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_公有制论文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_公有制论文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论文,社会主义公有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破除所有制的“万能论”和“恐私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所有制问题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①《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而前仆后继、英勇牺牲、努力探索,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勤奋的探索和踊跃的实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在这个艰难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由于对《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这个科学结论的简单化、教条化的理解,不顾客观实践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企图过早的消灭一切私有制,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主观愿望,显然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违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的,把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和现阶段的革命建设任务相混淆,并在实践中追求所有制问题上的“一大二公”,导致了急于求成的一系列“左”的错误。在农村搞所谓“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所有制。在城市消灭个体所有制,力图把各种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合作社、合作工厂都变成全民所有制。这些“左”的错误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正是由于人们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教条理解所导致的所有制“万能论”,以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全民所有制,就实现了所谓共产主义。这种“万能论”的思想实践的结果,导致的是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摈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理论和政策,后来又深刻的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系统的纠正了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万能论”的错误。与此同时,又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地纠正在所有制问题上先后出现的“恐私论”,恢复和发展劳动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引进外资,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万能论”和“恐私论”根源于对“共产党人最终要消灭私有制”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简单化、教条化的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出发,通过商品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出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征服前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确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矛盾运动过程;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社会“有血有肉和盘托出,呈现在读者面前”。一部《资本论》就是一部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发展和向更高级所有制过渡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是非常丰富的,其基本要点是: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所有制是社会生产的社会形式。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有与其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了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所有制作为生产力的社会形式,不只是消极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且是积极的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所有制包括对财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益体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性质包含了这一系列的权益,这些权益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且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护。三、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有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体系;即使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由于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所有制关系体系中的侧重点和主导方面也有所不同。因为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形式的社会生产关系本身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四、在人类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交换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都受所有制关系权益体系的制约和支配。所有制关系在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支配和核心的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把所有制关系看做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来看待的。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问题上,既有贡献,也有简单化的局限。斯大林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把社会生产关系概括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分配关系三个方面。这种理论概括对于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这种理论概括存在着简单化的、教条化的局限,没有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丰富内容,没有完全表达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中的所有制关系的运动。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而且在交换过程、分配过程和消费过程等领域,都客观的存在着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置、收益等所有制关系的权益体系。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定义,由于理论上的简单化而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僵化的、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不能说和这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科学和正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剥夺了劳动者的小私有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然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的发展又造就了自身灭亡的条件,“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融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②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消除对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的最终目标的教条主义理解,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基础;也是消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万能论”和“恐私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

在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决定了与其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有其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居于统治地位;所有制的形式构成了该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贯穿于该社会经济形态的始终,但是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的经济体制却是处于经常变化和发展中的。所有制形式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而经济体制则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范畴。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权益体系的主导方面,最初是以所有权为主,逐渐转向以经营权为主。现代的法人财产权制度就是建立在所有权同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的,而经营权的主导地位又是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前提的。当今发达国家的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包括国家资本、股份资本、集体资本、合作资本、劳动者个人资本等在内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实质仍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居于统治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还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③ 诸如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包括私人资本、外国资本、港澳台资本)、股份资本等多种实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探索公有制的各种实现形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发现和探索最有利于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存在的必要性。一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集体所有制。它较之过去传统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的吃饭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二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仍要坚持并增强国家所有制经济的控制力,而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积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三是各种所有制都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国家所有制可以采取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合资合营企业等各种具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集体所有制也同样可以采取产权明晰的多种多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就是劳动者的个人资本或私营或民营经济所有制,也可以同样采取独资、合资、合营、参股、控股等产权明晰基础上的多种多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总之,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切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允许、所容纳、所保护的。公有制的各种实现形式都是为了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服务的。

股份制改革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把股份制看作资本主义性质的,因而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中历经磨难。国有企业的改革,最初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然后是两步利改税的改革;然后是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最后才开始触动产权,提出股份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案。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行讲话,突破“姓资”、“姓社”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通过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巨大成就,在1993年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抓大放小”,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更是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走股份制道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相应的提出国有资本的进退机制,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一系列论述,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一整套切实可行、有效运作的成功方案。

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就是解决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问题。一方面,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对传统的国有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国有经济适应市场经发展的要求。这就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必须消除国有企业的弊端:投资主体的单一性、经济运行的封闭性和行政性,以及企业资产和产品的凝滞性和不变性,使国有企业改造为国有资本绝对或相对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的股份制改造,不是削弱而增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的力量,通过股份资本的形式,国有资本的绝对或相对控股,极大地增强了国有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

三、为什么股份制能够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所谓股份制是指通过股份集资、筹集资本,建立股份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投资者按入股的份额参与管理和分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经济包括股份公司、股票、股票市场三个基本要素。股份制是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萌芽和产生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和成熟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仍然存在和继续发展。股份制经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资本的有限性和社会化大生产对资本要求的无限性的矛盾。这个矛盾,一方面表现为资本的分散性和生产的集中性的矛盾。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的投入,而资本却分散在千百万人手里,股份制确能解决这个矛盾,通过股份集资的办法,把分散在千百万人手中的资本、资金迅速集中起来,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股份制经济能迅速地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变小额资金为巨额资金,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变消费资金为积累资金,变低效资金为高效资金,大大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股份制有利于解决承担风险能力的分布同经营能力分布不对称的矛盾,有资本的人能够承受风险,但不一定能够从事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而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却因没有资本,缺乏承担风险的实力,而使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得不到发挥,股份制通过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离与统一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矛盾,使有资本的人和有经营能力的人结合起来,使所有者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都能达到有效的保障和制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首先,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资本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资本组织形式。它在产权关系上具有三个分离与三个统一的特征,是最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本组织形式。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统一。股东持有公司的股份而成为公司资本的所有者,股东的权益是通过股东大会——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来体现的。单个的股东作为自然人无权干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股东按其持股的份额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成为公司的决策机构;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成为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等经营管理人员,组成公司的行政管理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为首的行政管理人员构成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它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最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成为交易成本最小,最有效率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资本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分离与统一。股份公司的资本通过股份集资的方式表现为股份资本。股份资本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相分离,各有其独立的物质存在形态和运动规律。实物形态的资本是指公司中以厂房、设备、原材料、产品和货币等各种生产要素为物质存在形态,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的周转、折旧、更新以及现金形态的货币运动;实物形态的资本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其技术上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股东不能随意动用公司任何物质形态的资本,而价值形态的资本则表现为公司发行的股票资本,股票资本具有可分离性和很强的流动性。股东持有股票资本,可以用股东大会的选举权等股东权力实现“用手投票”,也可以在股票市场上“用脚投票”,卖出股票,以维护自身的权益。由股东大会产生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总经理等经营管理人员的聘任、管理和监督,又体现了资本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价值形态上的股票资本称为“虚拟资本”。它实际是受实际资本运动的支配和制约的,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好,对股东的回报率高,其股票价格也高。三是股权与产权的分离与统一。股权是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所享有的股份权益。产权则是为公司的法人所有,只有公司董事会才有权买卖、租赁、抵押、处置公司的资产,股东只有出售或抵押股票的权力,而无权干预公司资产的管理和经营;股权可一日数易其主,丝毫不影响公司对资产的处置权,不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股权与产权、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在企业外部的分离,是通过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等管理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企业内部的统一。总之,现代股份公司产权制度上的三个分离与统一,既确保了对社会资金的充分利用,又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既确保了公司法人财产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有利于由社会上最有专门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企业家经理阶层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从而保证了低交易成本、高生产效率的实现。

其次,股份制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最有效率的经营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制度是最成熟、最典型的公司制度。股份制企业比之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合作企业,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代股份公司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保证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有利于市场经济中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股份公司的资产重组、并购、合并、分立、重整、破产等形式,大大促进了资本的社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的发展,促进资产存量的流动和资产增量的优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股份制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最有效的经营组织形式,既有利于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三,现代股份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度,最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周期循环的要求。从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大创新,也是民商立法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实现了从国家对企业的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的转变。一是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政企分开,解除了国家对企业、对国企职工的无限责任;使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享有股东的权益,但不能直接干预股份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股份制经济既切断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脐带,又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代表国有股股份的董事,切实解决了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使国有股份人格化。二是有限责任制度有利于分散和化解市场经济的风险。不仅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分散了投资风险,而且使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人,都要承担公司的生产、经营风险。三是有限责任制度,把经营者的家庭财产同公司财产相分离。在市场经济的周期循环和经济危机条件下,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实际是保护了一大批经营者和企业家,保护了生产力,减少了危机对生产力的破坏。四是通过股份公司制度,不仅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通过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方式,使国有资本具有“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四,股份制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适应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于分散落后的小生产可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有信用股份合作、消费股份合作制、新型的农业经济股份合作制等多种表现形式;也有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股份公司制度,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既有大量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更为成熟和典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有的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又成为上市公司。无论股份制的何种形式,其资本都表现为股份资本。在股份制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如果是国有股份较多,则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如果是集体股份较多,则属于集体控股企业;如果是私人股份较多,虽然是私有控股企业,但已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因为作为发起人的私人资本只占公司股份资本的30%左右,其余70%的资本都是从社会募集的企业法人资本或公众资本。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集体控股企业,还是私人控股企业,其股份资本实际上已转化为社会资本;股份制经济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股份制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阳光普照之下,必将受到公有制的制约而逐渐改变自己的颜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④”所以,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不仅是对国有资本、国家所有制而言,也是对集体所有制而言,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私人资本、外国资本等非公有资本而言的。因为私人资本、外国资本受到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阳光的普照,受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制约。已不同于旧中国那时的私人资本、外国资本的地位和作用了。就是在当代西方国家,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股份制也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乃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现形式。例如,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企业组织形式有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公司制三类。虽然股份公司制的企业数量,只占16%,而其资产占到85%,销售额占到89%。可见股份公司制度在美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第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是私人控股的股份公司,也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而是对私人资本的扬弃,是社会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高度的评价了股份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做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⑤ 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指出,在联合的生产方式,即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是积极地扬弃,是社会资本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手稿中,更深刻的指出:“股份资本作为最完善的形式”,是“导向共产主义的”⑥。股份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了生产者主权、消费者主权和投资者主权三位一体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不仅利用股份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利用股份制形式来调整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即使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和劳动的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福利国家”的主张,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工伤、劳保、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和缓解了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对抗,以维护其资产阶级的统治。二是国家干预宏观经济的调控。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行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增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反对和抑制垄断,维护市场竞争原则等一系列措施,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权益体系的重点从所有权为主转向以经营权为主,从原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直接统一于资本家自然人,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食利者阶层同职业经理阶层的分离,到职业经理阶层成为资本增殖的关键,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调整的过程。三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所实行的再分配政策又对按资分配的原则加以弱化和一定范围的约束,分割资本的收益权。现在资本的收益权已经不是100%的为资本家所占有,收益权的分割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分享经济”。收益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体现了所有制的性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实现是通过收取地租来实现的;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现是通过资本获取利润来体现的。在现代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中资本收益权的分割已成为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权益体系由于受到资产阶级国家的干预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诚然,这些福利国家的措施,其目的仍是维护资本的统治地位。总之,股份制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作为现代企业资本的一种组织形式,即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制度,绝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绝不能把股份制看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股份制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占主体的条件下,股份制就不是姓“资”,而是姓“社”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股份制,自然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的主要实现形式。

四、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发展。马克思全面、系统、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了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高度的赞扬了资产阶级成功利用股份制,并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历史功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在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可以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是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⑦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高度赞扬资产阶级成功利用股份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指出:“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⑧ 资产阶级能够成功的运用股份制经济,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也完全能够成功的利用股份制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同样能够充分利用股份制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首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途径、形式和方法的具体操作蓝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削弱国有经济的力量,而是大大地增强了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情况,通过股份制的多种形式实现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完善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的运行机制,积极发展股份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各种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多种形式的乡镇股份制企业,还能有效解决我国众多的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其次,股份制经济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个体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指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在内的法人财产权制度。非公有制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就必须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非公有制企业或早或迟都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业主制、合伙制企业逐步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走上股份制经济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建立和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市场经济的各种主体的权益,以及市场经济各种经济关系运营的基本权益。现代产权制度,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关键。

第三,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吸引外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上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增强对外经济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企业,实现“走出去”(参股控股国外企业)和“引进来”(在引进外资股份,改善股本结构的同时,也把外国企业先进技术、管理、产品和市场引入我国股份制企业)相结合的战略,使我国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第四,股份制不仅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股份制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股份制实践充分证明,股份制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国民经济的高速成长使我国成为当代世界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超过过去50年,甚至比中国近两三百年所取得的成就,还要多,还要大。现在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只有一千二百美元左右,但其生活质量和人均预期寿命却相当于世界人均5000美元左右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们比起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还要落后20-30年,我们还必须充分抓住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当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继续充分利用股份制经济的形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富民强国的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0.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31—832.

③ 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98.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9.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6.

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1.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