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债务、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_赤字率论文

公共债务、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性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债务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3)04-0083-08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为有效刺激经济平稳增长,中国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政策取向,有序有节地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积极扩大公共债务规模为财政支出融资,以便有效地提高总需求,快速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中国国债发行额达到1.78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审计署在2011年披露的地方债务情况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两者相加,2010年中国的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达到43.32%。虽然,通过增加公共债务实行财政扩张能够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但长期实行财政赤字政策,会对财政造成较大的偿还压力。特别是在经济受到较大外部冲击时,会导致公共债务难以清偿,引发财政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国债限额上限风波等一系列典型的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事件已广泛引起人们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担忧。

一、相关文献述评与概念界定

(一)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评述

财政可持续性是指在一定规则、制度的约束下促使政府的收支行为达到一种均衡合理的发展状态。在分析财政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中,大量文献主要关注于不同预算规则约束下财政是否达到可持续状态(即政府债务规模合理、低风险),进而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

基于平衡政府预算假定,Turnovsky(1995)分析指出,由以公债融资为来源的公共投资的增长显著地提高了平衡增长率,但从长远来看,公共资本会激励投资,公共债务不会影响资源分配,因此,不会出现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但这种引入公共债务的经济增长模型通常通过预算规则来约束公共债务规模,以排除财政风险的发生。因此,Greiner等(2000)比较了不同预算规则下的长期经济增长,发现相对宽松的预算制度将导致更高的公共债务与总产出的比率,同时得到更低的平衡增长率。Blanchard和Giavazzi(2004)也认为,相对于较严格的赤字或债务规则而言,黄金财政规则(Golden Rule)即允许政府发行公债为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融资(但必须保持经常性预算的平衡),不仅有助于解决公共物质资本投资面临的资金约束问题,从而避免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而且有助于增强预算和政府债务管理的透明性,遏制政府借助各种隐性担保为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进行融资的行为及其对金融体系和财政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Agénor和Yilmaz(2006)借助一个典型主体跨时优化模型,发现原始赤字规则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政府财政状况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国内,贾俊雪、郭庆旺(2011)则通过一个两部门内生增长迭代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不同财政规则下,财政政策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特别是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从长期来看,原始赤字由税收收入融资,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和债务利息支付由发行国债融资的财政规则,更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和改善政府财政状况,但中央政府应审慎对待大规模债务融资,以避免过度的赤字规模导致经济均衡稳定性的弱化。

除了通过预算规则对政府公共收支加以约束外,许多文献基于财政可持续性对政府公共收支进行约束,进而研究公共支出、公共债务以及财政可持续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Annicchiarico和Giammarioli(2004)、Moraga和Vidal(2004)基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各成员国的财政调整实践,运用内生增长迭代模型指出,严格的赤字或债务规则对于确保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和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Greiner(2007)在可持续债务的假定下将公共资本和公共债务引入内生增长模型中,认为,如果基本盈余是累积债务的一个至少为线性的正向反应函数时(Bohn(1998)证明这时公共债务是可持续的),平衡增长率对上述反应系数是敏感的,基本盈余对累积债务的反应越强,经济将越快地收敛于平衡增长率。而且,在基本盈余对累积债务有很强的反应时,以债务融资支撑的公共投资的增加会降低平衡增长率,因为公共债务增加的反馈效应超过了最初的公共投资增加量。

由于缺乏对财政可持续性进行度量的指标或变量,目前对于财政可持续性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很少,主要的一个思路是Gong和Greiner(2001)给出的,其在Greiner(2000)的基础上,提出将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作为公共债务率的函数,分析公共债务负担率对赤字的经济效应:对于单个国家,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是不明确的,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状况越差的国家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越明显,同时,公共债务对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对于整个欧盟,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有明显负效应。

而国内对财政可持续性影响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献很少,大多是直接对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结论大多承认合理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存在正向促进效应,并通过公共投资达到(贾康、赵全厚,2002;王维国、杨晓华,2006;何志永,2008)。这类实证研究并没有就中国财政可持续性(一般认为应以合理的公债规模为标志)对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二)财政可持续性状态的评判标志界定

世界银行的国家政策及制度评估计划(Country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Assessment)给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财政可持续性定义:“如果在给定的融资成本下,……财政政策不需要通过重大调整仍然可以保持(对债务的)足够偿付能力,那么财政是可持续的。”换句话说,财政可持续性是一国或地区历史、现在和未来财政质量的重要描述和判定,它是指在一定规则制度的约束下,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果达到这样一种帕累托的发展状态:政府财政收支的任一重大改变都能确保政府胜任任意重大的内外部冲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具体而言,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政府财政保持适当的债务规模和合理的财政收支结构,并确保二者存在适当的对应关系,以有效持续地促进经济合理增长。

首先,财政可持续性是一个时期性判断。财政可持续性不是仅由一两年的财政状况做出的判定,而是依据历史、现在和未来较长时间段内的财政状况进行综合考虑衡量分析得出的。因此,在实践中,不应仅就某一两年度的财政数据就直接得出财政是或非可持续性的判定,而应综合考虑财政历史发展水平、现在财政收支水平和未来财政收支潜力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这些方面均受到过去、当期和未来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更有必要详细定量分析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机制。

其次,财政可持续性是在一定财政制度和规则约束下财政资金运行的结果。不同时期内财政规则的变动,即财政政策强化或者弱化约束控制力,都会改变政府的收支行为选择,从而导致政府财政整体的可持续性判定。因此,在实践中需要考虑到不同财政规则对财政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

再次,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志是政府合理的债务率和适当的财政收支结构。债务率的合理水平不仅是维持政府当期财政流动性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政府未来财政安全性的重要保障;而合理的财政收支结构更是确保财政资金具有稳定流动性和高度安全性的重要体现,并且这两方面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和载体体现。因此,在现实分析中,这两方面标志是直观和理性分析判定财政可持续性与否的重要依据,只有二者共同出现时我们才认为财政是可持续性的。

最后,上述两个重要标志存在一个最优的对应关系。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判定标志不仅仅是存在与否,而且合理的债务率和适当的财政收支结构二者必须是存在一种较优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随机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是判定财政可持续性与否的重要本质。只有组合内关系构成稳定均衡时,才能使政府财政在较长时期内有效应对经济的各种内外部冲击,以持续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

总之,财政可持续性状态不仅是衡量政府财政质量的判定标准,而且影响着刺激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故在实践中就财政可持续性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不应该单纯考虑财政政策本身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应同时关注财政状况质量对刺激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二、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机理分析

(一)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的一般关系描述

基于财政可持续性概念及其内涵的解读可知,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不管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都存在着极强的互动影响关系。

在短期内,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体现于实施凯恩斯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其中,持续扩张的公共支出引发财政不平衡并导致公共债务不断累积,而公共债务在短期内可通过总需求扩张产生短期的经济增长效应,且可以通过公共债务融资支持的公共投资外溢效应对长期潜在产出产生增长效应。在公共债务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也在影响着政府的债务偿付能力,也即财政可持续状况。这种由公共债务支撑的公共支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以及政府干预经济职能的不断加强在短期内有力地支持了公共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即在不违背可持续性原则的基础上,财政的非常规变化在短期内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在长期内,由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可知,公共支出成为除了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因素之外的重要因素被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成为能够有力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路径的又一重要变量,而公共债务作为公共支出融资的主要途径,在长期内公共债务肯定借助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长期影响。正是由于财政可持续性是与公共债务偿付问题天然相伴而生,故财政可持续性对经济增长自然存在影响效应,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对财政可持续性也存在影响效应,这就使得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问题。

(二)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关系的机理图解

基于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的紧密联系可知,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政策的变动决定财政可持续性,进而通过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改变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布局、积累和转化,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又对上述财政变量产生影响,即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反过来影响着政府公共收支状况和对公共债务的偿付能力即财政可持续性状况。二者的具体相互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机制

在一种层面上,政府通过调整公共收支和公共债务的时期分布、匹配程度以及规模结构等措施改变财政可持续性质量,以此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对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逆周期和自动稳定功能,进而达到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财政可持续性的第一条件是要求政府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在长期内必须合理化、匹配化和发展化。这就要求政府在经济调控管理过程中,根据市场形势的不同需求,可适当变动财政收支状况即政府盈余结果,改变财政可持续性条件的强弱约束能力和时期分布,进而充分发挥不同财政政策内容对经济的影响功能。另一方面,财政可持续性还要求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的适当性和合理性,并借助政府债务的变动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政府债务是政府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而对公众的一种财务承诺,这种承诺的数量和结构不仅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非常必要的资本支撑,而且在声誉上体现出政府治理的有效性。而财政可持续性要求政府在适当时期适当增减这种承诺的数量和结构,并持续要求政府能够按时兑现相关承诺,以改变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国内外配置和政府的国内外信誉能力、市场经济环境质量等,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实践中,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通过增发债券筹集资金,增加公共投资、科教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暂时改变财政可持续状况,即弱化财政可持续性条件的约束,充分利用公共支出、税收优惠等的较强生产性和外溢效应,带动私人投资,增加知识积累,有效提高人力资本和整个社会的资本边际报酬率,从而不仅能够在短期内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一定的物质和资本基础。而当经济繁荣时,则反其道而行之,严格遵循财政可持续性的强约束作用。经济平稳时期则尽可能保持财政收支的匹配性和增速的稳态化,即大体符合财政可持续性要求,从而有效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在另一层面上,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影响着财政的可持续性状况,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公共收入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促使经济规模扩张,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企业利润上升,从而使税基扩大,在既定税率下税收收入得到增长,从而增加财政盈余,改善财政可持续状况;其次,在公共支出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也引致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这将使得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规模减小和结构优化,进一步增加财政盈余;最后,在公共债务方面,经济增长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体对债务承受能力的增强,利于政府偿还债务本息,减少债务规模,另一方面也降低政府继续增发债务的动力,从而降低了政府的偿付债务风险,以保持财政可持续状况的优化。

(三)财政可持续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国发展形态概述

基于不同标准对财政可持续性条件的判定和检验,国内学者基本上认同在较为严格预算规则约束下,中国一直保持着政府财政的可持续状态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张旭涛,2011;杨宇、沈坤荣,201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政府的财政政策取向也发生了几次重大调整,但财政总体上一直保持着可持续的发展状况。1993年之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收支行为来实现,且奉行收支平衡的原则,因此,政府的公共收支受到严格限制,财政赤字的年份极少,1978-1993年,平均名义财政赤字率仅为0.779%;同时,政府举债规模存留量都非常小,1993年债务负担率仅约为5.83%。而同时段经济保持年平均16.38%的速率在发展。但从1994年至今,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经济危机和财政政策多次轮转变化,政府仍然有条件地遵循着收支平衡原则,借助适度的财政收支规模和有节制的发债来影响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政府名义公共赤字水平仍保持1.37%的年平均水平,2010年名义债务水平约为19%左右,远低于欧盟的相关标准,而同期中国经济仍保持15.6%的增速。

那么,长时期来基本处于政府融资规模适度与财政可持续性的状态,对中国经济增长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助推作用?其运行规律如何?有何启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研究说明。

三、中国财政可持续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财政可持续性不仅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系列因素约束下保持合理财政行为的一种较优状态,同时,其与刺激经济增长内生存在着较强的动态双向影响机制。而这种影响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如何影响?中国的经验数据可以提供一个分析财政可持续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的较佳样本。下文将采用中国相关数据,参照Greiner(2000)提出的一个分析财政可持续状况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思路进行实证分析。

在Greiner的理论分析中,假设财政赤字对总产出会存在一个正向影响,而随着可持续状况也即公共债务率的上升,这一影响程度逐渐降低,甚至可能会变为一个负向的影响效应。因此,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以公共债务率作为财政可持续状况的代理变量检验财政赤字对总产出的影响效应,是依赖于或者独立于这一变量即总产出对财政赤字的回归系数是否为公共债务率的一个函数,以此来研究财政可持续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一)指标选取和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

由于1978年以前没有正式发行国债,因此本文选取1978-2010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0)。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缺失,以国债余额作为公共债务余额,所有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折算为实际值,通过方程(1)获得。由于财政赤字中的债务利息支出来自于公共债务的累积,为避免对公共债务余额的重复计量,需要从财政赤字中剔除债务利息支出,得到基本赤字,2005年以前的公共债务余额数据应用尹恒(2007)的方法进行估计得到,2005-2010年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分别将基本赤字与公共债务余额除以当年GDP,得到基本赤字率与公共债务率,如图2所示。

(三)实证过程和结果分析

1.数据的初步分析

如图2所示,除1989年和2007年的异常点之外,中国公共债务率与基本赤字率基本上保持着稳定的同步变化,并且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倡的通行标准相比,中国的基本赤字率与公共债务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基本上可以认为中国财政处于一种可持续性的状况,长期内并没有较大的财政风险。同时,在样本期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率1与基本赤字率也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去掉趋势后计算可得的经济增长率2曲线更与基本赤字率曲线处于相同的发展变化趋势。综上,可初步认为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稳定的相关影响机制。

2.平稳和协整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经济增长率、基本赤字率和公共债务率三者的长期影响关系的存在性,需要对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在5%的置信水平下,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非平稳序列。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三者长期协整关系是否存在。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可判定这三者之间在长期内有且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在长期内,中国的基本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对经济增长有着较为稳定的长期影响。故可将上述变量放入上文设定模型中做进一步检验。

3.估计结果分析

进一步采用Eviews 7.0软件对上文三个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在将(·)设定为三次多项式的模型1中,只有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将(·)设定为二次多项式的模型2中,除常数项外,其他变量的系数都通过了至少为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而在线性模型3中,基本赤字率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三个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和方程显著性结果都显示良好。

从回归结果可以知道:

第一,三个模型的系数值基本为正,说明不管在线性假设还是非线性假设下,1978年以来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与大多数文献的实证结果相一致。说明保持长期较低、平稳的基本赤字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强的促进作用。

第二,比较模型1和2相关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模型2的各变量和模型整体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故舍弃模型1,选择模型2估计结果。模型2估计结果表明上文设定的财政赤字、公共债务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关系机制是成立的,即中国财政赤字的经济增长效应与政府的公共债务水平息息相关,并且二者以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的趋势发生影响变化。

图3 模型1的估计值

图4模型2的估计值

第三,从模型2的估计图(见图4)可以看出,(·)对公共债务率的函数关系形式整体呈现为一个倒U型的变化趋势。说明中国的财政基本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随着公共债务率的持续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这意味着在公共债务率较低时,财政赤字的扩大可以推动增长,且在公共债务水平达到一定值(本文估计为11%左右)时,财政赤字的经济增长效应达到最大,当公共债务水平超过该值时,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开始逐渐降低,甚至为负。这就从另一层面上证明中国财政赤字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公共债务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着一个最优的组合关系。

第四,的斜率反映公共债务水平对财政赤字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变化程度。观察可知,的斜率先为正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至0,使达到最大值,后其斜率变为负值并继续减小。说明随着公共债务水平不断增加,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推动作用在不断下降。在公共债务水平较低时,较低的财政赤字水平能够极大地刺激经济增长,并且这种刺激作用随债务水平的增加在不断下降。这说明中国长期的低债务水平为政府财政赤字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提供了充要的背景条件,相比之下,这也可能正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之一:过高的政府债务使得赤字政策并没有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因此,实践中应该确保债务水平和财政赤字水平在图形抛物线左半部分区域内,使财政赤字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通过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相关影响机理的探讨,运用中国公共债务数据实证分析检验财政可持续状况对刺激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稳定低位的财政赤字仍然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今后的财政政策选择上,一定要确保财政赤字处于长期低水平状态,以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合理的债务水平是有效发挥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的重要保证,并且二者存在一个最优的组合关系,使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因此,在实践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制造赤字刺激经济的过程不仅要保持财政赤字规模合理,还要考虑到政府当期的债务规模及其水平的高低程度,并且寻求二者保持一个适当的组合关系,使财政保持可持续性,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稳定合理的债务水平仍然是刺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在扩大政府债务发行和完善政府债券市场的同时,必须保持谨慎稳步增长的态势,避免政府债务的急速扩张,以避免像日本和拉美国家那样落入经济发展中的债务陷阱,而应该在存在其他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背景下,适度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保留适当赤字空间,基本遵循平衡预算规则,充分发挥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的作用。

总之,在后危机治理时代,各国政府纷纷通过出台相关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不应仅仅通过单纯人为地制造财政赤字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还应该关注政府自身的债务水平(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在保持政府较优债务规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财政赤字水平,这不仅能够防范财政赤字无节制扩张所带来的财政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刺激经济,提高政府未来持续的债务清偿能力,从而确保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

标签:;  ;  ;  ;  ;  ;  ;  ;  ;  ;  ;  ;  ;  ;  ;  ;  

公共债务、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_赤字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