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镇平县委党校,河南 南阳 474250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他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实施纲要。其中,《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要“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审慎来看,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小城镇的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对推动乡村人口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分流有着重要意义。用乡村振兴的大局来统筹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既是乡村振兴的实施途径,又是城镇发展的未来。
一、统筹规划实施城镇化建设
(一)从传统、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角度高起点、高水平来考虑城镇化建设。城镇的建设要考虑到传统、现在和未来,特别是要预测未来的发展,按照将来而不是现在的需要进行规划,保持城镇建设的前瞻性。建设水平低的城镇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是一条发展的弯路。从整体上高水平、高起点看待城镇建设,统筹谋划,超前规划,从而使城镇不仅实现短时间内稳定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覆盖,还应该在未来广阔的时间空间内找准定位和方向,既能够满足当下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又能够保障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预留空间和储备资源。
(二)从资源、产业、城镇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考虑某一方向的单一变量。提高站位,从城乡融合的层面全方位统筹设计城镇规模和资源配置,把控城镇建设的定位、特色、布局等因素,优化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突破以往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城镇规划藩篱,主动向以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城镇转变,突出城镇的产业特色和支撑。
(三)从城镇间功能互补发展共赢的关系构筑来考虑城镇化建设。要依托城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同一地域内城镇之间的互补关联性就愈发重要。过去小城镇建设存在一种“跟风建设”思维困境。同一地域内,一个小城镇率先发展,周边小城镇多半不能因而激发发展思维,更多的是陷入低级模仿、跟风建设。你有“唐宋古风一条街”,我立刻上马“两汉三坊”;这里有“XX养生城”,那里马上奠基“XX长寿村”。根据地方特点打造亮点本无可厚非,但这种跟风而来的“抄袭”则极易造成审美疲劳,能免则免。特别是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城镇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就要求统筹城镇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设计“城镇群”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四)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点来考虑城镇化建设。当前城镇化建设与以往截然不同,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城镇建设必然要统筹考虑与周边乡村的关系。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周边乡镇的发展形成越来越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从与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统筹城镇建设,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镇系统,城镇用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为进城务工的新市民提供同等或者基本的保障,乡村用充沛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空间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人才互通,福利共享,发展与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稳步开展的巨大工程。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提升站位,统筹全局,从基础上筑牢实施城镇化建设的根基。针对城镇化建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认真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高起点编制规划,以地区发展的实际、资源配置、产业类型、人才结构为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发展的眼光思考谋划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抓手,并及时审时度势对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修编,尽快形成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一是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和人居环境,坚持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打造特色。城镇建设要各具特色,要根据自己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产业优势和发展目标做出规划特色,切不可人云亦云。
(二)积极培育强化地方产业支撑。产业是立城之本,兴镇之基。要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城镇建设的首位,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进现代化,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充分挖掘比较优势,侧重于某一产业,进行错位发展,切实改变产业雷同、项目重复、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的状况。从根本上增强城镇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加强对各级工业园区特别城镇的工业聚集区的分层分类别指导扶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项目落户、企业集中、产业聚集的平台。
(三)统筹实施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向重点中心镇乃至一般建制镇延伸,做到区域一体、联动共建、设施共享、造福于民。二是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一体化,改善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城镇来。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帮助农民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四是注重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作用。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互利互通的发展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发展动力。
(四)不断完善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政策。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放开对农民的进城落户的限制。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稳定家庭联产责任制,严格保护耕地、土地确权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为城镇建设提供土地支持。积极引导农民转向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土地不断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促使其更好地向城镇转移。三是完善投融资政策。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逐步引导建立以招商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农民带资进城、集资进镇,企业与个人参与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四是完善拆迁政策。各级各部门要研究制定农民土地拆迁安置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指导性意见,推进规范化拆迁,使拆迁工作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五)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既要注重城镇化的表面特征,又要着力提升城镇发展的内涵。只有城镇居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提升城镇发展的软实力。一是加强城镇意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阵地,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二是强化综合管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居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居民行为准则来规范居民的行为。
让更多的人到城镇生活,让城镇的生活更美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探索一条又好又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相信在中国梦的总体构想指导下,保持城镇化发展的前瞻性,不断总结吸收先进经验,必然能开创城镇化建设的新局面。
论文作者:韩明高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城镇论文; 城镇化论文; 乡村论文; 产业论文; 城镇建设论文; 城乡论文; 农民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