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病人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探访方式,观察组术前采用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探视方式,观察两组的手术护理整体效果,手术依从性评分、复苏期躁动评分、复苏时间、复苏期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整体满意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依从性评分提高,复苏期躁动评分降低,复苏时间短;观察组的躁动总发生率66.67%,低于对照组的91.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到术前探访工作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躁动情况,提高患者的手术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复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术前探访;躁动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93-02
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治疗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部分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意识不清、延迟苏醒等症状,特别是部分患者复苏期出现严重的躁动不安,肢体动作混乱,无法自制,导致部分导管发生移位、脱管的情况,使得治疗风险被大大增加[1]。有研究者表示,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的躁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认知情况有关。所以,为了降低患者复苏期的躁动程度,提搞治疗效率,降低治疗风险,手术复苏室护理人员逐渐加入到术前探访工作中,对于患者复苏期的躁动缓解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排除存在心功能与脑功能障碍、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研究的基本要求。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21例,年龄35~74岁,平均(54.73±7.25)岁;手术类型分为:妇科手术7例,胸外科手术2例,乳腺外科15例,胃肠外科9例,甲状腺外科12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20例,年龄36~72岁,平均(54.27±6.95)岁;手术类型分为:妇科手术8例,胸外科手术2例,乳腺外科16例,胃肠外科8例,甲状腺外科1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都不具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都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其中有病房护理、手术室护理等常规护理,手术的前一天,麻醉医生与手术护士探访对照组患者,探访内容主要是高职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具体时间、地点、手术需要准备的物品、手术过程可能持续的时间、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手术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其他进行常规的术前探访[2]。观察组,在手术的前两天,麻醉师、手术护理、麻醉复苏室护理共同开展术前探访工作,第一天的探访工作内容与常规探访相同。第二天的探访为重点探访,以图片、文字资料、示范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手术流程、手术室的大致环境以及麻醉复苏室的外部环境等,让患者对手术所处的环境具有全面的了解;另外,积极与患者交流,解答患者的手术困惑,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不安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麻醉师详细告知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麻醉可能持续的时间,麻醉复苏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复苏期可能存在的不适症状以及需要采取的护理工作,告知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的目的;明确告知患者术后留置气管不能随意拔出,必须要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恢复正常后才能拔管,指导患者练习拔管前后精神状态的放松方法,告知患者躁动可能带来的危险事故;在正式实施麻醉前,复苏室护理人员再次向患者强调麻醉复苏期可能出现的不适,鼓励患者以平静的心态应对手术与麻醉复苏期的不适。
1.3 评价指标
(1)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护理整体效果,以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评价整体护理效果。总满意率=(很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2)评价两组患者手术依从性评分、复苏期躁动评分(用0~3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的患者躁动程度越严重)、苏醒时间;(3)评价复苏期躁动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的整体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整体满意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的全麻手术治疗中,复苏期躁动是比较常见的麻醉护理问题,这是由于患者身体与神经处于全麻状态后,部分神经功能的恢复较快、而部分恢复较慢,再加上患者心理的不安与恐惧情绪,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出现躁动不安,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结合长期的临床资料来看,患者麻醉复苏期的主要躁动表现为狂躁、呻吟、拔管等,导致这些术后不良动作的主要因素有麻醉药物残留、术后疼痛感严重、心理压力较大等内在因素。此外,外界环境中的气味、触碰刺激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躁动,如气管导管、尿管、引流管、输液针等的刺激也是的患者躁动严重[3]。
在现代手术治疗中,术前探访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所以手术室护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术前探访,逐渐将其作为手术护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传统形式的术前探访比较简单,主要由麻醉师与手术护理人员通知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注意事项、麻醉方式、麻醉与手术持续时间等,但是对于患者复苏期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如何缓解复苏期的躁动情况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使得部分患者对复苏期的躁动认识程度较低,复苏期的躁动程度比较严重,带来一定的护理风险[4]。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到术前探访后,通过向患者详细介绍复苏期可能出现的症状,采取的应对措施,使得患者在术前能够对麻醉复苏阶段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患者复苏期的躁动抑制意识,促进复苏期的心理积极性,改善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减少复苏期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实现改善患者的躁动程度的目的,提高治疗效率与安全性[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探访方式,观察组的术前探访中有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直接参与,结果显示,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直接参与术前探访的方式,使得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与手术依从性评分提高,降低了复苏期的躁动评分与躁动程度,有效缩短复苏时间,对患者复苏期的躁动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邹雪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57-958.
[2]马雪.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02-104.
[3]管春丽,陈丹,崔茜,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15-117.
[4]路圣成,徐萍,赵小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9):1777-1780.
[5]丁佐梅.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1):126-128.
论文作者:薛长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全麻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式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