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思维的脚手架论文_,温宇

厦门市金鸡亭中学 温宇 361009

摘要:课堂提示性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沟通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度和课堂生成结果。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生成有效结果,就需要借助课堂提问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提示性问题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是建立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课堂问题的难度和时间,最后,综合应用学生的反馈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示性问题;策略

现今数学课堂的概念课,大多数教师仍因循守旧地以“双基”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思维度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但若课堂问题过于开放性,又会使学生在思维方面茫然无措,对课堂研究也难以深入。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中,通过有效性课堂提问不但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更能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培养中,让学生形成系统有效的逻辑思维,从而真正提高他们内在的数学素养呢。接下来,本文将以一节初中数学概念课的二节同课异构为抓手,比较探索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示性问题和方法。

基于研究的目的,笔者试上了一节几何初步概念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第三课时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这节课在初中数学几何中,刚开始涉及到几何推理证明,在几何初步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可研究性。

针对这节课,笔者尝试了二节针对此概念课的同课异构,来进行对比研究。

思路一,基于双基进行教学,测重于教师讲,学生听和练,并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有所思考,主要提示性问题有:

⑴问:教师用∠1与∠5给出同位角概念.

问:请同学们找出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其它成对的角。

⑵问:教师用∠3与∠5给出内错角概念.

问:请同学们找出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其它成对的角

⑶问:教师用∠4与∠5给出内错角概念.

问:请同学们找出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其它成对的角

思路二的提示性问题改为:

⑴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了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4个角,请同学们回顾,所形成的这些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优点:类比进行知识的横向迁移。引导学生关注角的顶点不同,思考不同顶点两角有哪些关注点,提示学生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是什么。

⑵问:不同公共顶点的两角位置有哪些情况?由于不同顶点形成的两角有很多。怎样不重不漏的写出所有情况。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1的:∠1与∠5,∠1与∠6,∠1与∠7,∠1与∠8……

优点:让学生经历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寻找图形中不在同一顶点的角的两两组合的办法,与思路一相比,多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问:学生将不同顶点的两角的各种情况的基本图形剥离出来,并画出图形

以∠1与∠5为例(这种情况做为教结构,其他情况做为用结构)

请同学们将剥离出来的某个角的位置用语言描述,并分类。

优点:与思路一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概括、剥离、提炼出八角两两组合的基本图形。这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技能。

缺点:因为要经历观察、剥离的过程,且图形很多,学生第一次尝试剥离图形,一次性把所有大问题都抛出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耗时。后面的语言描述和分类也很混乱。

针对此点,教师可改进提示性问题:

改进⑶问:把∠1和∠5从主图中分离出来,同学们观察它们的位置构成形如什么英文字母?

请同学们观察∠1与∠5的基本图形,有哪些图形与它是类似的,请找出来。

∠1与∠5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能够把它们的位置说清楚?

优点:如果不改进,一次性将所有情况都剥离出,并一起进行分类和描述,会使得描述不完整,分类过程复杂耗时。通过改进提示性问题,整个同位角的结构通过一点步的引导,都可以做为教结构,使学生掌握了用文字语言描述图形语言、分类。最重要的,知道了要从什么方向来研究。

⑷问:观察图中还有类似的图形吗?请同学们将其它类似的图形分类整理,请尝试用语言概括描述你分类出来的角的位置情况。

我们发现,这样设计一节课,学生首先通过第一个提示性问题,知道自己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然后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有启发性的问句、提示,最终启动与推进思维的小船.得出结论。使一节课变得丰满、生动、有趣。

要设置好一节课的提示性问题,能够让学生逻辑严谨是教师的追求。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层层把控,一点一点引导,其次,要注意问题的深层次性和思维度。所提问题尽量精简并且高质量,防止问题过于繁琐。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意识。好的提示性问题,可以使学生们经历观察、归纳、类比、实验,联想,猜测,矫正与调控等方法最终得出结果。几何概念课可以通过提示性问题的引入,使学生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再经历有序罗列、观察描述、辨析分类等过程,最终独立解决相关概念内涵。使课堂内容丰满有趣。教学目标突出,并可以很快收集到资料,从而轻松化解重难点。

教师的提示性问题对思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越大,学生的认知就越深,反之也成立。所以,若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的难度最好是由浅入深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认知度。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节第二课时,提示性问题就可以设置为:

⑴问:请同学们画y=3x的函数图像。并回顾,一个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有几种表示形式?(代数表达,图表,以及图像形式)

⑵问:现在给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请同学们用表格方式表示出来。并回答,从表格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⑶问:请同学们用图像形式验证一下你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综上,可以发现,上好一节课,问题的提示要力争以学生的发展性为第一要务.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问题引导,都要力求有思考、有深度,立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一节生动的成功的数学课,要研究教学,理解教学,再问题:“提问”是为了“不提问”,“提问”的最终落脚点永远是“思维”,是“学”。

[参考文献]

[1]李鹏,傅赢芳.论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4):97-100

[2]张有德.“数学双基”问题的相关研究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28-30

[3]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温宇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搭好思维的脚手架论文_,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