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_政治体制改革论文

坚持群众路线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_政治体制改革论文

坚持群众路线,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步论文,群众路线论文,政治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2)09-0009-04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就为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这里,我想谈三点体会,并就教于大家。

一、进一步认识走群众路线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浮出水面,很多矛盾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这就需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但进一步厘清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构架,提高政治体制改革自觉性和自信性,是首先要做的工作。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构架,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人民当家作主,即社会主义民主。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本身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依法治国是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规定。所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实现人民民主。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不是为民主而民主,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民主,而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实质性的民主,就是要通过改革,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还面临着很多困境。那么,如何走出困境,突破口在哪里?答案只能是:走群众路线。这是时代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这三者中,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是推进政治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又是政治改革的主要对象,人民当家作主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所以,要使得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唯一的途径就是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生,深刻体察民情,主动实施改革,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当前面临“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其中,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因为脱离群众是其他危险的根源。脱离群众,就会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就会滋生官僚主义,出现消极腐败;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政治方向,不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专心于自己的私利,甚至精神颓废,腐化堕落;脱离群众,就会在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四面楚歌,害怕群众,躲避群众,甚至与群众为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等等。

一句话,今天我们面临的一切危险都与脱离群众相关。这个危险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党和政府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失去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甚至导致我们执政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变质乃至垮台。这绝非危言耸听,苏东剧变就是明证。要应对挑战,化险为夷,实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弘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得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经验时,毛泽东曾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p.139)毛泽东之所以有如此的自信,就是因为有千百万人民群众作靠山。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多次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2](p.368)我们应当永远铭记革命领袖的教导,牢牢坚持和认真落实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二、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改革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多措并举。一方面,要运用好我们党传统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结合新的社会实际,创造性地联系群众。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领导干部中应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本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这些年来,却被很多人淡忘了。近年来,在新闻界和思想理论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很受群众欢迎,给新闻界和思想理论界带来一股新风。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新闻的生活气息浓了,理论的大众化加强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和智慧宝库。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动员我们的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同群众的感情,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我们制定的政策,开展的工作,才能为群众所拥护。这对于我们青年干部的成长尤其重要。我们有的青年干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没有基层生活经验,不了解工人、农民的生活,“麦苗韭菜分不清”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样的同志,即使为人处世很好,也很难说对基层民众有感情,由他们制定的政策很难符合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所以,创造机会,让这些青年干部下基层锻炼,十分必要。

其次,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了解民情。比如,在制定政策时,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征求群众意见,还可以通过民意测验、调查统计等了解社情民意。各级政府还可以加强现代智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使我们的政策更具有科学性。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提。但要建立和完善我们的各项政治体制,光靠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确立科学的改革观。

什么是科学的改革观?科学改革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运用和体现。科学改革观应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其核心是以人民为本,保证我们党和国家能够真正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其基本任务是保证科学发展的顺利实施。如果说经济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做大蛋糕的问题,那么,政治改革的目的就主要是要解决切好蛋糕的问题,特别是谁来切、如何切蛋糕的问题,也就是要处理好社会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稳定和谐,持续繁荣发展;三是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又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为此,要认真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实现科学改革,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数学方法、实验方法等,社会科学中有调查统计、设立试验区等。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应适当采用这些方法。比如,可以借鉴国际上的统计方法,确定我国的基尼系数,明确我国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不能因为我国情况复杂,或怕引起所谓的不良反应,就不研究这些问题,不提供数据。又如,政治体制改革也可以采用经济体制改革的办法,设立一些试验区,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切不可因为情况复杂,对许多应当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以致酿成后患。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显得积重难返,其中原因很多,但不深入群众,方法不科学,是重要原因所在。

一句话,深入开展“走、转、改”,深入研究科学的改革观及其方法措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路线图

政治体制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层级。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在改革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的政治动荡。所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采取渐进方法。在试验区可以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但在全国范围,则应当采取由表及里、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

所谓由表及里、先易后难,是说应当优先解决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比如住房、医疗、儿童入学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主要是政策措施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是太难,所以应当尽快解决。

所谓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是说应当优先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影响面大,涉及深层次体制改革,应当认真研究,谨慎实施,稳步进行。我国目前至少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精神支柱问题;二是贫富差别问题;三是党风不纯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政治体制改革上下工夫。

关于精神支柱问题,这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中最根本、最深层、最重大、最迫切的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问题。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底线,包括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安全中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安全,而意识形态安全中最核心的又是精神支柱安全问题。我国目前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发展比较好,但软实力发展严重滞后。一手硬,一手软,这是最大的不协调,必须尽快解决。一旦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不能维系,其他成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我们讲文化自觉,首先是理论自觉,最为核心的是精神支柱建设的自觉。

对加快精神支柱建设,解决人们的信仰信念问题,党中央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党的各级宣传部门和思想文化界、理论界的同志们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忽视马克思主义、道德滑坡等现象。但是,这方面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例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拜物教仍然十分盛行,在金钱面前,有的党员干部丢掉了党性,甚至堕落为犯罪分子;有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享受着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待遇,却对党和人民失去信心,把希望和后路寄托在外国。这些都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支柱建设造成了恶劣影响。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弘扬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光靠宣传系统、思想理论界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形成党委、政府通力合作的、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体制。比如,应当给宣传部门更多的支持,赋予其更大的权力,把宣传工作与社会福利、救济、互助、慈善等事业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条块分割的相关机制进行整合。同时,应当大力加强精神支柱的物质载体建设,把“软实力”做“硬”。例如,建立马克思主义文化馆、展览馆等,这需要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现有的机制和政策也需要适当改革调整。还应当把政治思想教育与干部的考核体制结合起来,使思想工作有制度上的抓手。

关于贫富差别问题。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严重的物质关系矛盾问题。孔子讲,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多由此造成。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最根本的是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根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实行了计划经济,但过分强调利益均等,导致了平均主义盛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这就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然而,必须看到市场经济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别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能采取革命时期的做法,而应当采取建设时期的做法。这就需要通过制定合情合理的制度、法律来解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党将面临丧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和人民信任的危险。现在,社会上仇富现象以及相关的恶性案件的不断增多就是这种危险的信号。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积极转变改革方式,变以往效率导向式改革为公平导向式改革,即在保证经济发展效率的前提下,加强公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科学性。应当破除改革方式上的教条主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完全正确的,但今天看来,就有局限性了。只有解决了公平问题、共同富裕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于党风不纯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的干部队伍和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党风问题,依然不容乐观,决不能掉以轻心。有的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有的还十分严重。这就败坏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使得我们党面临着执政危险。中央领导最近多次强调,要采取坚决措施,保持党的纯洁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相关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要整合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消极腐败问题。

当然,怎样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但上述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应当常怀忧党忧国忧民之心,积极研究问题,大胆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  ;  ;  ;  

坚持群众路线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_政治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