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思维会有意外收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有论文,思维论文,意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般人遇到问题时总是喜欢从正面去思考,常是苦思冥想,毫无所得。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思考,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1798年,法国农学家帕尔曼要在法国推广原产自南美洲的土豆,可法国人不接受,称其为“鬼苹果”。于是帕尔曼便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派国王的卫兵白天守候在试验田里,晚上又悄悄地撤走。农民们感到好奇,便在晚上偷偷地去刨一些土豆拿回家去种,久而久之,土豆逐渐在法国扎根发芽了。
有这样一道题:“你能不能在一只酒瓶上拔出并不弄坏木塞,同时也不许在砸碎酒瓶的情况下,喝到瓶中的酒?”
怎么办?
——把木塞推进去!
中国陶瓷中的裂纹釉也是逆向思维的结果。釉面产生裂纹本来是一种缺陷,是釉料配方不合理所致,但陶瓷工匠们利用逆向思维法,将错就错,有意识地制造釉面裂纹,经过百年的不断改进,终于创造出了裂纹釉这一别具风格的艺术珍品。
祖国医学中的“以毒攻毒”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用剂量小一些的毒性药物治疗一些疑难病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外的“顺势疗法”也正是这种原理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孙膑为魏国的军师。有一天,魏惠王给文武大臣出了一道难题:谁有办法让魏惠王从座位上走下来。群臣献计献策,有人说在后殿放一把火;有人说在后殿放水;有人说赶一只老虎进来,魏惠王听了都不满意。
当问到孙膑时,孙膑说:“我虽然没有办法让大王从座位上走下来,却有办法让大王走上去。”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一回事,你又奈何我?!当即走下宝座,看孙膑如何让他走上去。文武大臣们也睁大了眼睛,想看看孙膑有什么妙计。这时,孙膑哈哈大笑,魏惠王恍然醒悟,已中了孙膑的调虎离山之计。在这里,孙膑运用了逆向思维,达到了目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正反两个方面,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其实是与这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习惯于从正面去考虑问题,因而阻塞了自己的思路。如果在创造思维中有意识地从反面去思考,往往能激发潜能,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日本有一位叫滨里的人,很喜欢打高尔夫球。可是在家里练习又没有草坪,如果在地板上打,球会骨碌骨碌地直滚,不容易体验该用多大力才合适。他想买一块带毛的地毯,用它代替草坪练习,可是,地毯的价格十分昂贵。“颠倒一下不行吗?地毯上有毛,如果反过来,把毛安在球上不照样产生摩擦力吗?”
于是,长毛的高尔夫球诞生了。用这种球在楼道里练习,效果如同在草坪上练习一样。
圆珠笔芯用到一定时候就要漏油,开始人们循着一般的思路去想问题:想尽方法增强笔珠的耐磨性,但漏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后来,日本的中田藤三郎采取了反向思维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想,当圆珠笔写到2.5万字左右时,笔珠就变小、漏油,那么将笔芯容量减少,控制油墨的装填量,使写到两万字时笔芯就没有油墨了,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为了给网球充气,美国有一位青年运用逆向思维,想了一个好办法,不是从内部,而是从外部给网球充气——把球放入一个密封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充气,半天之后,从容器中把球取出一看,球鼓得绷绷直跳,如同新球一样。后来,这种工具就以这个青年的名字命名。
“给铁棒缠上铜线,并给铜线通电流,中间的铁棒就会变成磁铁。”这个道理在法拉第时代连学生都知道。法拉第和他的弟子们于是倒过来想:“如果给磁铁缠上铜线,会怎样呢?铜线会不会产生电流呢?”他们开始做各种试验:把铜线改粗改细,变长缩短,又改变各种绕线方法……几百次,上千次,总也产生不了电流。
一天,放在桌子上的铜线圈中的磁铁棍偶然掉了出来,忽然,电流计上的针动了起来。由此,他推论:“产生感应电流,运动是必要条件。”并因此诞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大的发明之二——发电机。
以后当我们在思考问题,进入“山重水复”的迷途时,不妨运用逆向思维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