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廖德烜

浅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廖德烜

珠海市第四中学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教育激励理论本质上为了通过激励学生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需要使用教育激励法来进行管理效果促进,帮助班集体建设实现穿行。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方法提出和策略规划,对教育鼓励法如何提高班集体建设管理水平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教育激励;初中;班级管理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初中生主要学习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当中通常是以班主任作为主体进行学生管理,学生一味听从教师指挥,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进行自主学习,导致班级整体死气沉沉,没有朝气和活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教育激励理论,并且对理论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提升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合适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动学习意识,对初中生起到极大影响,提高学习成绩,减轻学习负担,本文通过对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提出如何进行应对的方法来加强班级管理效果。

1.教育激励理论

1.1教育激励理论概念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人能够产生正能量和积极心态。教育及理论在初中教学当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激励法的实施。教育激励理论通过常年探究和实践已经拥有一套系统理论,是一门正确的适合初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管理方法,教师通过对教学结构的完善、教学方法的转变,来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学习模式进行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减轻学生教学压力。教育激励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做出的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鼓励,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将全部心思集中到课堂之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展,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更好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各科目学习成绩[1]。

1.2激励作用

初中时期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巩固基础知识,为高中基础知识学习做铺垫,学生学习压力变大,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需要教师担任好指导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赞美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由多个年级和班级组成,教师应该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对各个班级进行最大程度的管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校整体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想要让学生在班级中充满活力朝气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鼓励制度建立。没有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赞美,当在学习阶段无法满足需求后,就会产生病态化心理,包括逃课、不学习等,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心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氛围。

2.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开始在孩子教育问题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期望提升孩子自身素质。班级能否有效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观念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教学环境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方面产生了不利效果,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获取不到提升知识水平的乐趣,教师和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关注也过于单薄,只关注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通过分数来判断学生整体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更多重视,而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则会被教师抛之脑后,甚至放弃对该类学生继续培养,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发展,也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出的事情,会导致学生在长期被遗忘中养成自卑心理,无法正确进行自我认知。使用这种评价标准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特长,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发展,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3.教育激励理论如何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应用

3.1期望教育激励理论

教师们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一定期望,无论期望值多少都会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能力。对学生抱有期望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教师将期望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生身上,就会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学习成绩变化也会更为敏感。学生处于被教师期望的课堂环境当中,也会在心里产生自我心理暗示,为了不让教师失望,努力提升学习成绩,满足自我成长目标,以求回报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抱有越多的期望,就越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在强大自信心支撑之下学生自然会努力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将精力放到学习当中[2]。这种期望会让学生充满被肯定的感觉和被人尊重与信任的心理,在时效性方面取得良好收益。教师在期望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期望值不能过盛,超出学生自身能力范围,要结合每个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期望,比如班级倒数的学生,不能期望他学习成绩直接名列前茅,如果教学对学生期望值过高,往往会由于恨铁不成钢而取得相反效果,学生拼尽全力无法让教师满意,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开始消极应对日常学习,严重者还会对学习行为进行抵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学生期望值设定,以求能够帮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3.2关爱教育激励理论

在日常教育课程当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给予的注意力过多,不注重学生心理变化。初中时期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现较大情感起伏和情绪波动,学生在出现学习成绩下滑时,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给予学生一些重视,分析出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原因,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比如学生在学习压力过大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时,或者是学生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心理状态,没有正常发挥自己学习水平时。教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且激励学生,让学生得到肯定,充满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学生心理需求牢记于心,进行针对性策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做到理论知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两手抓。以此来满足学生们的日常心理需求,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提升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3.3榜样教育激励理论

人天生就拥有学习模仿能力,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个能力也会与日俱增,将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融入到日常学习当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想要合理使用这种模仿能力,教师需要在全班树立一个榜样级形象,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即可。榜样的力量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影响不可小觑,无论是某些优秀同学还是教师都有值得学生们学习的地方,教师应该将自身作为榜样,发挥榜样应该起到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们能够共同进步和提高,争取做到和榜样持平或者更强大。教师可以说是离学生最近、最好的榜样,所以教师应该拥有高尚情操和优秀思想品德,还要具有强大的知识能力,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至少要做到不吐脏活,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再向温文尔雅努力,向学生传达积极作用,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较长,教师通过对学生一点一滴的耳濡目染,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充分感受学习魅力和榜样作用[3]。

4.结束语

一个班级如果想要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愉悦的学习环境,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让每一个人都为班级管理作出贡献,教师应该在日常班级管理当中,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教育激励理论方法,帮助班集体营造和谐努力的氛围,符合新教改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让学生成长为充满朝气、活力、正能量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瑞.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4(15):96-96.

[2]彭祥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3):18,20.

[3]丁挚萍,徐燕青.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教育界,2015(28):6-6.

论文作者:廖德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浅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廖德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