体育资源投入所带来的产出效果,这些结果会以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提高为体现。根据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目标模式,本研究将以“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为标准,确定产出系统的子准则。我们对各类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有关体现“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的指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体育意识特征、体育锻炼者的体质健康特征。在这三个方面中,城乡居民的体育意识作为人们关于体育运动的认识、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和理想等统一的心理活动和认识系统[7],它体现“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过程中的信息基本上反映在其他两个方面中,所以,在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后,本研究将产出系统的子准则设置为“体育参与指标”和“居民体质健康指标”。

2.4.5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方案层则表现为各个指标。在众多反映群众体育发展的信息中,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成为构建高质量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首先,需要遵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系统性原则;(2)可操作原则;(3)精炼性原则;(4)较好相关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其次,为了能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我们还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1)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内容和精神进行分析和归纳,并结合我国群众体育实际来选取的指标。(2)对前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各类调查表、各省统计年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公报、中国现代化报告和各省体育事业统计年报报表等文献中有关群众体育发展的指标进行梳理和归纳,选取符合本指标体系需要的、敏感的核心指标。(3)频度统计法。频度统计法主要是对目前有关群众体育发展评价的报告、论文进行频度统计,选择那些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4)专家访谈法。在初步提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运用以上方法,最终得到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表1)。

2.4.6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2.4.6.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遴选出20位在群众体育相关领域工作的专家和学者,其中第一轮发出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第二轮发出问卷20份(即第一轮回收的专家),回收问卷20份,回收率100%。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和在所有寄回问卷的专家中,采纳了部分专家对评价指标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框架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与修改,形成具体的指标体系(表2)。

2.4.6.2 指标体系的效度 效度就是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8]。目前测量效度有多种方法,如内容效度、预测效度、同时效度和结构效度。本研究中通过对20位专家的咨询,我们对指标体系的内容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并采用内容效度比(Content Validity Ratio,简称CVR)指标进行衡量。CVR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ne为持肯定评判意见(选择“能体现”和“基本能体现”)的人数,N为评判者总人数。经过咨询,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构评价CVR=0.8,结构设计评价CVR=0.9。而一般认为CVR在0.7以上就属于高效度,可见指标体系内容和结构效度较好。

2.5 AHP法与指标权重的生成步骤

根据AHP提供的生权方法,本研究需要对各层的各项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为了获得最终的统一数据,我们依旧采用两轮Delphi法。在对20名专家的咨询中,专家对各层各项指标的两两重要性比较用标度1、3、5、7、9、2、4、6、8,还有各数的倒数以实现思维判断数量化。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因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层各指标总权重分配见表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群众体育发展”是指群众体育这一系统的社会环境系统、投入系统、产出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为目的,以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和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为目标的可持续的综合进步过程。

2)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模式有两个:(1)过程目标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2)结果目标模式——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其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3)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层:目标层——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社会环境系统、投入系统、产出系统;子准则层包括9个子准则;方案层包括17个指标。

3.2 建议

1)本研究中的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从宏观角度来构建的,相对于市、县、乡等相对微观的行政单位来说,该指标体系的评价精度较低、评价指标较少,所以将该指标体系对市、县、乡等行政单位的群众体育发展进行评价是不适合的。因此,根据市、县、乡等行政单位的群众体育发展特点来构建适合于他们的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作为我们继续研究的内容。在构建这些指标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评价精度,增加相应的敏感度较高的指标。当评价指标较多时,为了避免信息过分重叠,还应加大对指标独立性的检验。

2)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因此,群众体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应作相应的修正以适应群众体育的发展,做到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标签:;  ;  ;  ;  ;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