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论文_田宝宇

分析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论文_田宝宇

田宝宇(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泰来镇卫生院1624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 年3 月~ 2015 年4 月治疗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医分型:阳气虚损型10 例,阴血亏虚型12 例,瘀血阻滞型14 例,痰浊闭塞型22 例,寒凝心脉型4 例。痰浊闭塞型治疗原则:豁痰散结,通阳泄浊。治疗方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寒凝心脉型治疗原则:散寒活血,宣痹通阳。治疗方法:乌头赤石脂丸配服苏合香丸。阳气虚损型治疗原则:温阳益气,活络止痛。治疗方法:桂枝人参汤(《伤寒论》)加味。阴血亏虚型治疗原则:滋阴补血,活络止痛。治疗方法:桃红四物汤送服六味地黄丸。瘀血阻滞型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味。结果 62 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32 例,有效21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85.5%,其中阳气虚损型总有效率为90.0%,阴血亏虚型总有效率为83.3%,瘀血阻滞型总有效率为78.6%,痰浊闭塞型总有效率为90.9%,寒凝心脉型总有效率为75.0%。结论 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中医辩证施;中医分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96-01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1],而致心肌坏死,多见于老年人[2],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也向年轻化发展[3],急性心肌梗死属于" 胸痹心痛"、" 真心痛"、" 厥心痛" 等范畴[4],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探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本文收集我院2014 年3 月~ 2015 年4 月治疗的62 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 年3 月~ 2015 年4 月治疗的62 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0 例,女22 例,年龄33 ~ 83 岁,平均58.9 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梗塞部位:前壁22 例,前间壁6 例,广泛前壁10 例,下壁20 例,前侧壁3 例,右室1 例。中医分型:阳气虚损型10 例,阴血亏虚型12 例,瘀血阻滞型14 例,痰浊闭塞型22 例,寒凝心脉型4 例。

1.2 方法 痰浊闭塞型主要表现:恶心纳呆,心悸气短,胸部憋闷沉重,伴见头晕腹胀,痛引肩背,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多弦滑或沉迟。治疗原则:豁痰散结,通阳泄浊。治疗方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5]。方药组成:半夏9g,薤白9g,栝蒌实12g,白酒70ml。寒凝心脉型主要表现:卒然心痛如绞,甚至胸痛彻背,心悸气短,脉弦紧,苔薄白,舌质淡,手足不温,冷汗自出,伴形寒肢冷。治疗原则:散寒活血,宣痹通阳。治疗方法:乌头赤石脂丸配服苏合香丸。乌头赤石脂丸的组成:赤石脂14g,干姜14g,附子7g,乌头7.5g,蜀椒14g 组成。阳气虚损主要表现:心胸满闷而痛,气短自汗,面白唇暗,畏寒肢冷,体倦乏力,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结代。治疗原则:温阳益气,活络止痛。治疗方法:桂枝人参汤(《伤寒论》)加味[6],方药组成:桂枝12g,人参9g,(炙)白术9g,干姜9g,(别切)甘草12g。阴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五心烦热、心胸烦闷而痛、头晕口干,便干尿赤,舌深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促、结代。治疗原则:滋阴补血,活络止痛。

治疗方法:桃红四物汤送服六味地黄丸。方药组成:红花5g,桃仁9g,当归12g,川芎9g,白芍12g,熟地12g,瘀血阻滞型主要表现:心痛剧烈,多发生于暴怒之后,如锥如刺,心悸气短,唇青舌暗有瘀斑,脉沉涩、结代。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组成:牛膝10g,川芎4.5g,桔梗4.5g,甘草3g,柴胡3g,赤芍6g,枳壳6g,红花9g,桃仁12g,生地9g,当归9g。

2 结果62 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32 例,有效21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85.5%,其中阳气虚损型总有效率为90.0%,阴血亏虚型总有效率为83.3%,瘀血阻滞型总有效率为78.6%,痰浊闭塞型总有效率为90.9%,寒凝心脉型总有效率为75.0%。

3 讨论综观近几年的研究结果,中药治疗AMI 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药价低廉等优势。不仅从各种途径对AMI 时缺血、缺氧及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肌给予及时有效的保护,且进一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为AMI 患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临床上以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综合疗法相结合的方法为治疗AMI 的最佳方案。但目前仍缺乏有关中医药治疗AMI 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缺乏中医药治疗该病统一的诊断标准、辨证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

而且,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临床,且研究设计不够准确。故今后期望能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模式进行系统评价,注重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密切配合,深入中药治疗AMI 机制的探求,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治疗AMI的高效、安全的方药,为中药治疗AMI 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1] 李敬孝,袁立霞,刘刚. 保心降压康防治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3,20(3):54-55.[2] 童普德,吴小江,王晓玲. 丹参对乙酸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4):7-9.[3] 许林海,周永列,周冰,等. 葛根素对大白鼠离体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J]. 浙江医学,2001,23(2):79-80.[4] 张灼,陈立新,秦腊梅,等. 黄芪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7-8.[5] 陈少如,郑鸿翱,陈韩秋,等. 益母草制剂治疗心肌缺血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l9-22.[6] 刘南,林新峰,杨杏园.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J]. 新中医,2001,33(4):29-30._

论文作者:田宝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分析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论文_田宝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