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要切入质量的内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核论文,指标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因为我国在幼儿园评估方面没有国家标准,所以各省市制定的评估标准有很大区别,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以便更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估标准,对幼儿园质量作出更科学客观的价值判断。
标准应该是统一的还是多元的
问题: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评估标准多如牛毛,多表现在:一是地域不同标准不同,即不同省、市甚至县区都有不同的标准;二是等级不同标准不同,即不同的幼儿园等级有不同的标准,如示范园标准、一类园标准、二类园标准等;三是城乡不同标准不同,城市有城市的标准,农村有农村的标准;四是评估目的不同标准不同,如十佳园标准、文明园标准、绿色园标准等。
在崇尚多元价值文化的今天,究竟有没有一些普适的幼儿园评估标准?是不是需要每个县区级的幼儿教育部门都来制定一个标准?县区级制定的标准是否能够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幼儿国评估标准的制定应该置于哪个层面?这是当前解决评估标准混乱首先要澄清的问题。
统一省域范围内的标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制定地方性的标准是必要的。但是,从行政管理层面看,在省域范围内统一标准是比较适宜的。至于各地市和县区,可以承担评估、指导和管理的任务,而不是制定标准的任务。如果各地市和各县区都制定标准,由于制定者本身的局限性,必定会出现标准的不合理和不完善,直接影响省级教育部门对地市和县区的管理和指导,也影响了不同级别的教育部门进行督导时的一致性。
通过分值区分多个等级。从等级标准来看,申报不同的等级,评估标准不同,示范园还有单独的标准,而各个标准之间的区分常常难以划定。因此,制定标准者不得已玩起了文字游戏,用非常模糊的“比较”、“基本”等词来进行难以度量的语言上的区分。这样的标准对于评价者来说很难避免主观性的判断。因此,设立一个标准,通过获得的分值来区分各个幼儿园的等级状况是一种相对比较客观的方法。事实上,城市和农村的幼儿园,也可以按照一个标准衡量,以分值进行区分,只是把农村幼儿园定级的分数线划低即可,从级类的称呼上可以区分为城市一类、二类、三类和农村一类、二类、三类。
减少巧立名目的评估。至于出于不同目的进行的特定含义的幼儿园评估,如文明园、绿色园等,其标准都是即时的。这样多标准的状态说好听的就是充分体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说不好听的就是呈现出混乱的局面。这些标准的指标体系、计分方法、具体标准等都有很多差异甚至矛盾,其混乱状况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幼儿教育的引导。建议少进行这些名目繁多的评估,以免加重幼儿园负担,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指标是否反映幼儿园真实质量
问题:从目前各省级的评价指标看,基本上是大而全,指标涉及幼儿园办园的方方面面。这种大而全的指标体系的好处是能够从各个不同角度考察幼儿园的质量,但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区分轻重,容易导致顾此失彼。
多数地区都筛选了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园务管理、安全、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幼儿发展等几方面来制定标准。有研究表明:省级评估指标的比重在办学条件设施上的要求存在差异,如福建占12%,陕西占40%。在保育与教育方面,陕西占15%,数省样本平均为41%。问题在于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如何科学地确定其权重?
而且由于评估时间的局限,有一些指标的评价往往是主观臆断,流于形式。例如,仅靠测查幼儿的当前发展水平确定幼儿园质量。其实,幼儿入园时的水平是不同的,已经打下了遗传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影响的烙印,仅凭一次测量难以判断其进步的“增值”。再加上目前一些地区在制定幼儿发展的评价指标时,仅仅是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教育目标的阐述稍加改动就成为评价幼儿发展的指标,非常不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结果极具主观性和随意性。
事实上,在制定评估标准权重时,制定者是有一定价值取向和倾向性的。比如,一个评估标准表现出对物质条件的重视,可能是制定者本身观念中的物质主义价值取向决定的,也可能是由于幼儿园物质条件的匮乏现状决定的,或者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园的中心任务是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家长。
无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好与差,办园条件和硬件设施只占一小部分比例,只要能有相应的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空间和玩具就可以达标,没有必要将园舍设备分成三六九等去评价,在豪华程度上攀比。(如户内人均面积大于相关标准可得最高分,符合相关标准得次一级分数,略差于相关标准分数又低一级,再差则分数更低。)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更应该将提升幼儿园质量的空间集中在软件建设上。
建议使用德尔菲法,在评估部门制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由园长、教师、行政人员、专家、教研人员等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指标重要性的调研。专家组成员“背靠背”地给调查表赋予分值,评估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标权重的调整。
评估如何发挥正面导向作用
问题:如今,幼儿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办园规模上,出现超大型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商业性行为过重,一方面,向信息不对称的家长多收费,一方面又人为地破坏幼儿园合理的以五大领域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充塞各种技能性的、知识性的课程,使幼儿难以获得足够的游戏和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劣质教材滥竽充数。
在评估指标中体现评估者核心的价值取向,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办园规模方面,浙江规定一个园区的幼儿数不能超过500名。福建要求不超过12个班,上海要求不超过15个班,湖北要求不超过18个班。也有一些地区对最小的班级规模数也作了规定,一般认为是6个班,但这个数量是否合适还值得商讨。低于6个班的幼儿园就不好吗?对于农村教学点来说,可能只有一个班,如何评价?
在课程设置和教材方面,安徽、浙江、河北、山东、甘肃等地的标准都作了相关的规定,其中力度最大的是安徽省。他们采用一票否决的方法,对教材选用、比赛和培训、课题研究、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商业化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标准指出:如果违反规定,在2009年9月以后将一票否决。这部分指标被赋予70分的分值,占到整个园务管理(190分)的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