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邓志坤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影像科 湖南邵阳 422001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对肺内结节或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内结节或肿块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节或肿块类型分为恶性结节/肿块78例,良性结节/肿块82例,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23例,对三组患者肿块灌注参数、动态增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PS、BV及BF值较良性结节/肿块高(P<0.05),而MTT值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性炎症性、恶性结节/肿块间各灌注值呈明显重叠,TDC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结节/肿块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动态增强扫描;螺旋CT灌注成像;肺内结节/肿块

肺内结节/肿块传统影像扫描主要是经肺内结节/肿块的病灶部位形态判断良恶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存在良恶性结节/肿块形态学重叠情况,而临床诊断也会受诊断者经验影响,导致其诊断准确率下降。有学者试图经功能成像角度进行诊断[1],CT灌注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均为功能成像,可判断肺结节/肿块病灶血流动力学指标,两者在肺部结节/肿块诊断中各有优劣。本组研究对肺部结节/肿块患者实施CT灌注成像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判断其对肺结节/肿块诊断意义,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内结节或肿块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02例,女性81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5.6±6.8)岁;病灶直径1.3~7.4cm,平均直径(3.8±0.5)cm。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手术证实。其中恶性结节/肿块78例,良性结节/肿块82例,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23例,性别及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扫描使用PHILIPS Ingenuity Core128螺旋CT机,碘海醇300mgI/ml为对比剂,CT灌注扫描使用40ml,流率为4ml/s,扫描延迟5s。灌注扫描采取电影扫描,设置层厚为1mm,时间1s/r,数据采集40s;参数为120kV、100mA,FOV24~27cm。采取标准重组计算方法。扫描结束后,立即注射60ml对比剂,以3ml/s速率分别在30s、90s、180s、480s作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判断不同结节/肿块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及表明渗透性(PS)。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s)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不同结节/肿块类型灌注参数值分析

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PS、BF及BV值较良性结节/肿块高(P<0.05),而MTT值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注:与恶性结节/肿块对比,aP<0.05;与良性结节/肿块对比,bP<0.05;与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对比,cP<0.05

2.2不同结节/肿块类型的TDC特点

活动性炎症性、恶性结节/肿块间各灌注值呈明显重叠,TDC呈呈明显差异(P<0.05),见表2。

注:与恶性结节/肿块对比,aP<0.05;与良性结节/肿块对比,bP<0.05;与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对比,cP<0.05

3.讨论

肺结节/肿块经CT增强扫描到动态增强,再发展为灌注成像,主要存在扫描时间缩短、可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增加等两个方面改善[2]。肺结节早期经CT动态增强扫描,其间隔时间较长,取得血流参数较为简单。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灌注成像概念,可获取多个参数,经CT灌注成像能取得病灶的BF、ROI、MTT、BV、TDC等参数,可将肺结节的诊断及性质鉴别能力提高[3]。

动态增强扫描因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80s以上扫描时间,患者需在间隙进行呼吸,因此,导致扫描结果受到影响。理论认为[4],间隔时间越短,其采集时间点越多,取得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越丰富。经CT灌注成像,可在多次连续扫描后,取得每一个图像内TDC,从而计算灌注参数。有学者研究发现[5],胰腺癌、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的PS值出现明显变化。经本组研究显示,恶性结节/肿瘤组的PS值与BV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虽然BV及PS值在良、恶性结节/肿块的诊断及鉴别中均有重要意义,但是对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诊断时,存在明显重叠情况[6]。

有学者研究发现[7],肺结节/肿块的拟合TDC为低平走势。本组研究与之相符。但是活动性炎性及恶性结节/肿块存在重叠,实际诊断中难以将两种结节区分,结合40s病灶强化特征曲线,可将两者鉴别准确提高。

综合上述,肺结节/肿块采取螺旋CT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诊断,可有效提高鉴别准确率,利于早期诊断,取得较为丰富的肺内学流动力学数据,对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玉东,陈侠.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内结节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68(8):1406-1408.

[2] 窦新民,张建伟.CT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231-232.

[3] 王铁盈,杨鸿翔.多层螺旋 CT增强扫描诊断肺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道[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63(12):33-34.

[4] 范春江,崔燕海.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93-94,98.

[5] 于蒙蒙,白雪冬,陈荣等.能谱CT肺灌注成像评价不同病理改变肺组织通气及血流灌注情况[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3):165-171.

[6] 殷好治,梁付奎,傅晓琴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7):1023-1027.

[7] 魏英.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与血浆PEDF及VE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52(3):419-422,425.

论文作者:邓志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邓志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