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活动 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明城市论文,人民满意论文,城市论文,全国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活动,是长沙市委市政府总结多年创建经验,结合长沙实际,于2009年作出的科学决策。其核心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市民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规范城市管理,把长沙建设成一个宜居宜业、民富民安的幸福家园。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这一活动有效地创新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内容和形式、模式和机制。
一、坚定了创建的决心。长沙2008年再次与全国文明城市擦肩而过以后,市委市政府针对“创建的旗帜还能打多久、创建的道路还能走多远”的疑虑,审时度势,决定开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活动。这是一个既源于文明城市、又高于文明城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作为实践科学发展的一个载体、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抓手、提升市民素质的一条途径、造福人民群众的一件实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理念,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0年,长沙通过制定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三年纲要、印发年度工作计划等文件,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创建工作会、迎检动员会和督战讲评会等会议,大力抓好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和典型宣传等工作,使全市上下进一步认识到,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二者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愉快和幸福。名称的改变,彰显了理念的创新,充分表达了搞创建既要拿到奖杯、又要赢得口碑的内在追求,从而更加坚定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搞好创建的决心。
二、赢得了创建的民心。市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人、城市发展的主力、城市文明的主角。只有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2010年,长沙坚持以市民满意为标准,认真推动各项工作。一是着眼于让市民生活舒心,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启动人民满意社区建设“3531”工程(两年内提质50个社区农贸市场,建50个社区公园,配套50个文体阵地,整修100条社区道路,让100个老旧社区实现物业化管理,100万以上市民参加社区教育),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2.33亿元,用于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位。大力推进四大行动,实施环境卫生治“脏”专项行动,出台《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分路段实施24小时、18小时保洁制度,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平台,推行城市管理城区月排名机制,对排名第一、第二的奖励100万元、50万元,提升了城市管理常态化水平;实施公共秩序治“乱”专项行动,以建设食品安全城市为载体,强力整治市场经营秩序,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创建,组织“百企千店践行道德承诺”活动;实施窗口服务治“差”专项行动,从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投诉处理、公众评价四个方面,重点对风景园林、公交、出租、长途车站、医疗、公共文化、交通、工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10个重点行业进行季度文明指数测评,提高了各类窗口的服务水平;实施环境保护治“污”专项行动,建设8座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实现全截污、全处理,强力整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长沙城区污水处理率和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和90%以上。二是着眼于让市民办事顺心,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将《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中的有关内容细化、量化为100件让人民满意的实事,向社会公开承诺,实行项目化、倒计时管理;整治交通违法、加强交通管理,启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参与“畅通工程”创建,以单月的11日、双月的22日,开展排队日、礼让日活动和交通文明指数测评;组织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督查,重点对城区中小学校周边进行地毯式排查,强力推进“扫黑网”“建绿网”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三是着眼于让市民学习开心,大力提升市民素质。从“千所学校、万名教师、百万市民素质提升大行动”到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三年计划,长沙充分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管理的规范作用、文化的熏陶作用、舆论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基础性阵地、学校主导性阵地、行业特色性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团员和志愿者的劝导示范作用,将市民教育经常化。以“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争做文明有礼长沙人、评议身边十大不文明行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红色服务月等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爱心门铃”工程,举办第八届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评选身边好人和优秀志愿者等工作,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教育;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爱国歌曲大家唱”和“全民诵经典、书香满星城”全民阅读等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乡村少年宫、绿色上网场所等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发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作用,举行“书香伴我成长”校园读书节、“第二届未成年人成长论坛”,组织“感动长沙十佳少年”评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让广大市民真切地体验到创建是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从而得到了认可,赢得了民心。
三、突出了创建的重心。文明创建,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干部群众最担心瞎折腾,最反感图虚名,最害怕摘形式。只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久久为功、常抓常新。这是创建重心之所在,没有制度保障,创建就会走样变形。长沙着眼于长效和常态,不断创新抓手,完善机制,有效地巩固了创建成果、提升了达标水平。一是创新测评机制。制定了城区、县城和窗口行业年度和季度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实行定期测评讲评,公布排名情况。实行窗口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推出城市综合管理月排名机制,实行乡村环境清洁行动专项督查和环境卫生“十佳”“十差”乡镇排名,组织文明交通指数测评,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创建工作不断向精细化、常态化迈进。二是强化督查机制。分窗口行业、区街社区两个大组7个小组进行反复督查,开展专项督查60多次,编发《创建督查通报》310多期,组织城区交叉检查、文明指数模拟检查20多次。长沙晚报和长沙新闻频道开办“市民巡访找差距”“测评之后看文明”等专题专栏,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将创建工作纳入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的绩效考核,在城区考核中占比达10分,县城考核中占比5分。三是巩固共建机制。深入开展“共创共建”活动,召开省会共创文明城市经验交流会,省委书记周强亲自动员部署,极大地调动了中央和省驻长企事业单位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省会共建联动呈现新的局面。继续将县城纳入文明指数测评,开展各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城乡一体化联动。实践表明,以科学的测评机制强动力,以有力的督查机制抓执行,以完善的共建机制聚合力,文明创建才经得起上级的严格检查,经得起历史的长久检验,经得起人民的全面检阅。
四、增强了创建的信心。在一年的创建过程中,长沙的文明创建捷报频传,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2009、2010年的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长沙分别名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4和第5名,并在同期进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名列全国第3名。全市成功推荐了2人人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共有3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传承信仰,红歌颂党”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大型活动相继在长沙召开和举行。同时,长沙先后人选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和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和民生满意大奖。长沙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并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示范城市、全国畅通工程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接二连三的荣誉,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长沙的文明创建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绩,更清醒地感受到了逼人的形势,长沙正在以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的创建精神,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