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援疆建设皮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项目解析论文_魏璐璐

皖援疆建设皮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项目解析论文_魏璐璐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皖援疆建设皮山县职业高级中学,以古徽州书院文化、徽砚、徽派符号为设计构思理念,以新疆当地传统玉石文化及手工艺为设计依据,克服场地困难,建设满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要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展现丝绸之路与教育文化的传播及传承。

【关键词】援疆;徽派;书院文化;场地设计

An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of Constructing Pishan County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Anhui Province

Wei Lulu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Pansha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Anhui Province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 culture, the emblem and the emblem of the ancient Huizhou Academy, and the design of the traditional jade culture and handicraft in Xinjiang. Service facilities required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to show the Silk Road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and heritage.

【Keywords】Yuanjiang; Huizhou; Academy culture; Sit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247-02

1.概述

皮山县地处新疆南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安徽对口援建皮山县,荒漠戈壁变成瀚海绿洲,引水造绿,营造天蓝、地净、水清、树绿的生态环境,将是皮山城市建设和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10年3月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公共教育领域需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鼓励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皮山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建设是安徽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秉承安徽古徽州地区的书院文化教育传统理念,在当今的公共教育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中延续徽州书院教育教学机构的“三观”理念,即“礼乐相成”的群体布局观、寄情山水的环境观、追求意境的人文观。形成讲学区相对规整、秩序性强,而活动区相对自由,园林化的建筑特色;崇尚自然的中国文人旨趣,讲究水的运用,形成溪流、树木、和谐统一的风景;注重场地内部环境营造,不求一开始窥其全貌,随轴线变化,天井开合,屏风隐蔽,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营造浓郁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校园环境。

2.项目概况

2.1 用地分析

已建成皮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基地位于新城区规划的职教园区西侧地块,西南侧为拟建的公共文化中心地块;东北侧为拟建的实训基地地块。校园总用地面积约1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公顷,校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学校规模为70个班,全寄宿制3500名学生,新建包括科教综合楼、文体中心、食堂综合楼、学生宿舍、体育看台等建筑。

2.2 规划结构

遵从礼乐相成的徽派建筑文化传统,追求建筑史上独特的书院气息风貌和建筑空间韵味。借助和田当地玉石文化悠久历史,以和田玉佩概念和大地景观为景观图底关系,展现皮山当地特色和风土人情,形成“一心、两轴、四区”的规划结构。考虑到生态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出新校区建设的三大特色: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

一心(玉石):校园的南北主轴,以主教学楼为中心,在空间上呈现“起、承、转、合”的多重序列(玉扣),形成了学生往返校舍的主要通行路线。

两轴(玉带):南侧主入口、礼仪广场、科教综合楼、雕塑、生活区广场、北侧次入口,形成具有强烈序列感的南北主轴线;结合东次入口设置东西向辅助轴线,实训基地、次入口、宿舍区、运动场、看台,形成东西次轴线。

四区:校园的教学区、运动区、宿舍生活区、休憩读书区四个功能区块,动静分区明确,形成以教学区为中心的规划结构, 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建筑特色

从有地域特色的高台生土建筑等建筑形态中汲取营养,在新疆当地气候条件制约下,从当地砖砌建筑、民族传统文化及传统手工艺中得到启发,将花砖、地毯编织的特殊纹理运用到现代建筑手法来展现,独具地域特色的校园建筑形象。

教学区教学楼呈品字形布置,科教综合楼通过连廊和两侧教学楼组团围合形成院落空间,主次分明。中心为礼仪广场,设置升旗台,使主体教学楼有独立的形象和观赏距离,形成标志性主轴。

学校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考虑体育中心资源与城市的有效共享,设有文体中心、看台、主席台、400米运动场、6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等。

3.交通组织

3.1 园区道路

整个校园内车行主干道以主教学区为中心,采用直环形机动车道路系统,设置一个主入口,两个机动车次入口。道路宽度6米,道路两侧留有充足的防火空地,并结合道路设计机非停车场若干。

3.2 内部人行游线

“玉佩”、“玉环扣”由“玉带”串联成广场和人行流线,象征着玉石、丝绸之路,“玉带”轴线在场地内设置贯穿全园的自由散步道,供校园内人员行走及休憩。

3.3 消防防灾集散空间

在紧急情况下,学校的体育场等开敞广场可以作为城市救灾中心,供市民使用。

4.场地设计

4.1 用地策略分析

校区用地南北长约520m,东西长约270m,基地内部地势有一定起伏,以戈壁为主,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最大高差约7m。竖向设计较为重要,以“弘扬徽文化,砚海造神奇”为场地设计概念,因地制宜,将整块设计场地当做一方砚台,砚台是由砚堂、砚池、砚额、砚边所构成。

在竖向设计中,充分结合校区四周城市道路的高程及市政设施条件,在场地内进行土方平衡,适当营造层次丰富的台地、凹地、旱溪,在校园内的休憩读书区,根据植物特性设计皮山果园,在徵湖景观区通过艺术加工徽派符号语言设计亭台廊桥,开合有致,传达出水口园林意境,形成纳凉读书处。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成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校区,皮山县自然降水稀少,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降水量49.8毫米,蒸发量达到2493.4毫米。必须采用地面渗透与雨水收集方式,最终通过有组织排水排向市政管网。

4.2 设计元素分析

总体上分为一广场(礼仪广场、防护绿带),两园(徽园和皮山果园),三庭院(教学区内庭院),四片区的景观布局。合理规划设计场地,通过场地理水造景形式和葡萄廊架以及各种形式的游步道形成绿色廊道串联整体校园景观,汲取马头墙、牌坊、窗棂、博古架、玉带平桥、状元门等典型徽派元素,在校园的景观空间营造上与建筑形象融合体现安徽人民与皮山人民共建美好校园的伟大事迹。

4.3 适地适树绿化思想分析

皮山县地处新疆南部地区最古老的绿洲之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200~5500米以上。选择适合新疆皮山当地栽植的树种,位于沙积平原地区需选择治沙植物,换土回填场地可选择有花、有果、有芳香气味的经济植物,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群落形成果园、背景林等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发挥植物生态群落的生态效益,体现皮山县特有的自然风貌。

5.结语

援建项目属于异地兴建,受到特殊地域环境制约,从设计、施工难度到后期服务都面临挑战,我们都一一克服,并能因地制宜,将设计付诸实施,对于今后的工作也是一种勉励。

参考文献

[1]刘磊.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魏璐璐(1983.11-)汉族,女,合肥人,硕士,工程师,风景园林设计。

论文作者:魏璐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皖援疆建设皮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项目解析论文_魏璐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