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股份制改革促进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机制转变_股份制改造论文

深化股份制改革促进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机制转变_股份制改造论文

深化股份制改造,推进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机制论文,股份制改造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商业部门经历了“承包”、“四放开”、“国有民营”等一系列阶段性的改革,这些措施都不同程度的对我省商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以往的改革措施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尤其是商业经营形式多元化,市场激烈竞争,国有商业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造国有商业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管理体制,使其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再现其作为我国流通领域主导力量的雄威,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省1992年4月开始实行股份制试点, 省商业厅在国营商业中选18家作为股份制试点企业投入运营。从试点初步效果上看,实行股份制后,企业增强了凝聚力,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增强了活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研究,以使国有商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下去。

一、国有商业企业试行股份制的现实意义

1.股份制能有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我国组建股份制企业的内涵。股份制要求必须界定产权关系,从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可以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独立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利益目标驱动下,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迅速转移。一是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形成产权调控机制。股份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组织形成完成了对企业资产组织形成的转变,理顺了产权关系。同时通过实行国有资产规模及结构调整,使股权分散化,国家、法人、个人多元持股,从而形成了内部产权调控机制。二是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股份制产权关系明晰,许多企业的职工是企业股份持有者,拥有分配利益的权力和负担债务的责任,且一般股份制企业多是职薪统一、按职定薪,从而使职工的自身利益和企业效益紧密联系,使职工进取心得到激励,形成企业经营所需的推动力。三是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形成自我约束机制。股份制企业不再接受政府的行政命令,成为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因而在外部压力和内在利益扩张的驱动下,从维护企业股权利益出发,通过内部各部门之间权力的制衡,有效的约束了企业行为,增强了企业经营时效性,使企业行为合理化。四是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形成企业自我发展机制。股份制企业以其特殊的组织形式,打破了资产结构的局限性、人才启动的局限性,促进了人、资、财的合作。同时也打破了经营的局限性,采用一业为主、多角经营的方式,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了积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股份制有利于国有商业企业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紧缺的困难。资金紧张是影响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股份制正是以其有效的融资功能,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积聚大量资金,使企业抓住机遇,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除少数股票上市公司开通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筹集资本的源头活水以外,没有上市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也能通过发行方式、定向募集方式和内部职工持股方式扩大筹措资金的渠道。同时,股份制有利于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通过股份制改造,可以把商业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到各个投资者身上。由于实行的是有限责任的原则,投资者即股东的责任限于股份出资,最大损失是赔光股本,不会株连股东的其它财产,这就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鼓励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另外股票可以转让,投资者既可以保留股票,享受股东的权益,也有权将股票转让以获得资本所得(即股票买卖的差价),这都使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3.股份制有利于促进商业经营要素的合理流动。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具有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的特征,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还有流动性,无论是股东的股权,还是法人的产权,都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和买卖。因而,国有商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就会得到一系列好处:一是可以打破国有商业企业资产的凝固状态,使其在市场机制调节下按自身利益需要真正运行起来,投入到盈利性好、效益大的项目上去,以保证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股东取得优厚的红利;二是在股票价格的导向下,使资产经营效益好的商业企业集中,有利于有限的商业资金合理配置和利用。三是经营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可以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加企业实力,使其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4.股份制有利于国有商业企业的横向联合,为商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新型的产权关系和牢固的资金联结纽带。股份制企业以其自身的融通资本优势决定了它是一种扩张型企业。国有商业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后,可以使小企业迅速吸收资金,而变成大企业,随后可以通过参股、控股、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者向其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自身实力,或者是形成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而且由于股份制条件下的投资具有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密切关系,从而强化了资金联结纽带的作用。同时通过发行新股票,吸引与商业经营有关的生产企业、金融部门等客户的投资,或向这些客户投资,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促使企业开拓新的资源和销售基地,从而避免了独自投资风险过大的弊端,在多元化、多角化竞争的市场中不断扩大自身实力,切实发挥国有商业的主导作用。

二、股份制试点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从我省这几年国有商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试点情况看,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权界定不合理。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问题。目前一些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商业企业存在对国有资产评估不实的问题:对国家资产只是按帐面价值入股,没有考虑物价上涨后固定资产实际已高于原帐面价值,对无形资产缺乏准确的评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有的公司通过设置企业股,把所有权应属于国家的红利、资产等侵占为公司所有,致使国家无法从国有资产的经营中获得应有的收益。另外国有股产权代表与国有资产经营效果缺乏利益联系,从而造成了国有企业产权虚置、资产流失严重、发展滞后的现象。

2.政企不分问题仍未解决。虽然《公司法》确立了股份制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公司与政府之间是民事关系。但是一些股份制公司仍然没有摆脱政府主管部门对其经营管理的干预:一是政府仍旧把股份制企业视为原来的国有企业,使之处于政府的附属地位,按行政级别直接任命股份制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以旧的计划管理体制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不懂现代科学制度的科学内涵,不懂管理,单凭经验。不管企业章程,“新三会”、“老三会”混合动作,企业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不能发挥股份制的优势,反而造成了企业缺乏活力和动力;三是许多国有股权代表部门,在国有股权行使过程中,集国有资产存量管理与社会管理的职能于一身,在股份制内部制约、监督企业经营者的制衡权和重大经营决策权,从而造成了股份制商业企业的决策系统、经营系统、监督系统之间有机制衡关系的畸变。

3.负担加重。税制改革统一了全国税率,公平了税负,但国有商业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后,国家股一般占总股本的60%~80%之间。根据同股同利的原则,改制企业的红利中,国有股票占2/3左右,如国有股红利全部抽调上缴的话,即使少数留利优厚的股份制企业,其公积金来源也十分匮乏,且实施税后还贷,使企业留利更是减少。这样所得税率加上股息和分红,事实上比国有企业33%的所得税率高出许多。而且,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医疗费、企业办社会的支出等本不宜再由股份制企业直接承担的花销,均以代管的形式转嫁给全体股东。再加上资产评估费、验资费、体改论证费、招待费等。一个商业企业从申请改制到创立得需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而这些改制所带来的沉重负担,更使一些股份制企业陷入进退两难之困境。

4.企业经营机制仍未实现转变。在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必须同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才能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加速运行而获得营运效益。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有一些股制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经营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市场的经济要求。一是企业的自我发展机制由于企业负担的加重和资金短缺而难以形成。同时,我国企业投资经营权受计划等职能部门控制,使企业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二是由于目前社会保障系统滞后,要素市场尚未形成等社会配套功能的缺乏,在国家控股下,为了避免社会的不稳定,企业依然要承担着这些社会职能。造成企业无法形成高效精简的组织结构,不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机制的形成;三是内部激励机制仍没形成。由于企业负担的加重,使企业没有多少留利来给与职工以物质奖励,而且劳动部门对于企业的工效基数核定难以规范,对物价指数等考虑欠缺,两挂办法过于拘谨,也造成了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没有大的改观,从而无法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5.利益分配关系依然没有理顺。有些试点企业对个人股和法人股保息分红,而国家股只分红不计息;或者对不同的股份实行不同的红利率,国家股最低,个人股最高。从而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平,违反了同股同利的原则。有的试点企业把国家股的红利作为企业公积金无偿使用,而没有作为国家股东的追加投资取得应有的收益。还有的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形成的股份制企业,公积金不是由全体股东共同承担,在纳税之后,实行先分红后纳税,再从国家股或企业股的红利中提取公积金。

以上问题,在国有商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认真做好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工作。在股份制企业中, 股东地位的高低、享受权益的大小、承担风险的多少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股份。因此,国有商业企业在改造成财产所有者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时,就必须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目前在产权界定工作中,应注意划清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的界限,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凡属国家投资资金、企业更新改造资金及因税前还贷减少国家税收这部分资金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应界定为国有资产;用企业留利资金及因税前还贷减少企业福利这部分资金购建的固定资产应界定为企业集体财产,以增强企业的活力。

关于资产评估问题,我认为要正确对待,既不能高出国有资产价值,也不能压低国有资产价值或漏估国有资产。前者会影响对资金的吸收,而后者会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因而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对于国有流动资产的价值,应在核算债权债务的基础上,按市场价值来确定其实际价值;此外,对国有无形资产也要进行合理评估:主要包括企业的商誉及所处商业黄金地段等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估,但注意要按国际惯例,无形资产的价值总额不得超过资本的23%。

(2)积极做好股份制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政企分开。 国有商业企业改造为国家股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后,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不能像过去那样管理企业,不要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要严格执行股东大会选举董事、董事会、推选董事长、聘请总经理的规定,改变以前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任免的制度,保证各企业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层三个层次权责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建设,通过必要机构调整和发挥两会作用。在人事管理方面应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采用聘用制,特别是总经理要向董事会负责。如果总经理不执行董事会决议,董事会可以随时罢免,这就摆脱了旧体制下政府行政任命企业管理者的枷锁,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

为了解决企业由于承担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过多而造成股份制履行后仍负担过重问题,可以采取这样两种做法:第一,将生产经营性的实体脱胎出来,依法改组成公司,由原母体企业背起包袱,从托管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中列支费用。第二,将国有资产量化出一部分作为基本金,股权归国有,收益用于离退休职工养老;也可以切出一块出卖股权,或者直接作为企业养老金,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企业列为负债,以支付工资和费用作为负债偿还方式。

(3)按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股份制改制的形式。 我国股份制企业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另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又分为定向募集的股份公司和公开上市的社会募集的股份公司。由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组织和动作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而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适用性是不一致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不受限制,能广泛吸收资金,大规模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比较适合于那些企业规模大、资金需求较多、管理又比较严的大型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有限制,集资规模和范围较小,比较适合于那些规模比较小、资金需求不是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从商业具体情况来说,新建、扩建大型零售商场、联合兼并中的大型批发企业和商办工业企业,搞股份有限公司是较理想的选择。

(4)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保证股份制优势充分发挥。 首先要健全领导体制。董事会成员不仅仅是股东的代表,还应该是懂管理会经营的商业内行。根据《公司法》建立规范的企业领导体制,董事会对全体股东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在企业内部确立由上到下,层层管理的领导体制,杜绝政府任免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其次要确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方面实行管理人员聘用制,打破干部职工界限,按工作业绩选拔使用干部,以提高管理层的素质。在劳动制度方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职工双向选择。在分配制度方面,制定新的工资标准,并建立起对员工工作业绩的民主考评制,以考评结果作为工资升降的依据,以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5)合理设置股权总体框架。 其中重点是股权总量和股权结构的设计。股权总量设计不宜过大,否则资金筹集的量超过了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却进入了企业的股本,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红,这样就加大筹集资金的成本,降低了分红水平,使股东和企业的利益都要受到影响。但如果股权总量过小,就不能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失去公司制改组的意义。在股权结构设置问题上,应重点处理好国有和内部职工股权所占比重以及股息的设计。首先,国有股不宜过大。除了少数特殊行业,如粮棉以外,国有股在总体成本中的比重没有必要达到绝对控股水平,仅相对控股就可以了。最好把多余的国有产权拿到产权市场上出售,然后投资到国家认为社会发展急需的经济活动中去。其次,每个职工的持股额应基本与职工一年的收入持平就可以了。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也有利于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后,股息的设计,一般应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与银行贷款利率基本持平为好。

标签:;  ;  ;  ;  ;  ;  ;  ;  

深化股份制改革促进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机制转变_股份制改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