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中生有中演绎产业奇迹——余姚裘皮从小作坊到中国最大水貂皮服装集散地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余姚论文,貂皮论文,裘皮论文,无中生有论文,大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省余姚市朗霞街道30年前,还是一块不“毛”之地,30年后的今天这里却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裘皮服装!这就是余姚市朗霞人演绎的裘皮产业奇迹。
从2008年以来,在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作为高端服饰的裘皮消费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据余姚中国裘皮城洪伯安董事长介绍:“2008年裘皮城内的商铺普遍生意兴旺,90%以上的裘皮服饰销售一空,成交量同期增长近30%。”
今天,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中国裘皮业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已成为中国裘皮业的晴雨表。
从厂到城的转变
一切源于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改革开放。1979年,港商干如良先生出于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在朗霞投资兴办了这里的第一个皮革厂,西干裘服厂。从此,星星之火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皮草业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展,到90年代末,这里发展起来了数百家的裘皮企业,他们都是那种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这些裘皮企业是中国裘皮城最初的雏形。
这几年,朗霞的裘皮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以朗霞街道为中心的地区已经有裘皮服装服饰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涌现出了意达皮毛、乔士皮草、兽王皮草、京都皮草等行业龙头企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余姚裘皮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2007年10月,充分整合了余姚裘皮业产业基础的中国裘皮城在这里正式开门营业。曾经的“不毛之地”,兴起了全国最大的一个专业水貂皮服装市场。这个由宁波杭州湾裘皮有限公司全额出资3.2亿人民币兴建面积达10万平方米,容纳了300多家裘皮生产、经营企业,汇聚着众多知名品牌的专业水貂皮服装市场。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貂皮服装集散地。
产业向集群化转变
从当时的小小西干裘服厂,到一家一户的个体小作坊,再到如今的世界一流的裘皮交易市场。朗霞人深深体会到了裘皮产业发展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实施产业延伸工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扶持裘服产业健康发展。”是余姚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裘服市场发展的重大举措,力争把余姚裘皮打造成世界级的“金字招牌”,通过中国裘皮城的带动和裘皮服装节的推动,提高裘皮特色产业的产品档次,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时尚的设计理念和业内著名品牌,形成原料拍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这一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根据预计,中国裘皮城正常营业3~5年后,可实现水貂皮交易300万张、裘皮服装年交易25万件、工艺饰品300万件、市场交易额达到5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6000余人。
中国裘皮城总经理冯春海说,生产商和消费者同等重要。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水貂皮服装生产、供应地的余姚,中国裘皮城奉行“高、精、细”的经营理念并联手多家国际裘皮拍卖公司打造品牌文化……在品牌、产品、服务、文化、营销上进行全方位出击,使中国裘皮城走向规范和成熟,向产业链延伸,实现科学发展。”
作为皮草业发达地区的浙江,皮草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皮草产业的蓬勃兴起、皮草消费的持续旺盛,将使余姚中国裘皮城这个全球专业水貂皮服装交易市场蕴藏无限商机,余姚中国裘皮城将为中国皮草业的发展绘制更为美丽的蓝图。
链接
浙江省余姚市朗霞街道距余姚市区8公里,杭州湾大桥20公里。329国道横贯全境,梁周一级线、周大公路穿境而过,陆上交通十分便利。街道地处宁绍平原,街道内共有大小河流206条,总厂163.8公里。辖区面积43.9平方公里。下辖龙王堂、西墟、邵巷、镇西、新南王、熊家街、赵家、新新、天华、天中、朗霞、杨家、干家路十三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至2008年底,全街道共有14983户,常住人口42490人,外来人口36999余人,耕地32354亩,社会总产值147.03亿元,财政总收入274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7元。
联系电话:0451-8262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