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规划论文_梁 敏

浅析城市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规划论文_梁 敏

梧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的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延续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骨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理论研究近年来也有了长足发展。但很多研究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一些基本概念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及价值加以描述并提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对策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城市建设得以快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旧城改造热潮,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到重要日程。尤其是在保护与发展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使之既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传统格局和文化风貌,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及价值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于1986年提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它们不但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也是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它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本质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而其能够相对全面地表达城市的历史信息,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色。同时,由于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于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矛盾容易协调,有利于完善地处理旧城更新中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作为旧城更新的一个分支,有其重要的意义。

二、背景分析

1、城市化与城市扩张。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0%,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面积、高度、密度的进一步扩张,对城市传统风貌的威胁进一步显现,而历史文化街区也将经受严峻的挑战。

2、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我国过去的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由于缺乏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识,用一般城市旧区拆建改造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破坏性改造,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固有风貌和形态受到严重破坏,更割断了城市历史文脉,也使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改造过程中毁于一旦。在当前城市进入快速发展和建设高峰时期,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创造城市形象,已成为邵阳城市建设重点。

3、经济转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转型期,土地制度由无偿划拨转化为有偿使用。受级差地租影响,城市中心区位地价往往较高,而我国现代城市大多依托旧城发展而来,导致处于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极不经济,隐含有较高的土地升值空间和房地产开发潜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面临效益上的压力。

4、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城市历史文化在城市特色与个性塑造、现代城市旅游等方面有着无形的巨大价值,通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旧城更新相协调,挖掘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研究

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规划根据街区历史资源特征,分类别、分等级层次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先要保护整体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因素,除建筑物还包括路面、院墙、街道、小品、河沟、古树等。它具体可细化为以下方面的内容:街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的保护、建筑高度的尺度与控制、基础设施的改造、居住人口及居住方式的调整、街区功能及性质的调整。

1、街区建筑的保护。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实践,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不同历史文化价值和风貌类型的建筑一般有保存、保护、整饬、暂留、更新等几种保护和更新模式。

2、街道格局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部道路的格局常常具有该地段乃至整座城市的个性。因此,街巷的整理和复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街区街道格局和肌理的修复还原历史环境氛围。

3、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度的控制是协调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的重要手段。和高度控制相联系,建筑物尺度和体量的大小必须和街道格局和空间相适应,否则会导致传统环境尺度的破坏,城市历史地段面貌的不协调。

4、基础设施的改造。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生活基础设施的条件,增加服务设施,保护现代生活的需要,同时开辟必要的居民休息、交流的场地,增加绿化等,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居民可以安居乐业。

5、居民人口及居住方式的调整。人民对历史街区住宅格局本身多数是称赞和留恋的,但必须迁走一定的住户以保证居民的居住面积,拆除自建房屋及其它构筑物,恢复住宅本来面目,以保护居住地段的精华,恢复和加强该地区的活力和生命。

6、街区功能、性质的调整。街区功能的振兴和充实,是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外实践中一般有功能保持与功能变更两种方式:一是保持原有街区功能并加以强化,二是调整与转换街区功能。

四、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

1、街区定位

规划将街区定位为:集历史、文化、旅游、商贸、生活于一体,古今交融、充满活力的多样性历史文化街区。

2、规划目标

(1)保护目标:

传承文脉,展现历史的真实场所——体现历史的原真性;

体味风情、感受生活的特色空间——体现生活的延续性;

商贸繁华、风貌突出的旅游热线——体现风貌的完整性。

(2)更新目标

交通顺畅,设施完善的宜居场所;

城景渗透,景观优良的人居环境;

功能复合,古今交融的多样街区。

3、规划原则

遵循“保护优先”的空间发展原则、“适度发展”的功能调整原则、“改善环境”的生态改造原则对街区进行保护和更新规划。

4、保护体系规划

(1)技术支撑。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保护规划的实施管理又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社会性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历史街区保护电子信息平台,应用电子信息系统。这既利于对历史街区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更新,同时又便于街区保护信息的查询、监督和反馈,提升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效率。

(2)体制支撑。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也涉及很多部门,而不仅仅是城市规划部门一方面的事,因此城市政府应当进行适时的组织、协调或设置必要的机构来进行统筹安排。

(3)法律支撑。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根本法律依据。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出台,具体明确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组织和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等。

结语:总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工程,任重而道远。历史文化街区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通过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组成一个多中心的、互动的合作协同结果,共同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启全,余凤龙,齐莉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与规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2]胡革,范晔.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策略探析[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3]姜妍.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形态的再生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

论文作者:梁 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浅析城市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规划论文_梁 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