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企业审计工作;现实出发点;实践阐述
1企业审计工作的现实出发点
企业审计工作的现实出发点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方案以及行业特征需求反应的结果,内部出发点反应了企业审计的本质要求,并能够反映企业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
一般而言,企业审计工作的现实出发点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审计的本质出发点,这能够体现不同企业审计工作的本质职能;第二层次则代表了企业审计的现实出发点这是企业本质出发点的现实体现,以更加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推动企业实施更加科学的审计工作;第三层次是企业审计的项目出发点,这是由企业现阶段具体开展的项目与其出发点共同决定的。
1.1企业审计的本质出发点
企业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其具体的方案与流程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来自企业内部流程管理,职责分工,产品转型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企业审计的本质出发点决定了该企业审计工作的主体发展方向,也体现出现代化企业审计体系与传统审计工作以及企业管理工作的差异。因此,在制定企业审计出发点的同时,应当努力体现审计工作的本质。一般情况下,保证并促进企业经济职责履行的绩效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审计工作本质要求,对企业其他的内部管理出发点起到了带领性的作用。
1.2企业审计的现实出发点
企业审计制定的本质出发点需要在积极的实践中得以实现。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工作的进展都需要企业专业财务审计人员的推动,在企业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是企业实现神审计出发点的主体。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审计主体也应该从宏微观层次进行细分。不同部门的审计人员拥有不同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理论知识结构,在制定审计任务时各司其职,有不同的关注点与实施方案。因此,需要各个审计人员协同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审计方案。
1.3企业审计的项目出发点
企业审计的项目出发点根据不同的项目主体会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全部都围绕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开展,旨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带来更多的效益,对该出发点进行制定时,应当考虑出发点本身是否符合国家对于该类行业的相关法律政策要求。企业审计的项目出发点应当以自身的项目为出发点,监督并有效推动企业积极实践政府政策,强化企业经营项目的合规性。
2优化企业审计工作的实践措施
2.1审前准备阶段
一是开展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是内部审计全面开展审计工作的契入点,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对被审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和编制其基本情况、近年外部审计和检查情况及财务状况等内容。
二是收集整理政策法规。审前,审计组根据被审单位提供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会议记录、合同文本等内容,汇同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整理成本次审计项目应该遵守的审计依据,确保审计组成员依法审计,引用审计依据准确一致。
三是选优配强审计组成员。业务素质过硬和组织协调能力优良的主审能够有效控制审计项目进度和质量,我们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一般由专业能力较强的审计派驻办主任担任项目主审;此外还要合理搭配审计组工作成员,人员由审计处统一安排,主要在全省审计、财务及相关部门中抽选,未来计划从业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等专业部门抽选人员,以此弥补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空白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现场审计阶段
一是编制个性化审计方案。实际工作中,在综合考虑审计项目重点及高风险领域、被审计单位审前调查结果、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点等因素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审计项目量身打造个性方案,明确审计分组、每组风险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审计方法和查看的文件资料等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发现的具体问题对审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不断优化,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此外,还要根据审计组成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在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效的同时,为审计人员增加实战经验、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二是机动灵活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常用的内部审计方法包括检查评阅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抽查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询问有关人员和执行分析性复核等。在具体工作中,最好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互相证伪,做到准确发现问题及发现问题准确,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项目工作质量。
三是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因审计人员及审计时间等投入有限,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全面细致审计检查比较困难,审计组聚焦高风险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程序繁琐、支出金额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事项进行重点抽查,既提高了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果,也大大减少的审计成本的支出。
四是注重审计沟通。一方面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有效的审计沟通,缩短审与被审之间的距离,减少审计成本,确保沟通有效;另一方面审计组也要加强内部交流;每天召开小组会议,沟通项目进展、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下阶段工作,确保将问题查深查透,必要时要调整审计方案及人员分工,防止重大审计事项遗漏。
五是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包含、相互依赖的关系。内部审计,能够起到着评价监督这一作用,而逐步完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中降低风险因素形成,实现坚持以风险为基本导向促进现审计项目工程高效进展。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专项工作高质量实施,还能够尽可能地将内部审计专项工作自身所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形成几率将至最小范围内。对此,需审计机构能够充分认识到这风险管理及内外部审计专项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审计专项工作的高质量进展。
2.3审计报告阶段
一是做好意见交换。既要尊重事实、坚持公正、在较短时间内按照工作程序与被审计单位完成审计底稿意见交换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交换等工作;还要掌握主动、讲情讲理,消除被审计单位的抵触情绪,让对方诚心接受审计出的问题,充分认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二是确保文档资料要素完整及形式规范。在审计信息化系统固化审计底稿格式,力争做到要素齐全、问题突出、依据充分;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特点,编写了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模板,确保在内容上做到简明扼要和结论明确。
三是推行分级复核机制。工作底稿方面,严抓质量控制,在审计人员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开展组长和主审两级审核;审计报告方面,为确保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实施了组长起草分工范围审计报告初稿、主审撰写整体审计报告初稿、审计处初审和修改审计报告、分组组长再次复核等多层级审核制,既保证审计问题定性准确,又防止审计人员利用职务不客观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
四是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提高部门间的联动配合,完善审计问责衔接制度,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结果。推动审计结果公告制,不仅把审计结果送达给被审计单位及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还在全省系统内进行了公开,提高内部审计的透明程度,强化内部审计的震慑作用。
3结束语
企业审计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优化企业审计工作的现实出发点,找准新定位,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颖,张强.企业审计目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审计月刊,2016(6):7-9.
论文作者:范翠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审计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出发点论文; 项目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