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性护理在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那忠莱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 1503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干预性护理在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干预性护理;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高龄;应用效果

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是慢性心力衰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高龄患者心血管类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此外,高龄患者由于机体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耐药性逐渐下降[1]。因此,在积极治疗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同时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文观察分析了干预性护理在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其中,干预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2.25±6.31)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2.19±6.4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保持绝对的耐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耐心解答其提出的不同问题。(2)病情观察。在患者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针对心电图所存在诸多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并予以针对性的处理措施。(3)用药指导。高龄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肝功能退化,且机体代谢速度较迟缓,因此应予以相应的用药指导,且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具体情况,对需要肌肉注射给药肌患者,应确保推注速度适当,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身体异常。(4)饮食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指导其以低脂肪、低糖、富含大量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为主。严格控制患者体内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进食无机盐。在住院期间,谨遵少吃多餐的进食原则,避免引发其他病症。(5)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前,应予以患者及其家属针对性指导,并指出相关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如表1所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而慢性心力衰竭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是目前冠心病多发并发症,导致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进而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则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率失常[2]。因此,对于高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科学规范治疗的同时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高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中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发病较隐匿。通过对患者行临床预防性综合护理,重视对患者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对发病机制及注意事项加大了解,提高治疗自信心,有效预防有关疾病发生。通过重视对患者加大病情观察及临床正确用药指导,可保证患者减少治疗恢复期间高危因素,从而控制患者疾病发作,提升整体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综上所述,干预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雯,李秀荣.50例高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4-6.

[2]车林,陈广辉.护理干预对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4):516-518.

[3]刘漩,龚佳青.干预性护理对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心肌损伤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7):383-385.

论文作者:那忠莱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干预性护理在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那忠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