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相关分析&基于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横截面数据的分析_木材加工论文

福建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相关分析——基于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横截面论文,福建省论文,竞争优势论文,工业企业论文,规模以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成为我国沿海经济高速增长的省份之一。2004年全省工业产值为8856.52亿元[1] (P203),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1] (P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783.42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76.6%。如何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保持优势,是福建省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提高福建省区域竞争力的首要条件是提高其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集群是推动工业化的有效动力,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福建省的产业集群产生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于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关系中,有学者证实浙江经济的实力和活力与浙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 (P2)。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的差异性,客观决定了中国的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极为不平衡,而中国区域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归根于各地区制造业区位商不断分化的结果[3]。关于区位商的计算,可以为政府在很多方面的政策提供依据,例如:为了反映一个地区(四川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的动态化,使用了不同时点上的数据,按照时间序列,求出不同年度区位商值以进行动态比较[4];结合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各行业区位商的计算与分析,得出某地区(广西)的那些行业具有一定优势的地方特色的产业经济[5];还有学者给出了按聚集变量系数值排序的分行业的回归结果,得出产业集聚和市场规模决定了FDI的区位选择,几乎所有行业都表现出正向的聚集效应,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等部门的FDI聚集倾向最高,政府应该集中资源促进这些行业的外资企业形成聚集,产业聚集的连带效应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引资效果;而塑料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部门的FDI聚集倾向最弱,甚至没有表现出显著聚集倾向,对于这些行业而言,促进聚集的引资政策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6]。国外也有学者曾对法国境内的FDI聚集现象进行过实证研究,发现计算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中的FDI具有很高的聚集倾向,而石油冶炼业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中的FDI则不具有聚集的特征[7]。因此,在福建省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刻,首先弄清楚各个行业部门的优势和专业化程度,为福建省下一步的招商引资或者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等问题理清思路。

二、测量方法和数据来源

1.方法

我们用于产业集聚的度量使用区位商这一指标。它是反映各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用全国经济水平衡量区域专业化程度,一般使用下列指标:就业量、薪酬总额、工业增加值、总产值、生产量和社会收支总额等。本文是选取就业人数这一指标来计算区位商的。

此外,我们还通过产值百分比的计算来分析对经济的贡献率。同时使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内部城市根据区位商大于1的工业部门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不同类型城市产业部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5),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工业与交通篇)(社会科技篇)(劳动就业篇)(2005),以及福建省政府的政府报告等相关文件资料的数据。

三、实证研究发现

1.从全省来看,产业优势不明显,只有1/3的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

从2004年39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的计算结果显现(见表1),福建省区位商大于1的工业部门只有13个,其中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区位商超过了4;橡胶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个行业的区位商超过了2;塑料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9个行业的区位商超过1;此外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也具有潜力,区位商接近1。

2.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

从表1可以看到区位商大于1的13个行业中,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的其他12个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福建省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例如服装、化纤、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普通机械制造、鞋、塑料等,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不利于福建省整体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特别是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的部署,石化产业、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工程机械制造业、电力产业等为战略产业,林产工业、纺织服装、建材工业、冶金工业、电机电器制造业、轻工产品制造业以及有些农产品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光电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保产业等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福建省现实的产业结构和优势与在《纲要》中设定的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结构任重道远。

3.不同产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存在差距,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贡献较大

根据表1,具有产业优势和集中的高新技术行业只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种行业,但是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业比重可以看到,它的产值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产值的20.14%(见表2),遥遥领先与其他的行业,比位居第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多13.34个百分点。根据表2前10位的行业产值占整个产值的69.30%,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这一数字的贡献率就接近30%;而在表1中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中,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产值前10中,只有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共3个行业,它们行业产值占16.08%。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前10名的行业中,传统行业的比重仍然很大。

4.从全省范围看,各地市的产业专业化率很低,产业雷同现象严重

从表3中可以看到30种制造业行业中,区位商大于1的,福州一共有12个行业,厦门有13个行业,泉州有6个行业,莆田有7个行业,三明有8个行业,龙岩有14个行业,宁德有8个行业,漳州有12个行业,南平有11个行业。在区位商大于1的制造业中,如果以福州为参照系的话,厦门有10个行业和其相同,泉州有5个、莆田有6个、漳州有7个、龙岩有5个、宁德有3个、南平有4个、三明有2个。如果以南平为参照系,龙岩有6个产业与其相同、宁德有5个。

资料来源:根据《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劳动就业篇)》(2005)P80~95,《中国统计年鉴》(2005)图14-3,中国统计出版社计算得到。

5.对福建工业部门的总体计算得到的区位商掩盖了地区之间差异性特征

把福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区位商,有的行业的区位商远小于1,但是在进行福建省内部9个设区市的制造业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各个市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行业。例如从表3中看到,龙岩的烟草制品业的区位商为12.93,三明的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区位商为6.07,宁德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区位商为5.06,漳州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区位商为3.40。从表1看到大于1的行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区位商为4.89,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区位商为1.53,家具制造业的区位商为2.06;对比表3,莆田在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具有明显优势,区位商为10.83,南平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区位商为13.38,漳州在家具制造业的优势也远高于总体水平,其区位商为6.36。

6.通过简单的聚类分析,福建省内部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我们通过对福建9个设区市制造业的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另一类为南平、龙岩、宁德、三明。第一类中,五个城市之间产业雷同现象严重,特别是厦门、泉州、莆田对福州的产业资源的争夺和产业同构现象严重,而漳州、莆田和厦门的之间产业部门之间同样存在严重竞争。例如漳州和厦门之间有9个部门区位商都大于1。福州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商为2.29,低于莆田的2.46,同时也低于泉州的6.15,仅高于厦门,这类数据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二类南平、龙岩、宁德、三明,这类城市的产业和第一类城市的产业部分交叠,但是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地域行业部门,和第一类城市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这类城市更多的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生产,例如更多地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行业具有更多得比较优势。但是在第二类城市之间又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从表3看行业区位商都大于1的城市之间的比较,例如南平、龙岩、三明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个行业存在竞争,除此之外,南平和龙岩还在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3个部门存在竞争;南平和宁德之间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个部门存在竞争;而这四个城市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这个行业都存在竞争。

四、结论

1.产业集聚的差异性和各地区行业的优势产业也呈现出沿海地区—内陆的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相似,虽然有些传统产业在各个地区雷同,但闽东南沿海的优势产业和闽西、闽北的优势产业明显不同,在福建省内部呈现出两类特征。在一些共同的具有优势传统产业之外,如福州、厦门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较大,而南平、宁德等是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依靠本地自然资源的产业成为优势产业的。

2.地区具有优势产业的部门单一,对抵御经济风险不利。研究中发现,有些地市的某种产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莆田的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的区位商为10.83,泉州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商为6.15,南平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的区位商为13.38,龙岩的烟草制品业的区位商为12.93等,根据区位商的定义,区位商大于1,就具有输出产品到其他地区的优势,而福建省很多地市的某一种产业的区位商远远大于1,说明极具优势。但是通过表3可以发现,福建省很多地市的优势产业部门单一,这样在全球经济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极容易出现经济的波动,例如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就有可能对出口的产品造成很多不可逆转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单一部门的产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那么对当地的经济就有可能造成大起或者大落,而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靠运气或者时机,因此,在各地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培养其他的优势产业,尽快形成几种以上的优势产业共同抵御经济风险,从而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安全。

3.各地区具有集聚优势产业部门和当地资源禀赋、历史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发现,福建省各个地市的产业和历史背景、当地资源禀赋相联系的。如南平地处福建北部,林业资源丰富,因此它的极具优势产业就是以木材加工为主;而泉州的发展是和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相关,它的优势产业就是纺织服装、鞋帽等。但是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本地的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分依赖本地的矿产等自然资源会造成对本地区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压力,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自然资源贫乏的温州,却创出了“温州模式”,资源非常丰富的贵州地区,至今经济发展缓慢。各级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当地的产业基础,采取针对性措施,选择若干目标行业作为引资重点,利用这些行业的聚集效应吸引更多的外资。

4.本研究是基于时点数据的研究对比,在获得数据资料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能使用时期数据进行动态比较,是有缺憾的。此外区位商这一衡量指标选取的变量不同,会引起产业优势的变化的度量现在学术界讨论较少,限于本文的篇幅和内容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比较和度量,因此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本文得到的数据结果和现实生活观察到情况具有一致性。

标签:;  ;  ;  ;  ;  ;  ;  

福建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相关分析&基于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横截面数据的分析_木材加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