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新时期党建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新时期论文,党建论文,热点问题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不抓不行了”。这就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深层的思想理论问题,诸如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关系问题;坚持市场经济原则与坚持党性原则是否矛盾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宗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问题等等,经常困扰着人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廓清这些思想理论问题,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宗旨的内在统一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由于党内极少数人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而产生了追逐金钱、贪图享乐、以权谋私、脱离群众、腐败变质等丑恶现象,致使部分同志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继续坚持党的宗旨的问题产生了疑虑。有人甚至认为,党的现行政策所体现的市场经济下的物质利益原则与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是矛盾的,现在再坚持党的宗旨、强调和倡导为人民谋利益已不合时宜。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的宗旨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不仅不否认个人的物质利益,相反,它认为人民群众应当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一致,积极为争取自己的物质利益而斗争。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恰恰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谋求最大利益,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的具体行动,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种价值观是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根本对立的。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人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一切以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下的等价交换,实现每个人的最大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人们遵守社会主义的法律、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规范的市场经济运作,消除“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的宗旨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要把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建党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实践,证明了共产党人的信念、追求、动力、智慧以及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所从事的一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有了更好的条件。这就从主客观上要求党必须采取最先进最有利于人民的手段、方式、方法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积累和壮大社会财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总结,把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中共同的文明成果——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最佳手段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市场经济是手段,坚持党的宗旨是目的,手段服务于目的并保证目的的实现。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的宗旨在人民根本利益上的统一。为人民谋利益绝不是一句空话,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它必须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国家要富强,人民生活要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要繁荣发展,都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真正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才是确确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均衡机制、自动调节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使党的宗旨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宗旨在奋斗目标上的统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旗帜,是坚持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则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可见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党的宗旨最终统一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党的奋斗目标上。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既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又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保证了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提高,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监督管理下还有效地防止了产生两极分化,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宗旨实现。当然,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所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一个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还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这就必须正确处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党的基本政策,也是党的宗旨最根本的体现。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宗旨在坚持党的性质上的统一。一方面,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领导人民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是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它充分反映了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性。同时,这种先进的经济体制又是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又从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角度充分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地保证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有力措施和扎实步骤,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性,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本质。

二、生产力标准与党员标准的相容性

党中央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之一。党员标准是党章对党员的先进性、义务、权利的规定和要求,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体现。无产阶级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党员标准不能不受生产力标准的制约,并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二者具有内在的相容性。

一是生产力标准与要求党员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相容性。无产阶级政党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主义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最高纲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最低纲领,据此对党员提出的具体标准,也是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衡量党员的标准,就是要看他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因此,现阶段党员的标准是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生产力,是受生产力标准制约的。

二是生产力标准与要求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相容性。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和生产力标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直接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为了保证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人民利益标准的体现。

三是生产力标准与要求党员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相容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国家要富裕,社会各项事业要繁荣发展,都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真正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才是确确实实的为人民谋利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到: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就要带头不折不扣地执行,努力示范;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就要勇于否定,善于革除。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自觉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四是生产力标准与要求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相容性。党要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这些都是衡量党员素质高低的标志。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第一要素,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首先就要提高全体共产党员的素质,因为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党员素质的高低,对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极大。

生产力标准与党员标准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互相兼容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生产力标准就可以取代党员标准,二者又存在着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生产力标准与党员标准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生产力标准是根据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提出来的,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党员标准是根据党的性质、任务提出来的,是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二者运行的轨道不同,提出的依据不同,其具体内容更不相同。但这丝毫不否定生产力标准与党员标准的相容性。第二,二者的意义不同。生产力标准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指的是生产力标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不等于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一切工作的直接的唯一具体标准。根本标准只是指明了生产力标准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具体标准的关系,决不是说它可以取代一切具体标准。党员标准就是根据党的性质、任务以及党所面临的环境因素制定出来的,与生产力标准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三、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

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是两个不同范畴和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二者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

首先,党性原则和市场经济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相互统一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根本目标上的一致性。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目标,是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在根本宗旨上的一致性。党性原则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带领广大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社会。而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坚持这一党性原则的必然选择。三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的一致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坚持党性原则的根本体现。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是对体统观念的突破,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现。四是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上的一致性。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新时期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则要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共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乃是以很强的党性原则,模范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一种表现。五是在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性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六是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上的一致性。党性原则要求全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保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必须有健全的法制、规范的市场,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注重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所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然结果。

其次,党性原则和市场经济原则又有区别,它们各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一是两者在内涵上的区别。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党的建设相结合,集中全党的智慧而形成的党员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其内容包括坚持党的理想、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等。市场经济原则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法则,它不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追求效益等原则。第二是两者的归属和作用不同。党性原则产生并作用于党的政治生活领域,它适用于调节党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及党员个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而市场经济原则产生并作用于社会经济范畴,它适用于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第三,两者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标准是自我利益,以是否盈利作为行为价值判断的首要问题。而党性原则是以党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行为价值判断标准。

再次,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机制自身特性对于党员思想观念必然产生积极、向上、有利的影响,那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观念、竞争意识、效益观念等等,必将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一些僵化观念、封闭意识,对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也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如容易诱发人们追求金钱,追求享乐,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对于一些经不起改革开放考验的人来说,还可能走向犯罪道路。另一方面,坚持党性原则又是克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法宝,使人们能够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根本目的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与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从根本上说,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决策正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结果。因此,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不矛盾的,二者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和统一性。

第一,民主集中制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动力保证。一方面,坚持和真正做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就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及时正确地纠正在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使我们党能够充分发挥行动统一,战斗力强的组织优势,也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能够增进人们开拓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等等。

第二,民主集中制为市场经济提供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发经济,它既重视“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必须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各级政府的服务功能。这样,就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原则,以保证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中央、地方、部门、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之既能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能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更多的权力。

第三,民主集中制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决策保证。一方面,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新的宏大工程。它需要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另一方面,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决策范围和权力扩大了,要求更高了,决策的难度增大了。因此,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必须坚持党委的集体领导,依靠集体的智慧,依靠群策群力。

第四,民主集中制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法制保证。一是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要靠贯彻民主集中制制定出的各项法律制度去抑制和消除。二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也必须依靠坚持民主集中制来保证。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决克服和消除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党内外的监督,严格党的纪律,促进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也离不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五、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与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市场经济总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党内外自然也就产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能否继续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疑问。事实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阶级属性并不矛盾,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组织原则和最高纲领没有变。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宗旨依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组织原则依然是“民主集中制”;党的最高纲领依然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就从党的法典上规定了党的性质不能变,而发展市场经济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这是不同于其他国家市场经济的根本点,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第三,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不是以资本家为主体,而是以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主体;决定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保证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而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不断发展壮大,使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加巩固。

第四,发展市场经济是无产阶级政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最直接的体现。市场经济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实践证明它是目前为止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中最有效的一种经济形式。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造,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五,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并行不悖,最终还表现为更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保持。一是发展市场经济为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创造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促进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社会生产效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提高,社会财富就会不断积累和壮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将会大大改善,劳动者的积极性将会极大提高,这就为党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二是在党的强有力领导下,充分发挥全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党的政治纲领的需要,根据全体人民的利益需要,运用能够反映党的性质的经济政策,正确地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可能影响到党的性质改变的种种问题,有利于实现党的政治纲领,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标签:;  ;  ;  ;  ;  ;  ;  ;  ;  ;  

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