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翁文津[1]2002年在《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文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学习革命风起云涌,新一轮课程改革扬帆启程,研究性学习应时而生。本文试图在对语文学习现状进行理性反思,对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和规律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旨在倡导学生作为研究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树立终身学习观;改变语文学习效率低的状况,促进“教”与“学”的完整结合,实现教学相长。 本文由叁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关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研究者的理性思考,从现状反思、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论证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内涵,在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及其特征探讨的基础上,阐明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及功能目标。第叁部分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别从角色定位、操作策略、实施过程和困难与应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课内开放性研究和课外专题性研究两条思路。

李蓓玲[2]2008年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文中指出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内蕴深厚的母语课程,本应该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可现实中语文教学成为众矢之的,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不满声此起彼伏。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于是,我们设想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又强化了课堂作为主阵地的功能。本论文在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对其做了一定意义上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阐述:一、论文第一章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了简单概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二、论文第二、叁、四章阐述了“高中生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介绍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以及开展的意义。文章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了概念性的界定并分析了其特点。叁、论文第五章结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探讨了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开展情况,并分析了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影响因素。四、论文第六章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反思。这是希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知所趋避,这样才能使探索之路越走越通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深远影响。

宋志慧[3]2008年在《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探究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出发,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从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并从中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气质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近些年来,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造性,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尚话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发展趋势。本文试从以下五个部分来探讨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上位概念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引申出语文研究性的含义和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革除传统语文教学积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实现教师职业成长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所在。语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语文学习与语文能力形成的实践性以及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使得语文学科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第叁部分是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本节着重对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教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欠缺,提出了第四部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第五部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第四部分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论述。宏观教学策略包括民主性策略、合作性策略、生活性策略和活动性策略四种;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形式,微观教学策略即具体教学策略分别对两种形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入手,提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种评价方法。

刘双[4]2003年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文中指出新课程,新创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广使用之中。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之内。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如何才能顺利进入语文教育领域当中?如何与语文学习有效结合,如何适当发挥其作用?这是教育理论界、实践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阐发。本文首先从回顾背景开始,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语文教育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纽带作用,在基础教育当中的奠基作用;语文教育目前依然存在的种种弊端。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语文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创新。寻求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便成了语文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语文研究性学习便是其中的一个新探索与突破口。但是,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在理论上的阐释还是在实践中的实施,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的现象。为此,有必要冷静地思考一些理论问题,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因此,本文探讨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将“研究性学习”置于语文教育的大背景下,从两大角度来理解:首先,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次,它是一种教育理念,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利用语文学科蕴藏的丰富素材,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并将该理念贯穿语文教育的全过程。接着,本文还阐释了它的特点与目标定位。研究性学习改变的是教与学的方式,于是,文章还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其对于教师、学生双方主体性成长的促进作用。<WP=4>语文研究性学习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应该怎样开展实施?本文针对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从叁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一是以“教材”为基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开拓教材的研究性价值;二是以“课堂”为基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洋溢着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叁是以“课题”为基点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选课题、做课题、展课题,让学生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探究世界。最后,本文还着重讨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着重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实实在在的发展。总的说来,语文研究性学习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存在不足之处,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我们理应坚持下去,将其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当中,只有这样,语文教育才能得更大的发展。

田磊[5]2013年在《我国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界对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遍布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及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各个方面,其中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层面上,研究者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案。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不足之处,特别是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在为数不少的中学里热闹了一阵子后,便刀枪入库、偃旗息鼓这一现象,一些研究者也发现了部分问题,比如教师观念陈旧,学校信息资源缺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等等。但这些研究成果很少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缺少对这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本文结合部分地区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探析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尝试找出改革失败的原因,这些原因包含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认识的误区,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不当,外部环境制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等内容。笔者又尝试着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推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宏观教学策略包括:民主性教学策略、合作性教学策略和生活性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策略包括:课堂模式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黄立静[6]2007年在《中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阅读方式,它的目的是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观点、分析研究来创新,来提出新观点,建立新思想。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新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什么是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有哪些特点?它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许多语文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一致,在教学实践中也往往不知如何操作,或者说操作了但效果不佳,甚至效果还不如原来,这就让人们对研究性阅读产生怀疑。本文试图在这种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建构性学习的背景下,着眼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陈述自己对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期望对于现阶段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有所裨益。论文由六章构成。绪论简明阐述该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一、二章在对相关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教学做出了概念界定:研究性阅读是指在课堂或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研读文章,获取信息,掌握阅读策略,在阅读中联系社会生活,进而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阅读活动。以研究性阅读为主要方法,学习阅读策略为初级目标,使学生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并在阅读中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终极目标的阅读教学活动就是研究性阅读教学。本章还分析了研究性阅读的主要理论依据。叁、四章对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目标以及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论述。第五章则着重从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案进行了具体细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第六章针对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

杨丽平[7]2015年在《从曲靖八中教学实践看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策略》文中提出自2000年我国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以来,这种强调学生主体、问题中心、探究与实践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实践者的重视。于语文学科而言,各地教师也纷纷投入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中来,尤其是寻求将语文阅读教学同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然而,部分中学仍然存在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选取了曲靖八中为典型个案进行研究,以期从该校教学实践中,找到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从理论层面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其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二是,对曲靖八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该校的主要问题是师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认知偏差、操作方法不明确、学生缺乏探究自信、实践与愿望相背离、缺乏经验交流平台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归因分析;叁是,基于“认知发现说”、“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四是,针对个案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主要内容有提高师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加强研究型师资队伍建设,开发研究性学习资源;拓展多元化的经验交流空间,推动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态势;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实施途径、不同文本的研读模式、具体的操作步骤、评价措施等。

张思远[8]2006年在《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研究性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并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提高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研究性阅读教学,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模式载体,以学生独立研究、合作研究为实施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查找、搜集、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并体验自己所需的信息材料,拓展自己的精神视野,加深自己的人文修养,充分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辩力,造就自己的语文思维。 布鲁纳发现教学理论、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合作教育理论是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理论支撑。 在当前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研究功能扩大化、研究课题求大化、研究过程自由化、研究方式游戏化、研究成果剪贴化、结题形式单一化的弊端,需要采取积极介入,全面关注,开拓教材研究价值,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等措施进行校正。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合作意识等。研究性阅读的实施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同,它强调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利用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结题。教师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担当着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角色,他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既是学生研究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又是学习者、参与者、研究者。

包春雷[9]2010年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知识型经济使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应打破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本文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来理解和运用的。文章从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入手,在解析“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流程和方法,并用具体实例论证。为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实际教学中的开展,提供思路。关注每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为每个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时代赋予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崇高使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给语文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挑战,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将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认可。因此,我选择了这个题目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苗琳[10]2008年在《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文中提出改变至今仍然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本文是对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以期对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起到促进作用。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以及研究的教育价值提出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指出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具体探索了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对教学模式进行简析,其次对构建模式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基本环节进行理论分析。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把握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第叁部分,对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进行论述,指出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个例进行分析。以期对具体实践提供参考。第四部分,提出了思考与探索。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对相关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指出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前景进行展望。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全文旨在对构建这样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阐释。

参考文献:

[1].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D]. 翁文津.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 李蓓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D]. 宋志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4].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 刘双. 广西师范大学. 2003

[5]. 我国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反思[D]. 田磊.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6]. 中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析[D]. 黄立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7]. 从曲靖八中教学实践看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策略[D]. 杨丽平. 云南师范大学. 2015

[8]. 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D]. 张思远. 贵州师范大学. 2006

[9]. 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D]. 包春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10]. 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D]. 苗琳.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