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主体,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当前在农田水利建设和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和机制上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对邹平市农田水利设施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有一点启示。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问题;措施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现状
邹平市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平原叠交地带。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北部有引黄工程,农田以引黄直灌为主,灌溉面积45万亩;东南部为井灌区,属于引黄补源灌溉区域,主要靠地下水灌溉,灌溉面积35万亩;南部山区农田灌溉主要依靠降雨,有小型水库23座、塘坝108座。
在管理运行方面,引黄灌区内干支渠及其配套建筑物工程、水源工程、节制闸、分水闸及其配套建筑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由引黄灌区管理单位负责。斗渠及斗渠末级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山区水库、塘坝等工程由归属地管理,由所在镇政府或村集体管理维护。本市境内坐落在主要河道的较大型节制闸、分水闸等配套建筑物工程的管理,由市水利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所在镇办政府协管,其他河道及小型的配套建筑物由所在镇政府或村集体管理。
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现有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绝大部分修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承担着全县80%农田的灌溉供水任务,老化损坏、病险工程数量较多,存在灌溉保证率低、供水不安全等问题。
2.2农业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水利设施的欠账,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全面解决,加之灌区末级渠系不配套,部分区域农田灌溉方式依旧落后,仍普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田间水利用系数仍然较低,造成水资源浪费。农业灌溉协调机制欠缺,私自提闸,破堤取水的现象时有发生,镇乡之间取水混乱,加上测水量水设施不配套,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用水不科学。
2.3工程管理及运营机制不完善。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大多农田水利工程以公益性为主,特别是灌溉排水渠道、水工建筑物以及产权不明晰的单村工程,由于管理主体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导致产权不明确、管理主体缺位、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部分工程建成后缺乏后续管护资金和管理人员,致使水利设施被破坏甚至废弃,降低了工程效益,造成巨大浪费。
3.农田水利建设的启示
3.1要精心选择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要选择群众要求迫切、积极性高的村。工程要与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且急需要改造或建设。只有这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最高。
3.2要因地制宜,科学选定建设方案。所选工程建设方案既能省钱,又要管用。
3.3要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试点项目,虽然投资小、规模小,但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搞不好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行主体工程投标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等有效管理措施。
3.4要做好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保资金等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发挥规模整体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4.1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然远远大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把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县、镇(街道)两级财政应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小农水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尽快建立管护经费分级补助奖励机制,确定资金规模并将其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应全面总结民营个体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有益经验,出台加快水利多元投入发展的扶持政策,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全方位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产业发展”的水利良性发展投入机制。
4.2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面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以构建和完善全市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建立小农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强化行政村及用水合作组织在小农水工程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全面建立起镇(街道)水利管理服务站为组织管理重点、各行政村和用水户协会为主要支撑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并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体系。
4.3加强工程建后管理,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积极推动县、镇(街道)、村三级签订小农水管护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小农水管理的目标、标准及考核办法,并对辖区内小农水管护工作进行定期、定量考核,分级补助,真正发挥各类小农水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工程设施要明确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集体工程要采取“统建统管、租赁、竞价承包、股份合作、联户分管”等形式对其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所有权进行明晰确权;单户工程产权明确归农户所有;联户工程可建立用水合作组织,产权归其所有并进行管护。同时,建立健全工程的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以水养水的机制,促进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确保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
4.4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管理单位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应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结 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因此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根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现状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2年08期
[2]王鹏;农村水利工程现状浅析[J];吉林农业;2012年01期
[3]胡华;试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诸多问题[J];科学之友;2012年02期
[4]骆静雯;张翔;基于风险项目管理视角的农田水利设施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年01期
[5]陈会林;包万里;南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管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0年01期
论文作者:魏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农田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小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