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黄婷婷

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接受手术治疗的4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引发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于观察组。结果:非层流室手术、接台手术、手术时间过长、有参观人员及急诊手术是影响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引发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策略,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put forwar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42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nd 44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formulate nursing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 the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Non-laminar flow room operation,stage operation,long operation time,visitors and emergency operation were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incision infection. The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related to incision infection in operating room,effective nursing strategi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Nursing strategies for related factors in operating room of incision infection

本文重点分析了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96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38.7±7.3)岁;手术性质:择期手术306例,急诊手术122例;手术类型:肝胆、胃肠外科手术158例,骨科手术107例,妇产科手术95例,泌尿外科手术68例。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接受手术治疗的4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29例,女性212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9.4±8.5)岁;手术性质:择期手术321例,急诊手术120例;手术类型:肝胆、胃肠外科手术163例,骨科手术110例,妇产科手术97例,泌尿外科手术7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切口感染诊断 依据我国卫生部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检查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切口状态,并将可以感染病例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统计确诊为切口感染的患者人数。

1.2.2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对照组患者所处时期为我院未实施手术室感染相应护理对策时期。我们成立专门小组,负责调查引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严谨的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动员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落实、实施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对照组患者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22例,分析其原因,非层流室手术、接台手术、手术时间过长、有参观人员及急诊手术是影响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3讨论

手术治疗是临床外科较常应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便是手术切口感染。同时,手术切口感染也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约占医院感染人数的20%[1]。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不仅降低了手术治疗效果,延长了恢复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费用,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影响严重[2]。相关文献指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死亡率远高于未感染患者,如患者切口感染情况严重,引发全身性炎症、败血症等一些列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倍增,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我们认为,手术室做为施术场所,围绕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是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关键。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做出如下总结:①患者在非层流的手术室接受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说明手术室内环境因素与切口发生感染密切相关。研究证明,在施术过程中主要的外源性细菌都是来自于内部的空气污染。尤其在手术的开始、结束阶段,室内细菌浓度、菌落量达到最高值,手术切口和操作器械落入细菌的几率增加,容易导致手术切口发生感染。而在层流手术室操作,利于控制、降低细菌浓度及微生物含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细菌感染的几率;此外,手术过程中手术室人员流动大、人员多也会增加室内细菌浓度,导致患者因空气污染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②接台手术与非接台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明显,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接台次数的增加使微生物在空气中含量与菌落量增加,加上接台的间隙涉及各类物品、设备、器械的更换与送接,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空气中粉尘、纤维、微粒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感染率。③手术所用时间延长,患者手术切口落入细菌的几率会相应增加,此外,手术器械在长时间的操作中也会受到污染,增加切口感染率;长时间进行创伤性操作,容易使切口局部发生肿胀、出血、创面扩大,削弱了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抵抗力,增加细菌侵入的几率。⑤急诊手术因为时间紧迫,患者的术前检查、评估不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了手术的可控性,与非急诊手术相比,急诊手术的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制定出以下护理对策:①重视术前检查与评估,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及全身情况制定手术方案,保证施术过程中不会因患者因素对手术造成影响;术前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各种可能引发感染的原发病,给予饮食等方面指导,增强患者抵抗力。②做好手术所用器械的消毒与存放工作,确保术中每一项操作都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存放手术器械的专柜需定期通风,保持清洁、干燥;术前检查手术设备是否运行正常,避免设备原因延长手术时间;尽量在层流手术室实施手术,减少接台次数。③术前给予患者适度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开展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诉手术流程、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手术效率。④医护人员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手术过程中人员调动有序,保证实施每项操作快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默契度,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手术进行;减少参观人员数量,控制人员流动性。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针对引发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策略,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香兰.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432.

[2]彭友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40-842.

[3]田娟,杨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6):563-564.

论文作者:黄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黄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