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理数的除法”为例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中学 743019
一份优秀的数学导学案,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选取有效的学习资源,配以对应的习题练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挥棒,它是导学案编写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和落脚点,在导学案的编写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份导学案,如果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将毫无方向,不知所终。因此,在先学后教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尤为重要。下面我谈谈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数学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
数学课程标准是规定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学习目标中应明确规定学生必须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要把课程要求的内容按目标层次细化为三维目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要明确课标要求中的“了解、知道、概述、理解、评价、探究”等字眼的层次要求,识记层次的要求对应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而应用层次和理解层次的要求则对应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学习目标的实施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角色,把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讲的,它指学生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因此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指明方向。学习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情,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的制定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2章“有理数的除法”的学习环节设计如下:
1.预习交流。
(1)填一填:
①2×(-3)=( )。
②( )×(-3)=-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2×( )=-6。
请问:上述②、③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如何列式?
回答: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 ),用除法。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6)÷( )=2( )÷2=-3
-6×(- )=2 -6× =-3
你有什么发现?除法可以转化为( )来进行。
2.明确目标。
(1)做一做:
①8÷(-2)=8×( )。
②6÷(-3)=6×( )。
③-6÷( )=-6× 。
④-6÷( )=-6×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 )不能作除数。
怎样求有理数的倒数呢?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倒数。
(2)写出下列数的倒数:
,- ,-3,0,0.2,-1。
3.分组合作。
4.展现提升。
5.达标练习。
(1)填空题:
①两个非零有理数相乘,同号得_____,异号得_____。
②零与任意负数的乘积得_____。
③计算:
A.(-4)×15×(- )=_____。
B.(- )× × ×(- )=_____。
(2)选择题:
①如果两数之和等于零,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只能是( )。
A.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C.不为零的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D.不是正数的两个数。
②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商等于-1,则这个数是( )。
A.正数;B.负数;C.非正;D.非负。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数的倒数是正数;B.负数的倒数是负数;C.任何一个有理数a的倒数等于 ;D.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负倒数。
从上面的导学案,我们知道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表现在学习环节的设计要围绕学习目标,要用属于“为什么”和“怎样做”的内容,方法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使学生感到可操作、可把握,从而产生争取实现目标的动力,便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数学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语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要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对每一部分知识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透彻的理解,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明确的标准;还需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学习为指导,才能制定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既科学又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给教与学指出明确的方向。
论文作者:董禄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有理数论文; 倒数论文; 除法论文; 负数论文; 学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