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梳理与展望_压力管理论文

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梳理与展望_压力管理论文

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梳理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压力论文,国外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34(2012)03-0026-06

技术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的一种压力,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又辐射到其它高新技术领域,使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显现出相对于技术的无所适从感,从而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的一些不良反应,并进而会影响到现代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对技术压力进行研究,探索技术压力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技术压力,从而降低技术压力对人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技术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1 国外技术压力研究概观

技术压力既是技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当代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技术压力(technostress)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和新技术顾问Craig在1984年提出,他把很多计算机用户的情感和经历概括为他创造的一个术语technostress,之后把它用于其著作《技术压力:计算机革命的人类代价》,并对技术压力进行了明确界定,[1]从而引起了西方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关注。不同国家的学者结合不同的职业、人群从不同视角研究技术压力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如计算机异化(computer alienation)、计算机焦虑(computer anxiety)、计算机恐惧(computer phobia)、计算机压力(computer stress)等。[2]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对技术压力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

现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和超乎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角落。Schwerm和Benedict在1987年就声称在美国,有50-70%的工作与使用计算机有关,毫无疑问这个数字在21世纪会翻番。[3]但新技术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导致了工作紧张程度和压力的增加。根据路透社商业信息服务部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做的一项调查,有33%的人由于信息过重导致身体不适。有66%的人由于信息超载,导致与同事关系紧张程度加重,工作满意度降低。[4]在美国有1/3-2/3的中小学教师,因为对电脑缺乏信心和害怕电脑而不使用电脑。[5]诸多的研究都表明技术压力具有较大的普遍性,由于技术压力导致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已经成为人与技术关系的重大障碍,也进一步影响着人与技术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外在技术压力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要想解决好技术压力问题,仍有大量的领域和研究工作需要去做,也一定要做。

2 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内容

国外对技术压力的研究涉及心理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研究角度和内容非常广泛。有的从国家、民族、职业等领域进行研究和考察,有的从年龄、性格、性别等层面进行分析;有的研究个人,有的研究组织;有实证研究也有理论阐述,有技术压力的概念、水平、类型分析,也有原因和对策的探讨。

1)技术压力的内涵界定

最早给技术压力下定义的人是Craig,他把技术压力界定为“由于不能用健康的方式处理新的计算机技术而导致的现代适应性疾病。”[1]明显的症状表现有不能集中精力于某个问题,容易发怒和情绪失控。如果得不到治疗,技术压力会进一步引起身心失调症,如肌肉痉挛、头痛、关节疼痛、失眠等。Arnetz和Wikholm认为,技术压力是指在工作中严重依赖计算机的某些雇员具有的心理和生理的激发观察状态。[6]心理学家Weil和Rosen对技术压力的概念进行了拓展,他们认为不能将技术压力看作一种疾病,它是技术对人的态度、想法、行为和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7]很明显,Weil和Rosen的技术压力概念在外延范围以及内涵标准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技术压力的类型和结构

由于国外学者研究技术压力视角和层面不同,因而技术压力的类型和结构的划分也存在着差异。根据不同的标准,技术压力的类型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根据承受压力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老年人的技术压力和青年学生的技术压力;男性技术压力和女性技术压力;员工的技术压力和管理者的技术压力;组织技术压力和个人技术压力等。根据施加压力的技术对象不同可分为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压力、自动化技术(Automation)压力和其它新技术压力;根据技术压力的表现可分为行为、生理和心理的技术压力。

技术压力有两种独特而相关的表现形式,一是以某种方式沉溺于计算机或网络,二是抵制计算机等新技术。有些学者还对技术压力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描述,Ragu-Nathan等曾提到技术压力的两个二级结构,即技术压力的创造因素和技术压力的抑制因素。创造因素是在使用信息通讯技术时不断创生压力,而抑制因素是指组织机制不断消减使用信息通讯技术过程中的压力。[8]综合一些研究,关于技术压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提到了下列几种:技术超载(Techno-overload)、技术渗透(Techno-invasion)、技术复杂性(Techno-complexity)、技术不安全性(Techno-insecurity)和技术不确定性(Techno-uncertainly)。[9]

3)技术压力的研究方法

国外对技术压力的研究方法,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三种,即实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分析方法。当然每一个具体的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又有所交叉和综合,并且还可能包括一些更为具体的方法,如问卷方法、调查走访、收集临床数据、试验方法、创立假说、逻辑推理方法等。实证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技术压力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设置问卷和量表的形式求得实际的数据支持。如心理学家Weil和Rosen的研究[10]就属于这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某一个技术压力的案例,从而达到探求技术压力产生的原因、解决策略等的研究目的,如《图书馆和媒体中心的技术压力——个案研究和处理策略》。而理论分析方法在技术压力的研究中目前还使用得不多,尤其整个研究都建立在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的研究就更少。但也有少数研究涉及了理论分析方法,如Kenneth Einar Himma的《信息超载的概念——信息环境的有害本质的初步理解》。[11]

4)技术压力的形成原因

技术压力的成因是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几乎所有关于技术压力的研究都有所涉及。当然,由于研究的视角和对象的不同,得出的形成技术压力的原因也有所差别。具体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技术方面的原因。指由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以及技术存在的设置缺陷给人带来的压力。新技术本身相对于人的旧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来说就是一种技术压力,会迫使一些人被动地适应和做出改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12]信息超载问题是指在西方文化中许多人接受的信息量超过了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限度。信息量超标、信息太多,超出了人们的处理能力,就会导致人们焦虑,并会影响身体健康。信息超载对人的危害,比较频繁联系的就是技术压力。[1]由于信息超载导致的技术压力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如沮丧、焦虑、受打击的感觉,极端情况还会表现为恐慌。除上述心理方面,还包括生理的方面,如食欲、性欲降低,失眠以及被公认为是由技术压力次效应引起的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等。一项调查显示经常发送手机信息会增加肌肉的不舒服症状,83%的被调查者都有手和脖子痛,[12]此外还有手机等小型数字设备的辐射带来的头痛、记忆力下降等,这说明通讯技术对人的身心造成了压力。另一关于视觉疲劳的研究显现了视频显示终端(VDT)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也显示了技术设计和技术使用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技术压力。甚至把技术压力理解成是有关通过VDT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失灵状况的一个术语。并把VDT造成的视觉疲劳分为生理疲劳(手和脚的疼痛)和心理疲劳(感觉不舒服、反映呆滞)。[13]技术压力不仅仅是对计算机的无知导致的,还包括适应了的软、硬件更换频率。[7]也印证了技术发展和使用对用户的影响。

个人方面的原因。导致技术压力的因素从个人方面看主要包括:(1)能力和经验。缺乏计算机能力和经验是导致与计算机有关的技术压力的主要原因。[14]1989年对22个国家(实际18个国家参加)中小学使用计算机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教师缺乏信心是计算机在学校得不到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15]教师对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缺乏信心也被理解为一种计算机焦虑。[16](2)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被认为是影响技术压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技术压力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老年人普遍比青年学生面对的技术压力要大,尤其老年女性。[17]性别对技术压力的影响现在还存在争议,尽管有些研究不支持性别对技术压力有影响,但很多的研究还是要考虑性别因素,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影响技术压力的证据。[18](3)个性和心理。个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状况会对技术压力有重要的影响,现在也越来越受到技术压力研究者的关注。Hendrix等人就认为性格是导致压力的一个原因。[19]有研究还表明,内向型性格(introversion)和外向型性格(extraversion)对待计算机等新技术的态度会有区别,性格外向容易接受新技术,从而压力就会降低。虽然有些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但个性在研究技术恐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自我认知、自我效能也影响着技术压力的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用计算机更多,并从中得到更多乐趣,而经历的计算机焦虑很少。[21]心理因素是产生技术压力的重要根源,技术压力的影响也重点反映在心理方面,研究技术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人们的技术心理。心理的积极程度、承受能力、心理预期以及成熟的心理模式等等都会影响人们对新技术的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技术压力水平。如Hunt等在考察卫生保健行业排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原因时就指出了,不切实际的心理期望是一重要原因,并列举了它的几种表现类型。[22]

社会和组织方面的原因。技术压力的成因除了人对技术的认识和反应外,一些研究还指向了技术之外的社会和组织,它们也是技术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1)社会制度。无论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还是技术自主论,都反映了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国家间相互干涉形成的影响会影响到今天的技术和工程,国家的作用在军事领域尤其显著。支持和阻碍技术发展是欧共体很重要的一个政策领域。在技术进步和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再比如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技术的资本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趋利性会导致技术超载,从而加重技术压力。(2)文化氛围。技术很大程度上就是它的文化的结果。文化由影响技术进而影响人们对技术的态度,也就会影响技术压力水平。研究表明,老年人使用网络经历的不仅仅是技术恐惧,社会人际关系和生活经历超出了技术本身。[24]创新文化可以降低技术压力的水平。[9](3)组织环境。组织环境的状况影响职员的技术压力水平。[25]组织环境是指信息与通讯等新技术用户所在的组织、团体对用户个人的影响方面。包括组织文化、工作环境、任务的复杂性、管理状况、组织目的与个人喜好的差异等方面都会影响用户对新技术态度,并对技术压力有催生、加重或消减的作用。[9]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医疗保健行业以及公司职员的技术压力研究等证明了这一点。(4)媒体宣传。报纸、网络、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宣传、报道也是产生和助推技术压力的重要方面。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获得经济利益等目的,对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会采取一些失实和诱导性的报道,从而会出现加重或降低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而影响人们对技术做出亲近和拒斥的判断,并加重用户的心理负担。

5)技术压力的解决策略

策略研究也是技术压力研究者关注比较多且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策略是否得当决定着技术压力问题的能否解决。综观国外技术压力研究,各种解决策略多是针对技术压力研究的具体对象和领域,不同性格类型、不同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技术压力,探讨的解决策略也各有不同,但有些研究策略又有着互通性和共用性。

从个人方面来讲,首要的是做好心理和行为的调适。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素养和认知能力,多参与与自己相关的技术培训和锻炼。正确认识到技术压力问题的存在,并理解其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放松心态、不要担心自己不能控制,树立自信心,把其看得很容易。调节自己的行为,选择一些其它技术活动,转移注意力,再增加一些其他社会活动,如旅游、社交等,以缓解技术压力。[26]

从组织方面讲,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是缓解员工技术压力的重要保证,如工作间的布置、工作时间的安排、娱乐生活、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等。制定合理的制度,如奖惩机制、培训制度、员工的休假制度等,也能让员工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念。降低任务的复杂性,或给予复杂任务以更多的奖励,也能消减因技术难度大带来的压力。

从社会方面讲,合理调控和建构技术,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能够起到抑制技术压力的效果。关注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接受新技术有障碍者,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尤其对排斥和沉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压力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更多的情感关怀,也会消减技术压力。多组织社会、团体、社区等范围内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增强用户使用新技术的信心和能力。创造创新文化的氛围,能够使人们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易于接近和使用新技术,从而缓解技术压力。

从技术方面讲,创造和谐的人机环境应该是新技术的努力方向。在技术的设计上要多考虑融入人性化特色,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立足点。例如,有研究提到视频终端的分辨率和光度要适宜人,技术的使用尽量简单化,针对不同使用人群的技术设计,如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再比如针对信息超载带来的压力,应提高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让技术代替人来处理多余的信息。同时,治疗技术压力带来的疾病,也需要技术,如抗焦虑药等。尽量减少技术的负面效应,因为“对技术负面效应的反应会导致焦虑和压力。”[9]

3 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进路展望

结合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不足和理论启示,对未来技术压力研究做些展望。希望通过这一展望,明确研究的进路,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技术压力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实证研究较多而理论探讨不足

比如技术压力的概念、标准、评估体系等。有的研究把技术压力看作是技术恐惧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则把技术恐惧当作技术压力的一项内容。因而,技术压力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判断标准和评估体系是区分技术一般影响和形成压力、压力大小,以及产生的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方面诸多效应的依据。虽然有研究从量表的设计方面考虑到了这一点,但明确的、科学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这些都需要结合实证研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和建构。

2)技术压力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待深入研究

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考察一下文化史,就会发现,当一项新技术出现并开始传播的时候,它既被幻想家所欢迎,又被文化威胁论所恐惧。”[23]有人还考察了中国、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和日本技术发展史上的断裂或排斥新技术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技术压力也有其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感受到的技术压力是不同的。尽管有些研究也注意到了技术压力与文化的关系,但并没有引起较多的研究关注,尤其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技术压力研究甚是不足和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也许会成为今后技术压力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另外,技术压力研究还可以扩大到种族、民族等方面。

3)技术相对落后国家的技术压力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当前国外的技术压力研究或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在技术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因为这些地方新技术的数量和使用推广程度高,人们面临的技术压力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化,技术相对落后国家也会面临技术压力问题,或者这一问题已经彰显。例如我们国家也正面对这样的问题,并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技术相对落后国家的技术压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什么样的特点,压力人群的职业特点、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选取的样本以及理论的建构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4)技术压力是否存在积极作用也引人深思

国外技术压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术压力的消极影响上,如给个人带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一些病态表现,以及相应的形成的对技术作负面评价的社会认知,抵制和排斥新技术社会现象,并反映在社会运动和社会文化中。那么技术压力是否有它积极一面呢?适当的压力可以变成动力,由于人们对技术压力的关注,会不会反过来给技术设计和发展带来压力,给组织管理、社会和文化发展带来压力,给个人的自我修养和提高带来压力,从而推动技术社会的良性发展呢?这需要从更深的理论层次上进行探讨。

5)其它技术领域的技术压力问题缺失

国外的技术压力研究开始针对的只是计算机压力,后来又扩大到网络、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带来的压力,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与通讯技术(ICT)领域。显然技术压力不仅仅局限于ICT领域,其它高新技术领域的使用和推广也会形成技术压力。由于各种专门技术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决定了有的推广普及的程度高,有的使用的范围小,也就是说技术压力的问题有的领域突出,有的领域不突出。有研究表明神经过敏症有惧怕和抵制新技术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这类人当接触到任何其它新技术时都有可能产生技术压力。一般人接受新事物,有的也存在从排斥到适应的过程,尤其在接受新技术前,如果对该项新技术有不好的心理暗示,接受起来技术压力问题就比较显著。如现代生殖技术对女性的压力,人们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怀疑和缺少信心带来的压力,器官移植技术给人们带来压力,现代交通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压力等。

6)技术压力应该成为技术哲学关注的重要领域

技术压力也应该成为技术哲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就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国外技术压力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哲学家的充分重视,或者至少是哲学尤其技术哲学关注的还很少。也许有人说,技术压力的哲学形态可以转化为技术悲观主义的研究或技术心理的研究,笔者却以为,对技术压力、技术恐惧等既可以从悲观主义,也可以从乐观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技术压力和技术心理也还存在着区别,技术压力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对它的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技术压力作为现代技术带来的一种社会问题,理应受到技术哲学的研究和重视。

收稿日期:2011-05-20

标签:;  ;  ;  

国外技术压力研究的梳理与展望_压力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