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波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节能减排已成了未来建筑施工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它迎合了现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及国家的倡导号令。建筑除了满足了人类消费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外还应满足社会绿色发展需求。节能减排是针对建筑施工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建筑施工中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建筑行业高效的发展,因此强化建筑施工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的步伐日渐缓慢。为了尽快渡过节能技术发展的瓶颈期,进一步强化工民建筑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要在设计、运行、管理等过程中更多地把节能减排考虑进去,引导建筑向绿色、环保、健康的轨道发展。
1 建筑施工节能减排作用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消耗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从经济的角度讲是要通过优化结构、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和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等途径,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以最小的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换言之,即减少企业对能源的依赖性,使高投入、高耗能,低价值的增长方式向低能耗的技术型、效益型的增长方式转变。同时,节能减排还有利于加快技术的创新,提升企业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 建筑施工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2.1优化施工方案,宏观调控节能减排
施工方案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宏观指导,科学的节能减排理念需要通过施工方案深入到建筑施工的各个不同层面,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作用。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工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材料是需要合理安排、有效利用的,这就需要施工方案对此做一个合理的安排,避免人力物力或材料使用冲突或闲置浪费。如果有安排不当的地方,必须马上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对因此引起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可以从宏观上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提高人力物力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2构建节约型工地
一直以来,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的都是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施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相对落后,无法有效适应建筑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在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应用后,原本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逐渐转变为节约型资源利用模式,节约型工地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过,在转变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了思想认识和施工方式的转变,也包括了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创新。在节约型工地建设中,必须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管理,应该建立起一套明确、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切实可行的标准和规范,对各种行为进行约。必须确保现场施工管理的组织结构、责任体系、管理制度等都被明确的纳入到节能减排体系中,建立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推动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承建单位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将节能减排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
2.3应用绿色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对能源的节约,还包括了对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绿色清洁能源包括了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相比较而言,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的限制较大,因此太阳能是建筑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在建筑施工中,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包括了供暖、照明以及日常能源消耗的供应等,而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巨大差异,在对太阳能技术进行应用时,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例如,冬季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应该发挥太阳能的热能效率,增加相应的保温性能,提升供暖质量,对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在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温热,空气湿度大,在建筑施工中,应该注重遮阳技术和通风技术的应用,在保证节能减排效果的同时,确保建筑功能的充分发挥。
2.4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建筑的节能减排施工必须重视对污染物的控制。其一,应该在建筑施工现场周边,设置相应的围护设施,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减少施工噪音和粉尘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其二,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各种边角料、碎石、砖块等,应该统一进行放置和管理,同时利用运输车辆集中运输和处理,避免随意丢弃的行为;其三,应该尽可能减少生产污水。建筑施工中,污水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这种废水呈弱碱性,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此,应该对混凝土生产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通过相应的净化处理,将其转变为可再生利用的自然水,重复用于施工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应该在现场设置相应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将用户车辆冲洗、路面清洗和泵管清理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用水或者车辆冲洗用水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的排放。不过需要主要的是,循环水不能用于混凝土的配置用水,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然后,对于自然水资源,如地下水、雨水等,应该设置相应的存蓄再利用系统,将原本应该直接排入市政管网中的水资源进行收集,经处理后用作建筑施工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5施工设施的标准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都需要用到大量的临时施工设施,包括安全通道、防护栏杆、临时仓库、配电设备等,而这些设施通常都是由施工单位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自行设计、加工和制作,不仅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且通用性差,往往每一个工程项目都需要重新制作,导致建筑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还留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对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对施工设施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从材质、结构、外观、规格以及性能等方面,对其作出明确的要求,这样,能够为现场施工管理提供巨大的便利,而且现场施工环境也更加整洁。在对施工设施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设施的周转使用问题,以便于拆装的定型化产品为最佳,确保其能够适应不同建筑的施工要求,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进行租赁或者购买,在有效提高设施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节约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便于现场施工管理。
2.6照明设备节能化
在满足建筑物必须的照明需要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污染较少但不影响发光率的电源。以此来减少能源的使用,并提高建筑物的照明质量,保护视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白炽灯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光效适中的荧光灯。用户在选择智能照明系统时,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太阳能较为充足,且无污染,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来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重视起能源的使用问题。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建筑施工环节的节能保护措施,从而实现更好的节能理念。
参考文献:
[1] 周元霞. 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价值探讨[J]. 科技与企业. 2016(05)
[2] 向旻. 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探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0)
论文作者:张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节能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能源论文; 太阳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