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论文

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论文

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杨武杰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

摘 要: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武术课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帮助,该文从武术精神本质、弘扬武术精神对高校学生人格品质的影响、公共体育课弘扬武术精神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现状从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和落实武术精神研究两方面,为合理、有效地弘扬武术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传统文化 传承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发展的未来,其精神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然而,现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过多的关爱,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的性格。已有研究显示,武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塑造人坚强、勇敢、和谐等意志品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该文通过了解高校武术课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同时,更为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理论帮助。

阳离子交换容量和交换阳离子是用来判断膨润土矿的品位和划分膨润土属型。测定样品的pH值,是主要了解膨润土形成时期的水介质环境及后期变化。

1 武术精神的本质

武术精神的本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整体为上”体现着爱国主义情怀,众多习武者用自己高超的武技保卫国家,用身躯捍卫民族尊严;第二,“崇德重义”反映出武术项目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第三,“止戈为武”体现着武术的文化内涵,为武是双方拳脚相搏的对抗,体现着竞争,止戈即是点到为止,也是对未来彼此行为的期待;第四,“自强不息”表现出一种面对困境依然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种不屈服、不言败的品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都在不同程度地缺失,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替代不了武术所拥有的深厚的文化与道德素养,这让武术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

2 高校武术课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

2.1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传承

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进化的惯性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是思想观念完善的关键期,也是道德品质提高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武术课传播武术精神,学生耳濡目染体会武德思想,建立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正确观念。通过灌输观念到形成习惯,让大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着生活中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变化,使自身修养得到提升。

2.2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我们熟知的习武者都是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卫祖国。因为武德教育中要求习武者的首要目标就是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样的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如少时投军抗金、精忠报国深受百姓爱戴的岳飞;又如遵循祖宗遗愿,克服重重危难收复台湾,捍卫国土完整的郑成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的武技高超,有的只是普通的习武者,但他们都在民族需要他们时秉存大义、勇往直前。课堂中,通过对学生讲解武者的事例,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也让其对爱国主义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3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

随着金庸、古龙等小说的畅销,学生对武侠文化中的为国为民、见义勇为的精神充满着钦佩。这些具有正能量的武侠文化,是武术文化的分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武术文化,可以培养其以身作则、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武术作为高校体育课的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生的推崇和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武德是每个习武者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然而,技术动作的学习是可以通过直观的讲解练习可以掌握,但武德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会,很难理解与把控,更不利于评价和考核。现今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武术精神的弘扬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2.4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舍生取义精神的传承

武术的学习,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谚语,这体现出武术练习的艰辛,通过长期练习,能够培养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训练中,教练员会利用严冬酷暑的天气进行训练,这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抵御特殊气候变化的能力,更能培养人持之以恒的毅力。

3 高校武术课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称取标准物质(GBW(E)100360)与每份待测样品各0.35g,同时设置空白对照与阳性对照(GBW(E)100360)各一个。每个样品加入5mL硝酸、1mL过氧化氢进行微波消解1h,消解液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过夜。待消解液挥发近干,以1%硝酸溶液洗涤消解罐3次,将溶液转移至25mL玻璃试管中,用1%硝酸溶液定容至25mL[6]。按照GB 5009.15-2017[6]设置仪器检测条件,上机检测,根据Cd标准液GSB G-62040-90配置标准曲线获得定量结果。

3.1 武术课教师缺乏重视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引领作用,而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重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对武术精神缺少系统化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教师自身对武术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个人素养偏低;其二,在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武术精神的衡量标准,因此在发现学生有武德缺失现象时也没有及时纠正。

3.2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中西方的文化在逐渐交融,两方文化在融合的同时也对自身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国外的很多运动都注重体能与核心力量的培养。武术作为技术性很强的一项运动,在授课时避免不了对技术动作教学的偏重,而忽略了文化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育,这些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武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3.3 关于武术课中弘扬武术精神的研究薄弱

干旱分区的指标与分区的等级单位有密切关系。一般高等级分区如全国一级干旱分区,以反映影响干旱及其灾害的地带性自然因素为主要依据;低等级分区主要以反映非地带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主导指标,较常用的是以反映水利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为主的社会因素指标来进行划分。

武术精神的传播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支撑,但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对武术精神教学研究相对薄弱,导致弘扬武术精神实践缺乏理论支撑和引导。这主要表现有两点: 一是研究视角有偏差。不少学者都对“武术精神文化”进行研究,但研究的落脚点都在武术的技能化方面。二是研究方法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在开展武术精神的研究中,多数从学校发展角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公共体育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武术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导致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较低。

4 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的对策

4.1 提高武术教师的文化素养

师资力量是武术精神得以弘扬的重要保障,各校针对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武术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其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强对武术课文化内涵的剖析,切实将武术精神和技术学习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与感受武术精神的本质、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4.2 落实武术课传承传统文化的研究

为了提高武术课中武术精神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在开展武术课教研活动时可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以获得更具指导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来推动高校武术课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在研究中,应突破西方体育运动思想的局限,对武术中的“武艺、武义、武德”等武术精神层面研究进行重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鼻内窥镜手术已经成为目前鼻科学领域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方法。如何选择鼻腔填塞物也是该手术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以往我院都使用凡士林油纱条进行鼻腔内填塞,虽然能起到压迫止血作用,但却存在头痛、鼻腔胀痛、鼻腔不通气和抽取时易出血等不足。2009年8月,我院鼻科采取PVF医用海绵对部分鼻内镜手术患者进行术腔填塞止血,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5 结语

武术课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两方面,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考核都应从理论和技能两方面进行,理论主要包括“武德”等精神层面。从校方角度来看,应重视武术精神的传播,明确支持和关系的态度;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思想观念和科研水平,建立良好的武术学科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5):75-78.

[2]郭玉成.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l-3.

[3]刘国立,赵瑜.武术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6(3):32-35.

[4]周大坤.探讨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177-178.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07(b)-0255-02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20.255

标签:;  ;  ;  ;  ;  

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