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易渗漏部位
1 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重要性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渗漏问题较为常见,传统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渗漏预防与控制要求,如果不能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将会影响建筑工程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缩短工程结构寿命,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且渗漏问题会导致人们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不能保证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甚至会对企业的信誉度产生严重影响。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使用防水防渗技术方式,可转变传统的施工技术方式,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渗漏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确工程中的渗漏影响因素,合理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方式,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并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施工问题,采取科学的防水防渗技术方式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促进各方面工作的良好发展与实施。一方面,在工程施工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渗漏问题,引发建筑结构的缺陷现象,施工企业应用防水防渗技术方式,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修护处理,并创建现代化的施工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在施工中使用防水防渗技术方式,可从源头上解决渗漏问题,并提升防渗漏施工技术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在提升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先进的防水防渗技术方式,有利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工程的良好实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2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渗漏问题
2.1 屋面渗漏
屋面渗漏是建筑施工中的常见现象,其常具有渗漏面积大,破坏力较强的特点,若发生屋面渗漏,会影响人们居住的舒适度,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1)施工时,没有对屋面防水防渗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屋面质量有待提高;(2)施工设计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进行防水设计,没有针对房屋可能出现的渗水问题制定排水方案,屋面坡度等问题设计不合理;(3)施工时,防水材料选择不合理,质量存在欠缺,导致后期引起屋面渗水;(4)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不能满足屋面的防水需求;(5)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后期维护,房屋生长植物或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导致维护不到位,建筑屋面发生渗水。
2.2 外墙渗漏
对于建筑外墙,也是发生渗水漏水的重要部位之一。由于外墙是整个建筑物的重要外部结构,因此也是发生渗水漏水最为集中的区域,但由于外墙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中的外立面垂直特性,其多表现为墙面渗水及窗户渗漏水。外墙长期出现渗水漏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稳定性。
2.3 厨房、卫生间渗漏
厨房中有人们平时做饭、饮用的生活用水,自然有水管、水龙头的存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出现忘记关水龙头,造成渗漏。卫生间有淋浴、马桶、洗手池等一些用水的设施,存在大量的水管,水管之间联系复杂,而且装修的时候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通常把水管尽可能的装进墙里面,一旦发生水管漏水的情况就会引起渗漏。有些住户家里会安装浴缸,浴缸与地面接触的位置也容易发生渗漏。所以,厨房和卫生间的墙壁和地面是发生渗漏概率较大的两个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 外墙部位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应用
施工单位在进行外墙建筑时,应该遵守施工规范,强调施工工艺,发挥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的作用,来提升外墙施工质量,防止出现外墙渗漏问题。首先,要培训施工人员,掌握防水防渗透施工工艺,正确选择合适砌块进行砌筑,在砌筑之后对外墙缝隙进行及时修复,利用防水材料进行填充,针对外墙存留的缝隙进行平整和修饰,确保外墙缝隙得到修复的同时,保证外墙的美观。其次,还要对外墙表面存在的穿孔进行修复,利用砂浆填充穿孔,杜绝外墙渗漏的根源。
3.2 屋面防水防渗施工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保证浇筑材料不能结团或离析,否则极易滋生空隙。为实现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应禁止发生冷缝问题。在捣实时,要将振捣器垂直的插到混凝土结构内,还要保证振捣器插到上一层混凝土中,这样可保证浇筑的新一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能达到有效结合的目的,进而可防止裂缝问题的发生。开展混凝土养护操作时,表面水分蒸发会使得体积发生收缩现象,极易发生混凝土结构开裂现象,这样会大大威胁混凝土的耐久度与整体性,进而滋生裂缝问题。此时,必须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待到浇筑操作完毕之后,要等到收浆之后,及时开展洒水养护操作,还要保证用水和拌合混凝土所用的水一致,且持续时间控制在7d。
3.3 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在建筑地下室的防水施工中,结构自防水技术,主要是利用结构自身的特点,提高结构自身的防渗性能,实现建筑地下室的防水要求。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实现结构自防水功能。首先,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确保搅拌均匀,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一般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mm左右,且混凝土出厂与入模坍落度差值控制在30mm以内。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中,需要充分、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漏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要求,且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控制在2m以内。同时,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可分段浇筑,施工缝设置止水带。此外,在建筑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土种类,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材料,以降低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反应产生的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并可以根据防水要求,在混凝土混合料中添加满足施工要求的外加剂,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地下室墙体结构出现沉降裂缝而导致结构防水性能下降,需要在地下室墙体下部设置圈梁或过梁,从而在保障墙体结构的刚度的同时,并保障结构的防水性能。
3.4 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
为避免发生房屋施工防水防渗问题,应从施工阶段着手,做好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严格规范很是关键。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管道与设备的安装质量,加强对管材、配件与设备元件质量的严格管控,结构施工时,土建部门应参与其中,进而开展管道预埋与预留施工。给水管道施工完毕后,需要及时开展水压试验,试验时的压力要是正常运行时压力的1.5倍。安装完排水管后,需要开展通球试验,而卫生间相关洗涤设备施工完毕后则需要开展盛水试验。为增强卫生设备的防水效果,还应在卫生间墙面、浴缸、冲淋区域设置防水层,以增强防水防渗效果。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防水防渗技术已然成为现代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避免房屋建筑出现渗漏现象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强化施工设计,合理选择防水防渗技术,并对屋面、外墙、厨卫、地下室等易渗漏部位的防水防渗技术进行重点应用,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防水防渗性能,为居民创造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庭.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32-33.
论文作者:梁现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混凝土论文; 防渗论文; 外墙论文; 屋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