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从建筑活动所处的行业、政策环境,建筑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扬尘的治理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试图解析做好建筑工程扬尘治理需要的行业、政策环境,建筑施工过程中扬尘防治的管控重点和方式,以及通过转变建造方式和相关行业的技术革新来减少建筑工程扬尘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扬尘治理; 政策研究
1 建筑工程扬尘管理行业和政策环境
1.1建筑工程扬尘治理政策和法规逐年完善
随着近些年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省市均比较重视建筑工程扬尘防治工作。以浙江省为例,出台了较多的有关建筑工程扬尘治理的政策性文件和规范标准,如《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浙江省城市建筑工地与道路扬尘管理办法》《浙江省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导则》《关于规范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取的通知》等,从管理、现场技术、工程造价等方面规范和强化建筑工程扬尘治理工作。同时,建设主管部门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奖惩措施,将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情况和评优创杯、绿色工地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建立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联动机制,实现对扬尘污染违法违规企业的长效约束机制。
1.2现存问题浅析
现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但就建筑行业的主体而言,企业普遍是利益至上,一线作业的农民工大多数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都无暇顾及,环保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短期最难解决的问题。首先,从现有有关建筑工程扬尘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标准规范内容来看,普遍的缺陷是内容不详细,强制性条款和处罚措施部分太笼统、不精细、一刀切现象严重,且现有的规范标准太多,相对比较完善和详细的又很少,部分规范标准之间的内容相互矛盾,反而误导了执行者; 其次,建筑工程扬尘污染的管理涉及建设主管部门、环保主管部门等多个管理单位,部门之间缺少联动与良好的合作机制,导致经常出现部门间的职能相互冲突和监管漏洞,造成了表面看来各个部门都在对该污染问题进行管理,但是各个部门都无法将其管理好的局面; 最后,是监管在技术层面上较难执行,建筑工程扬尘大部分为无组织排放源,目前对无组织颗粒物的监管标准仅为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其中所提及的周界外10 m对于建筑工地来说通常已经是市政道路的范围,监控的颗粒物不仅是由施工造成的,还将受道路交通排放的汽车尾气影响,若监测结果超标,很难将责任进行一对一确认。
1.3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管机制以及制定职责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赋予各管理部门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便于被监督的奖惩权利,同时强化部门之间联动与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协调好各个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工作,避免监管对接不畅通或者遗漏,严格督促企业的责任落实,对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进行施工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与追责,加大违法违规成本,强制约束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的规范性操作。三是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尽快解决诸多监测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研发通用的、实用的扬尘监控软件,以辅助企业实施科学的、高效的扬尘防治措施,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依据和方向,避免责任不清晰,处置不公正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是加强建筑工程扬尘治理的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多种媒体的配合,大力宣传建筑扬尘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防治扬尘的措施,增强社会各阶层参与建筑扬尘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尤其是提升建筑工地以及施工人员对扬尘治理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建筑扬尘治理工作。
2 建筑工程各阶段现场扬尘控制技术的应用
2.1建筑垃圾的清洁防护措施和防尘抑尘技术运用
实现对建筑垃圾扬尘的有效控制、减少建筑垃圾扬尘的危害,可以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注水湿化的方式减少建筑垃圾中细小颗粒物在空气中的漂浮量,另外还可以利用建筑垃圾再加工技术,变废为宝,将建筑垃圾运用到其他建设方面,如添加固化材料后可以用于公路路面的基层物质材料或作为各项建筑的地基基础等。
2.2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扬尘控制中的运用
BIM 技术的含义是建筑信息模型,它是对建筑工程设施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和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通过 BIM 系统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分析,可以找出施工过程中扬尘现象产生的可能性,并提前做好防尘措施,BIM 技术良好的可视性和高还原度的模拟性,能够有效对建筑过程中的扬尘进行检测、分析和控制演练的模拟,增强施工过程中扬尘控制措施和控制技术的可实施性。
2.3室外施工与结构施工防尘抑霾措施
对于建筑室外施工产生的扬尘进行控制,一要安装一些专业装置(如 PM2.5传感器等)实现对扬尘的全方位检测,二要做好施工设备的防尘清洁工作,如车辆进出时将车轮上的泥沙等冲洗干净等,三要增强施工区域的绿化面积,减少土地裸露面积。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控制一方面可以在建筑施工外围设置围立一圈防尘隔离带,如覆盖防尘网等,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施工时间,将扬尘量比较大的程序调整到人类活动不太密集的时间段,如夜晚和清晨等。
2.4装饰装修过程中防尘抑尘技术的运用
装饰装修过程中的扬尘控制则相对比较灵活,如果装饰过程比较简单、扬尘量不太大,可以选择使用空气加湿器、空气清新剂等对空气扬尘进行沉降处理,之后进行清扫处理即可;如果只工程量较大的装修,可以安装一些空气质量测量仪进行实时检测、施工时加戴防尘口罩、在室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等措施,检测、降低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量。
3 施工心态的转变
“快速建造法”是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 合理的配置生产要素,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 使工期处于领先水平。“快速建造法”不仅对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很高, 而且要求每道工序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次成优”才能确保“快速建造法”的顺利实现。
在施工现场具体实施过程中, 管理人员也应具有“快速建造”的理念, 在确保安全与优质的前提下, 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现场应做到“有条件时要抓紧抢进度, 没条件时要创造条件抢进度。”目前扬尘管控的形式是在秋冬季节管控的较为严厉。在春夏两季相对较为宽松。这种情况下,春夏两季不能按照正常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应在允许施工的情况下增加作业人员、延长施工作业时间, 加快施工进度, 确保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很多非人为控制的因素, 比如天气原因、外网停电等。推行“快速建造法”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非人为控制因素对工期造成的累计影响。如防水施工过程中, 预报可能有雨, 应该加班加点的抢施工进度, 避免因为下雨之后防水未完成而造成不必要的抽水作业, 耽误施工工期。又如施工现场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而外网停电, 应该采取应急措施租用发电机使施工现场混凝土正常浇筑。在面对这些非正常因素时,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想办法创造条件去完成施工任务, 去确保施工进度, 以避免之后其他不可控因素产生而进一步影响工期。
结语:建筑工程扬尘是威胁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根治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转变工程管理模式,改进施工建造方法,改良革新施工机具,加快建筑行业的转型推进建筑工业化来全方位地抑制建筑工程扬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徐革文.建筑施工领域扬尘污染应对措施的探讨[J].建筑安全,2014(10).
[2]沈枭磊,鲁小丽,孔焦丽.建筑施工中扬尘的防治[J].
论文作者:韩宇翔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扬尘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