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干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活质量论文,心理论文,癌症病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020(2002)-04-0036-05
1 前言
癌症病人出现应激失调(如心境恶劣和受抑郁心境影响的判断障碍)的发生率较高,Zabora等发现35%的癌症病人有高度的应激失调,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1];Baider等报道,乳腺癌病人患有强迫性思维,具有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2]。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癌症病人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带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比较普遍;同时各种医疗手段以及疾病本身对病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均可造成病人以及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3]。
临床肿瘤学家已经觉察出,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相当的比例与病人的心理作用有关。近些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这些反应是条件性的,称为预期性或条件性恶心呕吐,并对其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4~6]。预期性恶心呕吐是化疗的“心理副反应”,根据学习理论,这些反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那么,通过再学习也可以消除这些反应。
由于癌症本身及其治疗的复杂性,仅用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是不够全面的,不能满足病人对整体医疗和护理的需要。近些年来,个体的、小组性的等各种形式的心理干预方法已运用于肿瘤临床,帮助病人和他们的亲人面对癌症的诊断、治疗、复发和康复。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均证明,心理治疗性干预在肿瘤临床中是非常需要的[7]。目前有一种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将心理干预作为整体医疗的一部分,与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辅助和增强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在延长病人寿命的同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8]。
本研究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发病率比较高的肺癌以及存活率比较高、生存期比较长的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同期随机对照比较研究。
2 方法
2.1 病人和分组
120名病人均为进行化疗的住院病人。全部病人均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或乳腺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全部病人分为实验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病人除了不接受心理干预外,其余条件均与实验组基本匹配。
2.2 测查和干预
2.2.1 测查
所有病人均测查两次:治疗前(入院后,开始用药前);治疗后(用药结束后7天内)。
2.2.2 干预
首先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每个入组病人获得由作者编著的《情绪管理手册》一册,由作者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心理治疗中心合作制作的放松和意象想象磁带各一盒。利用病人治疗前一周的准备时间,对病人进行“适应性准备加放松内心意象法”的训练,训练方式采取个别和集中相结合。治疗期间每天听磁带进行个别练习,每周1次集体练习和辅导、咨询。适应性准备是指:在治疗前通过各种方式向病人介绍与治疗有关的知识,使病人作好心理上的准备;放松内心意象法是指:在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进行意象性想象(如在彩色卡通图片的提示下想象身体内大量不同功能的免疫细胞发现、包围、杀死和清除癌细胞的过程),目的是重新焕发病人内部被压抑的抵抗疾病的力量,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练习与化疗同时进行,以降低患者全身包括内脏肌肉的张力,减少、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
2.3 测查记录单和评定量表
2.3.1 研究首页记录单
根据肿瘤临床特点和研究需要设计,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医学特征、心理与其他特征以及卡氏评分标准等。
2.3.2 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QLQ-C30(3.0)]英文版[9]
由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直接提供,并已证明可以在中国大陆使用[10,11]。是一个包含30个项目、自我报告形式的、经过信效度检验的、专门用于癌症病人的问卷。问卷由5个功能量表、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QL)、3个症状量表和6个单项测量项目组成。其中,功能量表分别为躯体的(PF)、角色的(RF)、情绪的(EF)、认知的(CF)和社会的(SF),得分越高表明功能越好;症状量表分别为疲乏(FA)、恶心/呕吐(NV)和疼痛(PA);单项测量项目为呼吸困难(DY)、失眠(SL)、食欲丧失(AP)、便秘(CO)、腹泻(DI)和经济影响(FI),得分越高症状越重。该问卷单个项目的完成率都非常高,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QLQ-C30的突出优点是,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地区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中具有敏感的可比性,其信效度和敏感性已在多个国家得到验证,成熟地运用于癌症病人的临床研究[9~10]。
3 结果
3.1 被试一般情况和组间均衡性比较
年龄范围是29~79(其中肺癌组中位数54.5,乳腺癌组中位数47.5);肺癌组男性44名(占73.3%),女性16名(占26.7%);乳腺癌组全部为女性;高中及以下者38名(占31.7%),大中专50名(占41.7%),大学及以上者32名(占26.6%);行政干部和专业人员(含职员、公务员、教师)最多,83名(占69.2%);O型血者人数最多27名(占22.5%),其次是B型,23名(占19.2%);经历过化疗者86名(占71.7%);半数以上的病人是部分公费和大病统筹(78名,占65.0%);多数病人的功能状况比较好(卡氏功能评分范围60~100,中位数85.0)。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的均衡性比较结果是:乳腺癌组内各个因素的平均等级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内大多数因素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相同的分布,个别因素有差异:实验组肿瘤有转移的平均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临床分期的平均等级也高于对照组(p<0.05)。
3.2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QLQ-C30得分的比较
取化疗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四组的QLQ-C30各量表得分,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的方差分析程序(MANOVA),进行因素间分析,分组(A因素)×时间(B因素)交互作用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被试化疗前后QLQ-C30得分的因素间比较
注:* p<0.05;** p<0.01。
a:经过0~100转换后的量表分,括号外是均值,括号内是标准差;b: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c: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缩写含义见方法部分。
由表1看出:功能量表中除了SF外,其余5个功能量表得分均交互作用显著和非常显著,具体分析结果描述如下:
躯体功能(PF):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A因素)主效应非常显著,F[,(1,116)]=9.72,p<0.01,化疗前和化疗后的时间(B因素)主效应显著,F[,(1,116)]=3.87,p<0.05;分组(时间交互作用明显,F[,(1,116)]=4.39,p<0.05;进一步子效应检验:对照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PF的下降非常明显,F[,(1,116)]=8.18,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非常显著,F[,(1,116)]=14.12,p<0.01。角色功能(RF):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A因素)主效应显著,F[,(1,116)]=3.94,p<0.05,化疗前和化疗后的时间(B因素)主效应不显著,F[,(1,116)]=0.02,p<0.05;分组×时间交互作用明显,F[,(1,116)]=4.88,p<0.05;进一步子效应检验:化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非常显著,F[,(1,116)]=8.45,p<0.01。情绪功能(EF):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A因素)主效应不显著,F[,(1,116)]=0.32,p<0.05,化疗前和化疗后的时间(B因素)主效应非常显著,F[,(1,116)]=8.06,p<0.01;分组×时间交互作用非常明显,F[,(1,116)]=9.95,p<0.01;进一步子效应检验:实验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EF值提高非常明显,F[,(1,116)]=18.44,p<0.01,化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F[,(1,116)]=5.52,p<0.05。认知功能(CF):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A因素)主效应非常显著,F[,(1,116)]=15.87,p<0.01,化疗前和化疗后的时间(B因素)主效应不显著,F[,(1,116)]=0.00,p<0.05;分组×时间交互作用明显,F[,(1,116)]=4.37,p<0.05;进一步子效应检验:化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F[,(1,116)]=4.04,p<0.05,化疗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F[,(1,116)]=19.57,p<0.01。总体生活质量(QL):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A因素)主效应不显著,F[,(1,116)]=1.65,p<0.05,化疗前和化疗后的时间(B因素)主效应也不显著,F[,(1,116)]=0.12,p<0.05;分组×时间交互作用明显,F[,(1,116)]=6.30,p<0.05;进一步子效应检验:实验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QL值上升明显,F[,(1,116)]=4.26,p<0.05,化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F[,(1,116)]=6.15,p<0.05。
症状量表和单项症状中交互作用显著和非常显著的是:FA、DY、SL、AP,进一步子效应检验的结果为:对照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FA值上升明显,F[,(1,116)]=5.88,p<0.05;实验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DY值下降明显,F[,(1,116)]=4.81,p<0.05;实验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SL下降非常明显,F[,(1,116)]=9.30,p<0.01,对照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SL上升明显,F[,(1,116)]=4.27,p<0.05;对照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AP上升明显,F[,(1,116)]=3.62,p<0.05。
4 讨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查,尤其是以生活质量研究为主题的临床实验,在国外迅速增加[12]。通过传统医学检查收集到的信息对于评定癌症病人与健康有关的问题是不够全面的,尽管医生也关注病人的日常功能和满意感,但医生的感觉并不能反应病人自己报告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状况[13]。不同的医生其获取病人信息以及清楚阐明病人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使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功能的评定规范化。目前国际上用得比较多的测查工具是EORTC编制的QLQ-C30,并已在许多国家得到运用。
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造成病人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紊乱或失调是非常普遍的。在诊断为癌症的头一年里,病人基本上是处于对癌症诊断及其治疗的应付过程,他们需要比平时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照顾。本研究中经过心理干预的病人与对照组相比,各种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状况普遍有所提高(表1),其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状况改善明显,尤其是病人情绪功能的改善非常明显(p<0.01)。干预组病人整体生活质量状况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原因与干预前两组的基础值不同(对照组病人的QL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表1)有关,而造成两组基础值不同的原因与入组时实验组病人肿瘤转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5),肿瘤临床分期中晚期的比较也高于对照组(p<0.05)有关(组间均衡性比较结果部分);进一步分析干预前后的时间因素和是否干预的组别因素的交互影响,发现两者的交互作用是明显的(p<0.05),由于时间因素的影响,干预效果在两组间没有显示出来。
在肿瘤临床,病人的各种与治疗有关的反应和症状以及反应的程度,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态度有密切的关系。经过心理干预后,病人的各种症状和治疗反应普遍呈下降趋势(表1),其中疲乏、呼吸困难、睡眠障碍和食欲丧失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尤其是失眠状况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p<0.000)。癌症病人由于疾病本身、治疗反应、情绪问题的影响,睡眠障碍比较普遍,没有经过干预的病人,住院治疗期间睡眠障碍比治疗前更加突出,干预组的病人经过睡眠知识的讲解,放松练习和催眠磁带的引导,睡眠功能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部分病人停止了服用催眠药。这样在节约医药开支的同时,减少了由药物引起的头昏、嗜睡、乏力等反应。睡眠改善后,疲乏感以及焦虑情绪也随之有所缓解,食欲增加。
5 结论
癌症病人的各种功能状况和症状经心理干预后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明显的功能状况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状况;明显缓解的症状是:疲乏、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
标签:对照组论文; 心理干预论文; 癌症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癌症的原因论文; 癌症复发论文; 放化疗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