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支撑机制研究
乔谷阳 陈利晓
(郑州财经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建设模式,已成为许多专家重点研究的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产业联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是均衡人口社区集中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并互相推动、良性循环的一种变通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以河南省临颍县北徐庄新型农村社区为例,探讨新型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机制,并对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北徐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既不是传统的行政村,也不是城市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不是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而是通过社区建设,改善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用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要求转变生产方式。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农村社区的“安居”,对“乐业”研究较少,合理的产业支撑是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经济的物质基础。
1 产业支撑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产业支撑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就是通过对现有的离散分布的自然村、行政村进行以土地整治集中为核心的村庄整合集中,以实现人口向新的社区集中。与此同时,农村产业得以集聚发展,土地得以集中、集约利用,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
1.1 因果循环积累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村域产业的发展带动村域经济发展,进而对村域住宅、生产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会大幅度提高,而这些提高反过来改善了村域的投资环境,提高了村域的生产效率、市场水平,进而再次带动了村域产业的发展。由此构成了村域产业—村域经济—村域建设环境的良性循环因果积累机制,使得村域的发展在循环往复中前进。
1.2 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自组织演化
社区的形成过程就是各要素按照某种规则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以及从简单到复杂的组织过程。生产过程的前后关联形成一种向心力,与生产要素不可移动力共同作用,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新型农村社区的分类
现代农业的4种运行模式如下:①外向型农业模式,是指利用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等优势,采取相应政策吸收、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和加工优质农产品出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②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模式,是指将发展比较好的农村企业作为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用于企业发展;③农业科技园运行模式,是指由政府、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运行模式;④山地园艺型农业模式,是指立体型、多层次的复合农业,在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5]。
可利用城郊农村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种类型的新农村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地处城郊接合部、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为城市生产蔬菜、花卉、畜禽等特色农副产品。这种类型的新农村社区具有投资少、收益好、见效快的特点[6]。
2.1 资源型新农村
众多工业型新农村的村域经济增长表现为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其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投入,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而且村域经济具有经济空间狭小、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且规模小、长期投资不足、布局分散以及竞争力较弱等特点[4]。
2.2 工业型新农村
工业型新农村以发展农村工业为主要方式,改变原来的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经营结构,增加乡镇企业的数量,把之前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资源型新农村是指依托本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的农村,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为主的产业,但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而且整体上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这种类型的新农村经常以粗放型的形式存在,对资源与环境危害较大,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3]。这种类型的新农村社区产业规划应着重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深入生活、扎根官兵的创作途径。部队官兵生活,是军事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军队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官兵,才能体验官兵真实生活,了解官兵审美需求,感受官兵喜怒哀乐,挖掘感人素材,创作出接地气、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应当健全军队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官兵的制度机制,确保文艺工作者到部队当兵锻炼、任职代职、体验生活、调研采风、一线服务等活动常态化,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
2.3 农业主导型新农村
按照农村发展途径分类,可以将新型农村划分为四大类型。
2.4 三产服务型新农村
该系统PC上位机是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软件开发环境下使用C#完成的,其主要功能是实时接收串口数据并使用基于初相和谐波理论的准同步DFT修正算法[16-17]实时计算出两路信号的相位差,并以所得出的相位差结果作为评判依据来对螺栓连接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具有保存数据与实时波形显示的功能。软件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3中有3条DS18B20典型的理论误差曲线。每一个DS18B20在生产出来之前其内部半导体热噪声是随机的,只有在生产出来后热噪声对温度造成的误差,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从图中可以知道,在误差曲线+3 s与误差曲线-3 s之间有一条平均误差曲线,该曲线误差较小。监测节点采用了4X1 DS18B20温度传感器阵列采集一组数据并求得算数平均值,使得误差曲线向图中的MEAN ERROR曲线靠拢,越靠近MEAN ERROR曲线,误差越小精度越高。从图中可知,MEAN ERROR曲线误差也在±0.2℃。为了进一步提高采用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
3 北徐庄新型农村社区概况
因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公立医疗机构接受以电子发票替代纸质发票的方式,将大大减少空白纸质发票的使用。同时,电子发票的运用也可解决异地设仓企业票货难以同行的问题。
北徐庄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是以农业主导型为主,充分借助自己的农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产业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方向发展,实现新型农业和工业的良性互动,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大力吸引本村及周边乡镇的剩余劳动力,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4 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体系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新农村社区经济主体不再仅仅只有农业,也包括第二三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多种产业。农业也不再同于传统农业,而是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务农收入不再是农村的唯一收入来源,二三产业的衍生品将逐渐代替农业收入成为新农村社区的最主要收入来源[7]。这就对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徐庄新型农村社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耕地面积161.93 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33 hm2,有机蔬菜种植面积148.60 hm2;土地流转面积161.93 hm2,主要种植有机蔬菜;主导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北徐庄村从1990年开始搞村办集体企业,组建了集面粉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有机蔬菜种植和废污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全国大型企业集团,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三产服务型新农村即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这种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需要依托周边城市的优势,以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为根本目的,找出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如旅游观光、农家院等休闲产业,拓展农村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4.1 村庄经济应建立在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
如果我国农村经济仍局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想改变这种经济现象,单靠农民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搞活、强化县域经济。从一定方面来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协调农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统一各部门力量,兼顾县、乡、村各个层次,抓住各自优势,依托县域经济发展资源推动新农村社区的设立[8]。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的积极性,发扬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农村原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9]。国家财政要大力支持,可以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鼓励方式,引导农民对能直接受益的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0]。建立全民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不同类型的社会力量投身农村建设中,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4.3 规划集中的产业园区
多种实践证明,产业园区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指明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有效实现农村产业化。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是推进农村工业化、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产业园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始终是主体力量,因此,要想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产业园区也从一定方面为农民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学习致富本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11]。
5 结语
构建合适的产业支撑体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城市社区建设,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晚,发展参差不齐,存在的不足较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利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有利于保护耕地、实现农业集约发展。
本文研究可修系统单设备在一个更换周期内的N次动态不完全预防性维护工作,维修费用主要包括事后小修费用Cf、停机损失Cd、预防维修费用Cp及预防更换费用Cr。设备在每个弹性预修周期τi内的总维修费用
参考文献
[1]吴雪峰,乔家君.农村工业化对乡镇二元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07(2):136.
[2]王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建设模式[J].技术与市场,2013(2):127.
[3]司林波,孟卫东.农村社区化进程中的“被城市化”现象及对策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4):36-37.
[4]叶斌.困惑与创新:新时期新农村规划工作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0(2):32.
[5]李淼.湖南城郊型新农村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6]杨艳琳,陈银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J].经济学研究,2007(2):75-78.
[7]王婧.河南省新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8]李晨.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关于加快来宾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考[J].广西农学报,2007(5):74-76.
[9]林桂红.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1(6):76-77.
[10]甘信奎.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及政策推进[J].江汉论坛,2009(2):134-137.
[11]刘瀑.基于产业支撑视角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2007(6):78-81.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0-15-3
标签:新型农村社区论文; 产业支撑论文; 北徐庄新型农村社区论文; 郑州财经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