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对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10—2017年3月的80例小儿疝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小儿患者采用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了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2.93±2.7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3.64min),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概率为2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5%,观察组患者的病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因此,在临床中可以推广。
【关键词】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小儿疝气;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51-02
对于小儿疝气而言,被称为脱肠,也就是在腹股沟在发育期间存在腹膜鞘状突,帮助胎儿在直通圆韧带固定,但是,一些小孩在出生之后会出现鞘状突变不完全现象,使其腹部中的腹腔内网膜、小肠以及输卵管发生变化,将其称为疝气。对于该种病症而言,作为小儿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以往的临床实践中会采用传统手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患者出血量大、恢复时间长以及并发症多的现象。通过微创手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因素发生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研究中,对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本院2015年10到2017年3月的80例小儿疝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在0.5~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3)岁,观察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在0.5~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了传统手术治疗的方式,其切口的位置选择患病一侧的腹直肌外缘之下的横纹位置,其切口的长度需要超过2.5cm,进行手术[1]。
观察组:采用了小切口微创技术形式,给予患儿氯胺酮静脉麻醉,取仰卧方式,将患者下肢分开、微屈固定。在患处的外侧取0.8~1.0cm的切口,切开皮肤,但是不能切刀其下皮组织中,主要是为了减少出血量。手术刀需要顺着纤维的形象方向,进行切割,直到显露精索。对于患儿的腹沟股而言,其长度较短,可以在手术中不打开外环。由于患儿的疝环相对较窄,通过对缝合结扎的处理可以选择内环高位贯穿的方式,在结扎的过程中不能扎入到腹部的深入位置,通过对多余疝囊的剪切进行结扎处理,在处理中,采用2~0丝线进行缝合处理,提取患者的睾肌和腹外斜肌腱膜,然后完成止血工作,进行缝合处理[2]。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手术状况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状况的分析,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
3.结论
对于小儿疝气而言,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与小儿腹壁肌肉发育强度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当该种病症发生时,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便秘、腹胀以及下腹坠胀的现象。由于该种病症位于腹股沟部紧邻泌尿生殖系统的位置,患者的生殖系统会受到挤压,从而严重影响正常发育,同时,在疝囊内会出现大网膜受到挤压引发炎性肿胀的问题。这种症状在男患儿的发病率中明显高于女患儿。而且,对于长期咳嗽、剧烈哭闹以及排尿困难等现象的出现也会增加腹股沟斜疝发生的概率,在弹性回缩的过程中,疝环会阻止疝内容物返回腹腔,从而出现嵌顿现象[3]。
在小儿疝气治疗的过程中,其关键因素是通过对疝囊的寻找,并将其完全进行剥离,取高位结扎疝囊的位置,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的整体效果,在以往小儿疝气手术治疗中,其治疗技术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最终效果,但是,由于切口加大,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并发症的出现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在现阶段临床医学中,通过微创手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手术效率,满足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微创手术方式的构建,其住院时间为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5.94±1.90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概率为2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5%,观察组患者的病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儿疝气手术治疗中,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构建,可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在术后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现阶段临床医学中可以得到稳定推广[4]。
【参考文献】
[1]刘均,姜林.分析比较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55-56.
[2]闫海鹏.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6):90-91.
[3]杜中山.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66.
[4]朱智新.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0):130-131.
论文作者:张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疝气论文; 患者论文; 小儿论文; 手术论文; 微创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