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的变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化与论文,当代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开始了自身的调整过程。 进入80 ~9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已出现了较之本世纪初有很大不同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变化给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一些传统的理论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当代面临的新问题,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经过几十年的自身调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虽然存在,但已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的出现和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上。

在二战前的野蛮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的社会化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对抗性的,常常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和社会的政治动荡。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开始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加以调整。

首先,资本主义各国为了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纷纷推行国有经济。其中,各国在邮政、电讯、电力、煤气、铁路、航空、采煤等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上基本都实行了国有经济。奥地利不仅在上述行业实行100%的国有化,还在石油、钢铁业实行100%的国有化。英国在80年代中期,分别在采煤、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电讯等七大行业实行100%国有化,同时又对钢铁、 航空业实行75 %的国有化经营。1981年,法国的国有经济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国家投资已占整个工业投资的50%,国有经济吸收就业人口占整个就业人口的21.5%。意大利国有经济的上述三项指标分别是24.7%、47.1%、25.4%。进入9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降低了国有经济的比重,将一部分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股票转让给私人。但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基本上是国有经济,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

这些资料显示,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国有化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一种战略性的抉择。由于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基本上实行了国有化,从而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从总体上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其次,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推行了以股权社会化为特征的股份制经济。股份制经济在二战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但当时的股权主要控制在少数资本家家族的手中。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在产权方面的重要调整是,推行股权社会化。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原是一家100 %的国有化企业。后来,按股票票面金额的80~90%将股票卖给企业职工和国内公民,规定每个股东不得拥有超过5%的股份。目前,大众公司有70 万个小股东(多数是企业职工)拥有80%的股票,其余20%股权握在国家手中。世界最大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到1994年职工已拥有本公司股份达55%,目前公司的经营权已经易主,由职工集体经营。埃克森石油公司原是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公司,现在也实行了股权社会化。洛克菲勒家族目前仅拥有公司2.08%的股权。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性质。所以,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存在,但人民的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二战前的野蛮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尤其是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当时是很糟的,相当多的劳动群众处于绝对贫困化状态。然而,进入80~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生活状况已经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在日本,各个大公司基本上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和实际上的终身雇佣。多数职工的生活较为优裕。美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代表,美国的情况如何呢?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说过:“实际财富的增长使美国社会……中产阶级有了巨大的膨胀。”〔1〕当然, 美国还有15%左右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但这种贫困的含义和人们传统的理解是不同的。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搞过调查,发现:“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机,有些还是彩色的。各处都是收音机。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响设备或磨光的手提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电话的使用情况也正常。”〔2〕从70年代开始, 美国政府设立了安全网,为失业者发补贴金,为生活无着者发食品券以及提供其他的生活保障,从而使“所谓贫穷,不在于缺衣少食和居住条件很差,而在同社会上其他人比较起来,地位不平等,受到歧视,缺少工作机会。”〔3〕

此外,资本主义各国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80年代以来,欧共体各国普遍实行共同决定制度,企业必须吸收一定比例的工人代表进入董事会,否则将属违法行为。从1983年起,美国各大公司开始实行与工人分享利润的做法。当利润超过10 %时, 便将其超过部分中的10%分给工人。从1985年开始,美国约有2500家大公司成立了帮助职工委员会,为职工免费订报刊,设立公司补贴的食堂,为职工提供免费通勤车,为职工排忧解难。由于有了上述变化,目前工人与资方的关系也有重大变化。美国衣阿华州拉恩肉类加工包装公司80年代初曾濒临破产。工人自动买下了本企业的股票,自动拿70%工资,自动放弃休假,最后帮企业渡过了难关。

3.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克服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美国多年来先后实施了《反托拉斯法》、《环境保护法》、《食品药物检疫法》、《贸易法》、《国家劳工关系法》等等,对市场经济实行严密而又严格的法制管理。同时对国民经济中垄断性的和影响公众生活的产品和劳务实行价格管制。对整个经济实行财政、货币政策上的调控。通过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遗产税调节收入分配;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贴现率调节货币供应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采取了类似美国的经济调控办法。此外,法国、日本等国家还采取了计划调控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主义各国还建立了廉洁高效的政府,这对于克服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定期免费为各企业提供市场行情方面的资料。任何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而与政府发生联系时,政府职能部门均无偿地、热忱地为企业提供详尽的资料和周到的咨询服务,决不推诿塞责。为了搞好对经济的调控,日本政府常年坚持搜集世界各地、各方面的经济信息和经济情报,指导企业自觉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日本政府随时可以在3~5分钟内,为企业提供世界市场的详细行情资料和世界一万家最大企业的全部情况。这种较为有效的调控,使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所改变。

由于上述调整,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之一便是:自1982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已有13年没再发生经济危机。1990~1991年,资本主义各国只是出现了经济衰退,而不是经济危机。1991年,美国经济负增长1.2 %,失业率3.7%,通货膨胀率为5%。 除这两年经济衰退以外, 美国从1983年开始,一直保持着经济的低速增长、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其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2~4%上下(1984年为6.9%), 通胀率一直控制在5%以下,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1994年,美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增长为3%,通胀率为3%。正因为如此,许多投资者看好美国经济前景,道·琼斯股票指数1994年底创历史新高,突破4000点,1995年底又突破5000点大关,1996年又逼近6000点。

种种迹象表明,由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今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能会被经济衰退所代替。

4.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虽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它依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没有表现出象二战以前野蛮资本主义时期那样,严重束缚生产力,破坏生产力。80年代以来,资本家将牛犊枪毙、牛奶倒进污水渠中的情况没有了,上百万工人大罢工的情况没有了。相反,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关系还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资本主义各国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美国的硅谷和航天技术,法国的核电及日本的机器人技术等都显示着飞速发展的势头。自90年代以来,美国又建成了信息高速公路,这预示着在即将到来的第五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又抢先了一步。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管理电脑化、工业材料复合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和对经济的武装程度是惊人的。

其次,各国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越来越大。美国、日本、德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均是我国的30~40倍。日本七大造船公司,1962年造出13万吨级油船,1966年造出21万吨级油船,进入70年代造出30万吨级油船,目前已能造50万吨级油船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已高达350万辆,日本的各大汽车公司的年产量也均在200万辆以上。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在1.5万美元以上。 可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正在快速发展,其经济实力也是在快速增长着。

二、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资本主义在当代的上述变化,为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新课题。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首先,应进一步认识和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随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变化,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产生了怀疑,以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消失了,资本主义成了最合理的制度了。应该承认,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有下述三点我们必须看到:

其一,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没有消失,并且依然发展着。在美国,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不仅依然存在,并且致使美国日益成为病态的社会。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十分客观地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并在80年代急剧加速的是,更多的美国人变穷了,因为富人变得越来越富了。”他同时还披露了有说服力的统计资料:“1990年,最贫困的1/5美国人占国家总收入的3.7%,最富的1/5 人拥有国家收入的一半。”“1988年,美国100家大公司总经理的平均收入为202.5万美元,为工人的93倍,扣除税率28%,收入是工人的70倍。”〔4 〕除两极分化外,吸毒、凶杀、婴儿饲养场、小孩生小孩、种族歧视等五花八门的棘手的社会问题也都说明美国社会的固有矛盾深刻存在着。

其二,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中不应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更合理的结论。因为,这种变化恰恰是资本主义各国在科学社会主义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后,吸收、借鉴社会主义成就的结果。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人士委婉地承认:“马克思的确仍然影响着当代历史和经济学观点。”〔5 〕“应当重新考虑社会主义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传统看法”,“可能采取的能推进社会主义前进的措施和行动实际上是很广泛的。”〔6〕上述言论说明,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确实吸收、借鉴了社会主义的成就。事实也是如此。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实行的国有经济、计划调节、工人代表进入董事会、福利主义等等,显然与借鉴、吸收社会主义成就有关。尤其是以色列的“吉布茨”组织,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民主管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吸引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上述分析从一个侧面证明,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

其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发达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其他国家东施效颦,走资本主义之路很难成功。必须看到,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脱离封建社会较早,进入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发展阶段历史较长。在上百年的时间中,它们曾长期剥削和奴役落后国家,这为其经济起飞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由于这些国家在生产社会化、市场化方面起步早、起点高,捷足先登,率先抢占了某些世界市场,因而也为他们在战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如此,目前在100 多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中,只有欧美十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扶植的国家(如韩国等)发达起来。而多数后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则步履艰难,饱尝苦果。二战后菲律宾、印度等国40年的资本主义道路给他们带来的并不是辉煌和繁荣,而是政局的混乱、经济的危机和社会的贫富分化。俄罗斯等国90年代开始走资本主义道路。五年来,资本主义之路没有使他们步入理想的天堂,反而使其经济日益恶化。俄罗斯1994年与198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已下降了50%,已由昔日的世界第二强国(指前苏联)沦为世界第九位。与此同时,国内政局不稳,社会矛盾重重,贫富两极分化已严重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根据国际公认的测算方法,以最富10%人口的收入除以最穷10%人口的收入,目前美国的贫富差距是14倍,而俄罗斯则是40倍。〔7〕这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这一社会制度并不能把人们带入理想的乐园。

其次,应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要彻底否定资本主义的一切。其结果使社会主义发展缓慢。现在看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但代替的具体形式则是辩证否定的形式。代替的同时也有继承、借鉴和吸收。

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一,战后资本主义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有较大的变化,但其基本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没有改变。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时候,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是需要加以根本否定和摈弃的。其二,资本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相继推出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的经济管理形式和社会管理形式。实践证明,这些具体的管理形式是人们积极探索和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积极成果。例如,在资本主义早期,市场经济是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相伴随的。结果,经常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然而,后来资本主义各国在比较正确地认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都在市场经济中加进了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内容。这样便使市场经济比较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显然,类似市场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管理形式和社会管理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商品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的成功经验的结晶。它属于人类的共同财富。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时候,对这一部分显然不应采取摈弃的态度,而应接受过来,为我所用。否则,我们将违背客观规律,远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其三,战后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为了缓解自身矛盾,也借鉴和吸收了社会主义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使它成为今日的状况。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在代替资本主义的时候,不应将此做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摈弃。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也不应为了同资本主义“划清界限”而丢掉或抵制这些本来是社会主义应有的东西。如果那样,我们不仅偏离了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同时也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

再次,应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具体历史进程。多年来,我们一直以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就是革命,只存在夺权的爆发性质变一种模式,似乎再无其它模式。笔者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借鉴、吸收社会主义成就而发生较大变化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具体进程,除了有爆发式质变的方式,还会有非爆发式质变的方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可能要经过几个阶段性部分质变,最终达到根本性质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例如瑞典等北欧各国)中,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们目前是否发生了某些非根本性质的改变呢?这是值得探讨的。

目前,这些国家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国有化经济,国有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都较完善地建立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人民生活有所保障并不断有所改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所克服;少数国家还吸收工人代表参加董事会,参与企业管理。上述这些实质上属于一种社会主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当代资本主义同早期资本主义相比,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而是离社会主义更近了。也可以说,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的入口处,其某些非根本性质已经有所改变。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也决定了当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根本质变将是一种非爆发性质变形式。这种质变形式不会象爆发性质变那样迅速,它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将要经历一个两种社会制度既相互较量、斗争,又相互借鉴、吸收,在某些方面相互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目前,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恰好就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中。这是否证明,当代资本主义各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非爆发性质变的漫长过程之中呢?笔者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引起学术界、理论界的进一步探讨。

注释:

〔1〕 安德鲁·利维森:《工人阶级多数》,商务印书馆1976 年版,第107页。

〔2〕 香港《南北极》杂志,第168期。

〔3〕 吉尔伯特·菲特:《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818页。

〔4〕 〔美〕罗伯特·赖克:《国家的作用》,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201页。

〔5〕 1991年11月26日《华尔街日报》。

〔6〕 1992年2月20日英国《晨星报》。

〔7〕 参见《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5期,第55页。

标签:;  ;  ;  ;  ;  ;  ;  ;  ;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