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封建国家改革”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规划_路易十四论文

高中新教材教案《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教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案论文,欧洲论文,封建论文,新教材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德育(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欧洲国家进行的改革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历史的发展。

3.这些改革都是由封建君主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完成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渡,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这些改革的发生说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阻挡的。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分析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必然性,评价改革的作用与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2.比较各国改革的相同点和各国改革的特点,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法国路易十四改革的原因和措施。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和措施。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的主要措施和作用。奥地利实行“开明专制”的原因、特蕾西亚女皇和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措施。

(二)难点:各国改革的原因:关于重商主义;各国改革性质的认识及改革历史地位的评价。

教学的基本思路和采用教学模式、教具

(一)思路: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由教师概述17至18世纪欧洲国家改革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各国的起源与发展,为本节内容的教学作铺垫。第二,学习各国改革情况,可有规律地把几国改革分为:改革的背景、原因;改革的内容(措施);改革的作用与评价。共三个小专题,这样做层次分明、简明规范,便于学生对比分析和理解掌握。第三,分析对比四国改革的相同点和各自的特点,进行理论升华,寻求事物发展规律,正确评价这些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二)教学模式:可采用“启导——研讨——归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模式。即由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具:可制作多媒体电脑软件:(1)17至18世纪欧洲行政区划图;(2)各国形成发展形势图;(3)各国改革简表;(4)各国改革对比表。如不具备条件,可用地图与表格代替。

教学过程

导入:由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入。

教师提问:英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了什么问题?旨在导出:17世纪中后期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终于结束了君主专制。《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讲述17至18世纪欧洲各国改革作衬托。

教师导入:17世纪后半期,英国通过议会对王权的革命斗争完成了封建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欧洲其他国家此时同样处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但由于大陆国家的国情与英国不同,所以其过渡形式与结果也有所不同:不是自下而上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而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结果都未能完成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任务。

学习新课

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一、前言(由教师简介:(一)法、俄、普、奥四国的形成发展历史。(二)17至18世纪欧洲经济、政治形势。(这是教学的第一层次。)

(一)法、俄、普、奥四国的形成与发展。

1.法国(电脑显示法兰西国家形成)

843年统治欧洲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地区逐渐形成法兰西国家。从路易六世开始定都巴黎,成为西欧著名的封建国家,15世纪后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16世纪以来,法国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2.俄国(电脑显示俄国疆域变化过程)

12世纪初,居住在欧洲东部的斯拉夫人的一支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地区建莫斯科公国,它陆续合并周围的小国而强大,其首领受蒙古钦察汗国的册封成为全俄罗斯大公。15世纪晚期摆脱蒙古人的控制而独立,经过几十年的扩张兼并,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称沙皇,16、17世纪,沙俄是君主专制的农奴制国家。

3.普鲁士(电脑显示其形成过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前还没有普鲁士国家。1618年,以柏林为中心的勃兰登堡选侯国从波兰王国得到一块领地,建普鲁士公国。17世纪中后期,将普鲁士并入勃兰登堡,摆脱了与波兰的臣属关系。1701年,又迫使奥地利皇帝承认它为普鲁士王国,政治上建专制君主制,经济上迅速崛起。

4.奥地利(电脑显示其版图)

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一个古老的诸侯国,也是德意志诸侯中最大的一个。从13世纪晚期起,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1452—1806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又长期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个国家领土广阔,民族众多,有重要政治地位,但经济落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长期不得稳定。

(二)17至18世纪欧洲经济、政治状况:17世纪,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在欧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新兴资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瓦解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使封建王朝的财产观念发生了变化,眼光由土地转移到货币,认为货币积累的多少是国家是否富强的标志,于是,产生了重商主义。但政治上的封建势力和封建割据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上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而当时欧洲国家对外扩张,强占殖民地的活动正在日益展开。因此,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走“富国强兵”之路,是欧洲各国君主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法、俄、普、奥四国封建君主先后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开明君主”的出现,证明了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具有很大的改造作用。

二、法、俄、普、奥四国的改革(教学的第二层次。)

(一)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

1.改革的背景、原因。(教师提问:路易十四的改革是在什么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他为什么要改革?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观点分析当时法国国情得出正确结论。其它几国也如此进行。)

(1)17世纪中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封建割据、关卡林立、征收重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国家振兴。

(2)当时欧洲国家竞相进行殖民扩张,法国决不甘落后,所以,“富国强兵”成了法国统治者追求的目标,适应国家发展的新政策势在必行。

2.改革的内容。教师提问:路易十四怎样改革?有哪些举措?引导学生读书、研讨,回答改革内容,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路易十四改革一览表》。(表略)其他几国也如此进行。

路易十四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商主义。

(1)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政治上,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直接派官员监督地方。削弱诸侯割据势力,便于全国政令统一。

军事上,中央有权调动各省军队,整顿军备,保证了中央对诸侯的控制,达到“强兵”的目的。

经济上,取消国内关卡,发展王家工场手工业、鼓励出口。

思想文化上,实行严格控制,取消信仰新教的自由,全体臣民必须一律信奉天主教。

(2)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提问:法国为什么推行重商主义?什么是重商主义?怎样推行重商主义?

原因:一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增加国家实力;二是为适应法国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持庞大的常备军和官僚机构及宫廷的奢侈生活,政府必须增加财政收入。法王路易十四任用阿尔柏为财政总监,极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重商主义是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说。重视市场,注视海外,认为金银货币是国家富强的标志,积极主张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保持商品出超和货币入超,使国家富足。

阿尔伯大力扶植工业,兴办一批王家手工工场,特别重视有传统优势的奢侈品工业,如锦缎、丝绒、水晶玻璃、首饰、化妆品等。这些产品畅销欧洲宫廷,给国家带来大量财富。

路易十四还加紧在海外进行殖民掠夺,阿尔柏通过在北美、印度和地中海广建殖民与商务机构,积累了大量资本。

3.改革的作用。提问:怎样认识路易十四改革的社会作用和后果?学生研讨回答

(1)加强了中央集权,消弱了封建割据,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改革使法国财富大增,国力日益强盛,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3)改革加强了法国殖民扩张与掠夺,而殖民活动又增加了法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电脑显示《法国路易十四改革表》)(表略)

(二)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原因(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1)17世纪中期,俄国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

(2)俄国的手工工场多数是贵族地主开办的,工场中的劳动力是他们的农奴,因此发展缓慢;但毕竟给国家和从事工场手工业的贵族地主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沙皇、贵族、商人迫切要求仿效西欧进行改革。

(3)彼得一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痛感俄国的落后,为了使国家富强和满足对外扩张的要求,他仿效西欧进行改革。

2.改革内容。(教师提问、师生研讨、归纳)

(1)政治上,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大贵族,建立君主专制,彼得一世独揽大权。

(2)军事上,引进西欧先进军事技术,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仿西欧装备军队并组织训练,使俄国军队成为欧洲最强的军队之一。

(3)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不仅国家兴办,还允许私人兴办,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他在位期间,共建240多家工场,引进了大量西欧先进成果和数百名外国技术人员,为俄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4)文化教育上,大量吸收西欧文化,推行学校教育。他创办了医科学校、数学学校、还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创办科学院、翻译出版外国书籍,改革文字,引进芭蕾舞艺术。

(5)生活习俗上,提倡西欧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经济生活和军事生活,如着短装等。

3.改革的作用(提问后归纳)

(1)改革巩固了专制统治。

(2)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俄国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为进一步扩张创造了条件。

1721年结束的俄国和瑞典的战争便显示了改革的作用,俄国打败了欧洲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湾一些地方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特别是夺得了涅瓦河口的土地,取得了梦寐已求的第一个出海口,建立了一个“朝向欧洲的窗户”。不久,这里正式成为俄国首都,俄国正式称俄罗斯帝国。(电脑显示俄国新版图和《彼得一世改革表》)(表略)

(三)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原因(提问后学生回答)

(1)17世纪以来,普鲁士不断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普鲁士与勃兰登堡合并疆域扩大。

(2)对内保护工商业,普鲁士迅速崛起,成为德意志最重要的邦国之一。18世纪中期,腓特烈二世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改革。

2.改革措施(提问后学生回答,归纳)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2)经济上招徕外国移民、改善交通、积极发展工商业。借法国和比利时等国迫害新教徒之机,公开收容新教徒,这些人中有很多工商业者和熟练的手工业者,给普鲁士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腓特烈二世还修公路、开运河,统一币制、创办银行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种种客观条件。

(3)财政和军事上,增加税收;扩充军力。腓特烈二世非常注重军事力量,推行传统的对外扩张政策。他在位时常备军增至20万人。18世纪中期,他参加对奥战争、击败奥地利。夺得西里西亚。18世纪晚期,又伙同俄、奥瓜分波兰,普鲁士领土大大扩张。

(4)文化教育上重视科学技术、推广教育,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改革的作用(提问后学生回答)

(1)改革使普鲁士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增强,实力迅速上升。

(2)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对外战争,扩张领土,跃居欧洲强国。(电脑显示《腓特烈二世改革表》)(表略)

(四)奥地利的“开明专制”

1.改革的背景、原因(提问后学生回答)

(1)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矛盾尖锐,长期不得统一。奥地利又是盛行农奴制的农业国,经济落后,封建领主残酷剥削农民,阶级矛盾尖锐。17世纪以来,新兴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受到落后制度的阻碍,资产阶级对封建束缚不满。种种矛盾使奥地利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奥地利急需改革。

(2)奥地利的落后状态使它受到普鲁士的欺辱,要巩固奥地利的大国地位,就必须增强国力,争霸战争也需要奥地利进行改革。

2.改革的内容(提问后由学生回答)

(1)改革国家组织机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是:加强皇帝和中央权利,做到全国政令统一,在全国划分统一的行政区,由中央派员管理,极大地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

(2)推行土地改革,减少农民负担。措施是:宣布废除皇室土地上的农奴制。约瑟夫二世还全面废除农奴制,规定波西米亚等地农民为自由人,农民有人身、迁徙、结婚、择职的自由。这些做法,有利于封建制度的解体和生产力的解放。

(3)取消地主的一些特权,缓和阶级矛盾。措施有:取消各邦领主的收税权,废除贵族地主的免税特权;一切臣民包括贵族地主和主教在内,都要按财产和等级纳税。改革官制、录用官吏要看大学学历,每年要对官吏进行考核鉴定。

(4)加强对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会的财产,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方法是:按行政区重新划分教区,关闭不从事教育和医疗护理的修道院;对新教各派实行宽容政策。这些政策打击和削弱了教会势力,有利于国家政令和思想的统一。

(5)鼓励发展工商业、保护关税,建立国家工场。这是重商主义政策的表现。措施有:对新建国家工场实行免税政策,统一币制、度量衡,废除关卡,发展交通和对外港口贸易,对进口工业品课以高关税,对进口原料降低关税,禁止本国的亚麻、羊毛和金属业原料出口。这些措施使奥地利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3.改革的作用(提问后学生回答)

经过特蕾西亚和约瑟夫二世的改革,奥地利工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改革还使一部分贵族投身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这次改革证明:“开明君主”制是封建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起点。(电脑显示《开明专制改革表》)(表略)

(五)四国改革的对比分析。(本节教学的第三层次)

欧洲封建君主们的改革,发生在同一历史背景下,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历史发展规律,很值得总结。通过总结可提高学生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方法一是“请同学们从改革背景、原因、内容、作用等方面入手对比四国改革,找相同与相似之处。二是再找出各自改革的特点。

《法、俄、普、奥改革共同点一览表》

各国改革的特点由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法国突出发展工商业、推行重商主义。

2.俄国在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把农奴制引入手工工场。

3.普鲁士特别注重扩大兵力,由此形成军国主义传统。

4.奥地利为缓和矛盾而采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开明专制”。

(六)对各国改革的评价——以此作为本课的总结,是本课的高潮,也是本课教学模式的最好体现。可让学生放开思路讨论后总结如下:

1.17至18世纪欧洲封建君主们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这些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它说明:顺潮流者生、顺潮流者兴。

2.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其结果都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君主们的阶级局限使他们不可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当资本主义日益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要求取得政权,要求更广泛的民主与自由权利时,专制王权与资本主义势力的矛盾就会日益尖锐,一场新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就会发生。

课后练习:

1.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列举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改革的后果。

3.奥地利开明专制的思想来源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4.从目的、方式、内容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对比法、俄、普、奥四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它反映了什么问题?分析说明各国改革有何特点?

标签:;  ;  ;  ;  ;  ;  ;  ;  ;  ;  ;  ;  

“欧洲封建国家改革”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规划_路易十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