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论文_闫锡秋刘宛丽

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论文_闫锡秋刘宛丽

闫锡秋刘宛丽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4mg/ml),时间为3min。术后随访6m12m,结果:术后达到Ⅰ型滤过泡5眼,Ⅱ型滤过泡7眼,同时这12眼眼压控制正常,成功率为80%。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疗效满意。

【关键词】丝裂霉素C;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itomycin C in the applications of new blood vessel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effect. Methods 15 cases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application of mitomycin C (concentration of 04 mg/ml),time for 3 mi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6 m and 12 m,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Ⅰ type filtering bleb 5 eyes,Ⅱ filtering bleb 7 eyes,the 12 eyes normal intraocular pressur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the success rate of 80%. Conclusion neovascular glaucoma filtration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mitomycin C curative effect is satisfied.

【Key words】Mitomycin C; Neovascular glaucoma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1410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常因患者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眼内出血性疾病,导致虹膜新生血管产生,遂之继发青光眼形成[1]。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中板层巩膜瓣下敷贴丝裂霉素C(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5眼),其中女6例,男9例;年龄(3567岁),平均53岁;9眼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5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1眼由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引起,15眼均有虹膜新生血管。术前眼压(4970)mmHg,平均62mmHg。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手术方法: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结膜下组织并止血。做一梯形的板层巩膜瓣,将巩膜瓣大小浸满MMC(04mg/ml)药液的棉片放置于巩膜瓣下,时间为3分钟,之后将其去除,并用生理盐水30ml反复冲洗创面及周围组织,再完成小梁切除术,根切虹膜,术毕用100尼龙线分层连续缝合筋膜组织及结膜瓣。术后57天开始测眼压。

2结果

1眼压:术后5d2w,眼压均稳定在<21mmHg,术后半年3眼眼压升高达35mmHg。经点用降眼压药,眼压可控制在25mmHg左右,其余12眼眼压均<21mmHg。手术成功率80%。2滤过泡:5眼形成Ⅰ型滤过泡,7眼形成Ⅱ型滤过泡,3眼滤过泡瘢痕化。3并发症:12例术中均发生前房积血,一般均于(15)天吸收,有1眼10天吸收。有5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均滤过过强。经加压包扎后均于(57)天后前房形成。

3讨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手术区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导致结膜下组织纤维化和滤过泡瘢痕形成[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血管生长因子作用,纤维血管膜生成,术后滤过道更易形成瘢痕而阻塞,所以术中应用有效的抗代谢药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其中MMC疗效好,副作用少[3],已得到广泛公认。

MMC是一种抗代谢药物,是由头状链霉菌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细胞的DNA复制,还能抑制RNA依赖性DNA合成,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减少滤过口的瘢痕形成[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单纯小梁切除术手术成功率只有11%33%[4]。本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滤过术中应用04mg/ml的MMC3分钟,随诊半年以上,手术成功率为80%。12例患者中有5例术后由于滤过过强而发生浅前房。经治疗后约7天左右均前房形成。由于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毕伤口缝合密闭,故无伤口渗漏的并发症。术后亦无角膜损害的并发症的发生。这说明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滤过术中应用MMC,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因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的治疗体会是:①.选择较好的适应症:对于无光感,瞳孔色素缘外翻,虹膜表面粗大新生血管的患者不选用此术式。②.术前肌注止血及鲁米那以减少术中出血及解除术中紧张。③.对于术前难以控制的眼压,在术中采用前房穿刺缓慢放液以降低眼压。④.切除周边虹膜时,前房中可注入玻璃酸钠及烧灼将要切除之虹膜以防止术中出血。⑤.早期诊断及治疗眼底疾病,预防新生血管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于已确诊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缺血疾病,定期复诊查眼底,必要时行眼底荧光造影及激光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46:2002

[2]张舒心,刘磊主编.青光眼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8223

[3]夏晓波.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手术中的应用,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

[4]关航主编.眼科主治医生390问.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出版社,2000,57

论文作者:闫锡秋刘宛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论文_闫锡秋刘宛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