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靳榕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靳榕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总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山西 阳泉 045000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与来我院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hs-CRP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机体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我院为了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对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与来我院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

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32:18,年龄范围为55至74岁,年龄均值为(61.58±5.56)岁,其中有14例患者为轻度脑梗死,有26例患者为中度脑梗死,有10例患者为重度脑梗死。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0:20,年龄范围为56至76岁,年龄均值为(61.74±5.48)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P值大于0.05。

1.2 检查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颈动脉检查方法:让观察对象采取仰卧体位,头略向后仰,对其使用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设置为5至10MHz。分别观察受检对象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是否存在粥样斑块等情况。

2.血清hs-CRP测定方法:所有受检对象均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2毫升,将血清进行分离,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受检者血清中的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实施血清hs-CRP定量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观察对象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50例行健康体检者中,有8例患者检出存在斑块,其斑块阳性率为16.00%,IMT为(0.59±0.07)毫米,血清hs-CRP水平为(2.71±0.87)mg/L;实验组5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6例患者检出存在斑块,斑块阳性率为72.00%,IMT为(1.23±0.22)毫米,血清hs-CRP水平为(14.44±1.64)mg/L;经两两比较可知,比较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在研究中发现,实验组中有12例患者存在稳定斑块,其IMT为(0.87±0.19)毫米,血清hs-CRP水平为(3.25±0.43)mg/L;有38例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IMT为(3.14±1.45)毫米,血清hs-CRP水平为(7.69±2.33)mg/L,经比较可知,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以及IMT的比较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的好发人群为老年人,该病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2],有研究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易使患者的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脑血管内皮组织受到损伤,引起患者发生脑梗死[3]。

CRP是指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4]。若CRP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表示机体的炎症反应越严重。有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换言之,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是患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的重要标志之一[5]。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行健康体检者,这说明C-反应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之一;且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IMT的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有紧密联系。

总结得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庆东,贺光辉,宋磊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9-51.

[2]骆黎,徐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3]孔祥锋,陈明,王萍等.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8):629-631.

[4]张敏,李卫征.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2-2294.

[5]毛讯,徐晓榕.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hs-CRP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48-3149.

论文作者:靳榕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靳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