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缓解这种电力供需矛盾,电力企业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智能电网建设观念,为我国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备受人们关注。这种智能电网建设,发电形式多样,不仅能借助多种能源进行发电,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和用电价值,对提升我国经济水平和促进电力企业效益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此,本文探讨建设智能电网的实践和思考,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措施
1智能电网概述
1.1智能电网的内涵
智能电网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原先的输配电基础装置高度集成进而形成一种新型化电网,智能电网具有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加强供电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降低输电网电能耗损等多项优势。其中智能体现为,可观测到量测,电子传感技术,可控制到针对观测状态有效控制。嵌入式的自主处理技术,数据信息的实时分析,自适应能力以及自愈能力等。
1.2智能电网的优势
和传统电网比较而言,人们所设想的智能电网能深入拓展对电力电网全景信息收集能力,将通顺、可靠以及坚强的实体电网架构以及信息交互平台作为基础,将为生产过程服务作为需求,对系统中的各种实时运营生产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强化对电网业务的动态实时分析、判断与优化,进而为电网管理运行人员来提供更加精细、完整以及全面的电网运营状态,且作出相关辅助决策支撑,以及对具体实行方案以及处理预案进行控制,最大程度保证更加优良、及时、准确以及精细化的电网管理运行。
和传统电网比较而言,智能电网会深入优化电网控制,建设系统组态化、功能模块化以及结构扁平化的体系结构,依靠集中和分散的相互结合,使网络结构灵活转换,系统架构智能化重组,系统效能的最佳配置,加强电网服务质量,完成和传统电网不一样的电网构建理念以及体系。
2建设智能电网的网络模式
智能电网运行工作的核心所在就是以特高压技术为基础采取低耗能损失的形式针对电力能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实现电力能源的最优化配置,保证电网可持续发展。尽管现今各个国家在实现此目标过程当中采取的技术手段,掌握的供应技术与侧重点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然而基本上大都是依靠发电以及输配电与用电管理几方面实现电网建设目标。电力产业会逐步地实现工业革命之后的重要改革转型,实现电力产业自中低端电力供应商传统形式朝着能源综合性供给的形式转换。
智能电网网络互动模式建设属于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集成了智能化执行装置,电力能源流动与信息流动,并且实现控制流集成。基于信息模式开放性与互联性,依靠加载数字装置以及电网网络管理系统等,可以给用户提供电网的分级调度、电力的售价管理、客户用电、用户分级以及发电输电等智能化的功能,推动电网构架的整体转变,进而为提升电能的利用效率、减少电网的运行成本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创造良好条件。
3智能电网的基础建设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其建设过程需结合诸多方面,也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基础建设。
3.1坚强实体电网
实体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和载体,坚强的实体电网可以说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前提条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都不相同,为了促进我国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将能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分配是现在丞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这一问题,互联骨干电网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其可以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电力供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以特高压为基础的互联骨干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建设,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力基础。所以,我国必须大力发展互联骨干电网的建设,形成坚实的实体电网,视线大范围内的电网互联,保证我国各个地区内电网的和谐发展,同时,在加强实体电网建设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和配电网络,适应未来电网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并不断创新,使实体电网能够满足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形成坚强的实体电网。
3.2智能电网装备
现在是网络遍及的时代,各方面都运用了智能技术,对于智能电网来讲,信息是其发展和运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对于信息的采集则需要大量的装备设施。因此,在智能电网的基础建设中,智能电网装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现在的智能电网中,各个方面技术的边界将未来月模糊,包括一次与二次、装置和系统等,这也使得智能电网系统的外延大幅度扩大。智能电网装备包含了很多内容,不仅包括一次系统的静止补偿装置,也包含了二次系统的保护、控制等装置。可以预见,在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中,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将会逐渐融合,边界逐渐模糊。因此,在未来的智能电网装备建设中,要讲求先进的技术,能够满足未来的要求。
3.3电源电网协调
对于电力系统来讲,电源和电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又共同受到外界环境、环保约束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只有当电网和电源二者之间和谐一致、共同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有效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智能电网系统要考虑到大型电源地基、保安电源等的接入。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智能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还要有稳定、无扰等能力。同时,在建设智能电网时,也要考虑与其他诸如天然气网络等网络的综合,实现资源和战略的有效互补和合理配置。因此,在智能电网的基础建设中,电源和电网的协调性应该贯穿始终。
3.4信息交互平台
在近年来的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信息的沟通和交互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未来的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信息交互平台的地位应该越来越重要,智能电网对信息交互平台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智能电网的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中,应该注重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设,多层次,多种可组合的功能,且要注重各个部分的关联程度和整合度,做到彼此之间的完美契合和信息共享,避免信息之间的重叠,造成资源和信息上的浪费。同时,在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可抵抗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基于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兴起,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必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的搜集和整合,要想使智能电网能够长期、有效地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因此,可靠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有力的保障,并成为其坚实的基础。
结语
全球智能电网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从发展角度来看,当前的智能电网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智能电网的发展,不但能使我国的能源、气候以及经济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清洁能源以及坚强电网的开发和利用。相信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的改革和升级,为世界能源与全球环境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左晓宁,张钊.智能电网建设方案初探[J].通讯世界,2018(03):180-181.
[2]马兴明.我国智能电网与信息化[J].中国信息化,2018(02):91-93.
[3]王岩.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分析及主要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S1):64-65.
[4]刘小杰.智能电网高适应性发展建设模式与政策[J].科技与创新,2017(20):69-70.
[5]刘任山.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96.
论文作者:杨小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信息论文; 基础论文; 电力论文; 实体论文; 能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