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优化
詹小美1张晓红2
(1.中山大学 传播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广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摘 要] 培养时代新人是中华民族社会再生产的文化形式。“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以基础、能力和责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内涵,体现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本质要求,标示着社会再生产的始点与价值标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在“支撑—引领—渗透”相互循环建构中的实现,以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内在统一、培养理念与培养意旨的外在转换,构成提升培养对象心理化、实践行为意识化、培养客体主体化的培养模式;综合考量“支撑—引领—渗透”的联结方式、系统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适度调整各要素的影响程式、充分发挥培养结构的整体效能,则构成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结构性优化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 时代新人 培养模式 结构性优化
教育是人的再生产的文化形式,时代新人的培育表征着社会传承与价值诠释的文化再生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要求,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育新人”作为新形势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职责,并以时代新人内涵、特质、培养目标的深刻论述,凸显了“培养时代新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由此出发,时代新人培养的结构性意涵、培养模式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结构性优化的路径抉择,汇聚了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效用,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时代新人的结构性意涵
人的再生产首先是人的生命的延续,同时还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被这种社会关系再生产。作为具体民族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培养时代新人既反映了具体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特质,又影响着具体民族价值关系的文化再生产,它以劳动力生产潜能的开发参与了社会历史的创造与演化。作为反映民族发展的历史范畴,时代新人的培养不仅内蕴着中华民族契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构建着中华民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回眸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才培养策略,始终体现了作为社会再生产方式的时代新人培养对时代诉求的回应。从革命战争年代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又红又专的“合格建设者”,再到改革开放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均以培养内涵的时代转换和培养目标的时代凸显,指向了社会再生产的文化实践和代际传承目的性生成的时代图景。作为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意义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它决定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再生产本旨和社会创造的再生产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方位和具体要求定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时代坐标,彰显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和使命要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不仅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回应,更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内涵的深刻诠释。
“理想—本领—担当”构成了时代新人培养的结构性意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反映了培养内涵“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结关系”,[2]“理想—本领—担当”所进行的社会化导引,体现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社会再生产的始点和劳动力再生产的标的。作为时代新人的培养内涵,“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号系统作用的结构性要求,而且内蕴着培养内涵的文化再生产对象性转换的结构性调整。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整体性、同构性和自身调整性,指向了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标准的结构性作用,指向了“理想—本领—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成机理、联结方式和作用结果。从时代新人培养内涵的整体性出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以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系统的有机整体。“有理想”是时代新人练就过硬本领、勇担历史重任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有本领”是对“有理想”的现实回应和实践检验,“有担当”是在“有本领”的基础上内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要求。其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作用程式的改变。从时代新人培养内涵的同构性出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者之间具有相互转换性。“理想—本领—担当”培养的实践性活动,在时代新人培养主体与培养环境的交互中,彼此建构、相互替换、互为支撑而结构本身不变。坚定的理想为本领的习得和担当的自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扎实的本领为远大理想和时代担当铸就了现实条件,使命担当则是理想和本领的目标旨归。从时代新人培养内涵的自身调整性出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既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转换,不断地调整在相互循环建构中的结构性效能。
于是突然,她想要一个充气娃娃。因为她不是充气娃娃。因为她想走出豪宅,放弃豪宅。因为她认为这样隐秘的豪宅只应该属于与世无争的充气娃娃。她在,对充气娃娃的世界,其实是一种玷污。
预埋件按照预埋爬锥设计位置,在模板表面开孔,将装配好的爬锥通过承载螺栓固定于模板上,模板就位,浇筑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将螺栓重新装上。
“有本领”是时代新人培养内涵的能力要求。“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4]“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本领”的习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赖于各行各业人才的实干进取、自强不息和奋勇开拓。新时代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将更加倚重知识价值的增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时代新人的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条件和支撑。“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时代新人只有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专有所精,才能积蓄充分的力量和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脚踏实地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时代新人只有着眼时代需求,不断积累知识、丰富阅历、躬身实践、加强磨练,才能增长本领、勇担大任。
“有担当”是时代新人培养内涵的责任要求。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实现与推进,落脚于担当精神的培育和激发。重任在肩,道远在途,梦想照进现实更需要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只有勇担时代责任,方能实干铸就伟业。不管是五四运动时的救亡图存、革命战争年代的救国于危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满腔热情、改革开放时期的埋头苦干,每一历史发展阶段都凝聚了时代新人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青年一代必须也必将承担起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重任。“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5]新的社会矛盾、新的阶段性任务更需要广大青年不懈奋斗与自觉担当。
二、时代新人的培养模式
作为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对现实挑战的回应,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结构性优化问题的凸显,将结构主义对复杂现象的聚焦投射在时代新人培养的实践进程中。作为主观范畴的培养模式,集合了培养对象心理化、实践行为意识化、培养客体主体化的综合作用,指涉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非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关系。有鉴于此,时代新人培养在实践中的效果验证,往往需要培养客体以实践为中介的循环确证。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培养目标出发,综合考量各子结构的联结方式,系统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适度调整各要素的影响程式,充分发挥培养结构的整体效能,由此构成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结构性优化的重要维度。
哈哈,自从妈妈生了弟弟之后,我们家又出现了一件大喜事——我家的机器人小白和我一样,也有了一个小弟弟,他的弟弟叫小谷。
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效用,反映了时代新人培养模式心理认知过程和外在实践过程中的组织化和有序性,不仅凸显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过程,而且彰显着在思想支撑基础上进行价值引领和文化渗透的人才培养逻辑。时代新人培养中“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支撑—引领—渗透”的相互循环建构得以实现。概而言之,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效能,表征着时代新人培养内涵在支撑基础上的引领和渗透,是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内在统一,反映了时代新人培养理念与培养意旨的外在转换。
“支撑”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以培养对象心理化过程的构建形塑了引领与渗透的基础。所谓支撑,即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从理论基础的面向,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为培养对象提供的群体性基准和社会性指引,以满足培养对象的精神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依托。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需要精神的支撑,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同样需要共同信仰的推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理解过程和共通性外化过程构成了时代新人培养的思想基础。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支撑来源于共同精神和共同信仰所建构起来的民族自主意识,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由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结构性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共同信仰和精神支柱。
同位素是指一类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的核素。其中,某些核素会因其不稳定的性质自发衰变成新核素,同时放出一种或多种射线,如α、β-、β+、γ、X等,这种特性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同位素,不具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渗透”,凸显了文化熏陶、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的有机结合。文化熏陶强调以文化人氛围的塑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推进,家风乡风民风等成风化人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教育引导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重要抓手,将其融入知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专业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把握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师资队伍、新媒体运营各层次,深入探讨时代新人培养客体由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培养主体本质力量的具体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知识教育潜移默化的全方位渗透。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所有这些认识的环节(步骤、阶段、过程)都是从主体走向客体,受实践的检验,并通过这个检验达到真理(=绝对观念)。”[6]时代新人的本质属性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象性活动得以彰显,人才培养的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亦通过实践得以链接。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最好在切皮前30~60 min静脉使用抗生素;宜选用广谱抗生素。若手术时间>3 h或超过所用抗生素半衰期的2倍,或成年患者术中出血量>1 500 mL,术中应追加单次剂量。而口服抗生素的预防作用仍不明确。目前外科领域多项研究已证实术前无需进行皮肤准备。
以上也只是基于已有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推论,要想进一步研究译员口译时的体验,还需要对大量译员进行深度采访,才能确定涌流体验的存在。由于口译任务的特殊性,这种采访无法像ESM那样即时记录下体验的感觉,因此这种采访只能是回顾式的,采访的目的是了解译员是否体验过涌流,体验涌流的条件是什么,涌流对口译表现的影响。
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引领”,凸显了时代新人培养内涵通过三种关系经价值表达、目标推进、动力激发所进行的社会化导引。其中,个体诉求与群体推崇、培养内涵与培养对象、培养方式与培养客体的结构性互动,构成了时代新人培养模式“引领”的目标关系、共生关系和发展关系。就构成循环推进的目标关系而言,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以联想、想象为中介沟通“物我”,借此缩短、消弭达致目标的心理距离,以服务于对象的意识激发,拓展移情活动,推进培养目标的达致;就构成循环建构的共生关系而言,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以培养内涵与培养对象的价值共鸣强调主客体情感契合的一致性,并以二者的心理状态契合表征情感共生的产生过程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统一;就构成交互演进的发展关系而言,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以培养主体之于培养客体的必然,中介于不同形态、属性、规律的外在培养环境,通过拓宽培养主体的视野、增长培养主体的本领、唤醒培养主体的情志、激发培养主体的前进动力,进而转化为培养主体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现实性上,时代新人的培养模式表征为培养对象的心理化、实践行为的意识化和培养客体的主体化。“培养对象的心理化”指涉时代新人培养的心理体验过程,其“理解”的生成映射了培养对象心理活动因外在环境刺激、影响、作用而产生的变化,这个变化使培养对象的心理日益具有培养环境所赋予的内涵、行为和制度的引导、养成和保障。就此意义而言,时代新人培养对象的心理化,强调的是培养主体趋近于培养客体共通性的外化过程。“实践行为的意识化”是时代新人培养内容在培养对象头脑中的具体图式和主观映像,凸显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知、情、意中的贯通,是潜意识与显意识交互作用的产物,表征着时代新人培养主体外部实践向内部精神意识转化的趋势、过程和结果。“培养客体的主体化”是时代新人培养主体通过能动的实践和观念方式,对时代新人培养客体施加的积极作用、影响和改造,以及将培养主体自身的本质力量和主体性结构能动地对象化出去,并渗入、融合到培养客体之中,以培养主体的“化身”和“投影”,使培养客体成为培养主体结构的有机部分,进而确证和体现时代新人培养的主体性作用。
“渗透”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以培养客体的主体化强调培养目标向培养对象扩散的趋势和途径。熏陶强调时代新人本质性显现和对象性关系经环境熏染和价值养成的实践性活动,彰显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内涵的隐性衔接和显性贯通。概言之,熏陶以影响事物范围和程度的日常生活体验,链接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模式作用下的实现,即以“长”、“常”的实践坚持,促进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借此提升培养对象对培养目标的情感认同和责任外化。正是通过在“细小空隙中透过”所进行的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渗透”具象了在培养目标下所采取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式。在现实性上,扩散、集流、融合构成时代新人培养渗透过程的三个阶段。所谓扩散就是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培养内容向培养对象移动,所谓集流就是将扩散的不同层次结合培养对象的反馈进行结构性整合,所谓融合就是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培育内容以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中介所进行的内化与外化。
“引领”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以实践行为的意识化带动“时代新人培养”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这一根本方向运动和发展。在现实性上,价值表达、目标推进、动力激发构成了“引领”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机理。在伽达默尔那里,价值表达直面理解的间距在培养内涵客体化过程中的存在,正是通过培养内涵“有用性”的外在化表达,实现培养主体引领培养客体本身意识世界的扩展;目标推进则强调培养客体主体化经自我反思能动所实现的目标性激发,指涉时代新人培养内涵经价值表达对客体、行为、象征、意义的解释和再解释;动力激发表现为培养主体将培养对象的特定情志在价值表达基础上加以类型化、抽象化和普遍化,它以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价值感召力,导引培养客体情志的外放性扩散,激发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障碍的毅力,并提升时代新人培养活动预期结果的行为推动力。
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支撑”,凸显了由民族情感、目标、规范所提供的共有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容纳了人才培养所推崇的情感、知识、意志和观念。在现实性上,凝聚共识、指导实践、保证方向构成了时代新人培养模式支撑作用的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价值多元化的现实镜像、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场景,一方面为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为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受此影响,现代论域下的价值迷茫与价值求解纷至沓来,呼唤情感共鸣与心理认同的理性指引。时代新人培养模式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目标框定,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内在要求倡导,对“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培养方式整合,均在现实性上指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支撑,及其凝聚思想共识、指导社会实践、保证前进方向上的基础与保障。
三、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优化
时代新人的培养模式不仅表征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内涵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凸显,而且指涉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中的实现范式。
“有理想”是时代新人培养内涵的基础要求。理想是人才培养中思想和行为的黏合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才培养内部凝聚力提升的心理依据和思想基础。作为个人和国家的立身之本、精神之钙、思想之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人民的理想愿景和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3]时代新人培养需要在坚定“四个自信”基础上的理想信念支撑,需要在中国梦践行中目标指引的动力激发,需要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融为一体,需要理想信念之下的定力保持和方向明确,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影响人才培养过程的非平衡条件和变化规律,培养模式各子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随复杂性的环境发生改变,这是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结构性优化发生的前提。培养模式各要素之间的这种变化,在结构主义那里被视为是整体性的,即“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任何一个要素变化不仅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而且会导致培养结构整体效能的事实波动。探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结构性认知的转换形式,不仅能够提供说明培养模式结构变化的方式,而且可以预制培养模式结构性优化的路径。从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组织化和有序性的动态组合切入,具体明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培养意涵内化,不仅能够反馈培养目标同化、接纳、重构的过程,而且可以形塑外化的自觉基质。由此,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优化“以意义的获取和价值推崇的交互,展现更为普遍的自我与更为坚定的自觉”。[7]
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体现为“势、标、能、道”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势”即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即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是新时代我们要承担的历史使命;“能”即历史担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能力素养是新时代担负历史职责的人本向度;“道”即方法途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以及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路径措施,是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我国当前所处之“势”,决定了今后奋斗之“标”,框定了达成目标所需之“能”,指明了能之所获的具体之“道”。四者相互依托相互转化,“势”与“标”为“能”与“道”指明了奋斗方向,“能”与“道”的扎实推进为“势”与“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之上,“支撑—引领—渗透”的系统作用和整体功能,影响着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优化。
优化“支撑”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基础性作用。坚定不移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支撑力为抓手,凝聚共识、指导实践、保证方向;融通学习教育、深化宣传阐释、拓展宣传渠道、创新方式手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使时代新人的培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拓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联动平台、育人平台和网络平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内化为思想情感、内化为心理认同、内化为行为力量。
优化“引领”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方向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引领作用,以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引领力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倡导转化为社会生活中领航引向的实践优势,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时代新人培养的价值表达力、目标推进力和精神凝聚力;深入开展国民教育引导、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造、文化价值传播,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时代新人价值引领的全方位融合、全过程渗透和全领域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8]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尤其要紧紧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治疗,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优化“渗透”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的整体性作用。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功能,以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渗透力为抓手,盘活文化资源,传承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整合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价值传播等功能,为时代新人的培养涵养生态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塑造社会风尚。从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厚植崇德尚义的思想道德根基;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挖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激发人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依托改革开放40多年积淀的物质基础,总结历史经验、谋划时代站位。以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转化力为抓手,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实现情感动力的激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认同感”的培育为原点、以“获得感”的提升为方法、以“使命感”的增强为归宿,“以小见大”、“多维互动”、“濡化教育”,为时代新人的培养创造理想的情感共鸣、本领的利益共通、担当的价值共识的良好条件。
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循环建构中实现时代新人培养模式的结构性优化。在民族基因与时代特质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支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及通过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以学养人的文化涵濡所达致的渗透作用。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以培养内容的无缝弥合、培养方法的开拓创新、培养机制的制度保障与培养成效的评估反馈,落细落小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的现实路径。具体表现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将国家发展和改革事业与个人理想相结合,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铸造立身之本,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坚持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做到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应用实践有所长、有所专、有所精,培养“有本领”的时代新人;牢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目标,以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驰而不息的奋斗力量、坚定执着的担当意识,担负起捍卫、开拓新时代的重任,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3][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78-179.
[4]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45.
[6]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0.
[7]詹小美.选择与建构:历史记忆固基政治认同的逻辑共生[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19)07-0049-06
[作者简介] 詹小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18VSJ090),得到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项目资助。
标签:时代新人论文; 培养模式论文; 结构性优化论文;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论文; 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