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新闻报道风格不高,品位不高?_性工作者论文

为什么有些新闻报道风格不高,品位不高?_性工作者论文

一些新闻报道缘何格调不高,品位低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高论文,格调论文,新闻报道论文,低下论文,品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新闻界近几年在改进新闻报道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主流媒体努力改变板着面孔说教的风格,大力改进新闻采编与写作,用鲜活生动的事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媒体特别是某些都市报、小报,在新闻报道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就是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全国记协2003年10月发出的关于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所指出的“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消极腐败现象”。

本文着重对新闻品位低下、格调不高的问题做探讨。

低俗新闻表现种种

这里列举的我国某些新闻媒体刊发的低俗新闻主要是21世纪以来的,并且绝大多数曾程度不同地受到过其他媒体的批评,列出来引以为戒。这类新闻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某些犯罪案件的报道详尽展示抢劫、凶杀的作案手段和血淋淋场面。

2004年2月,一些报纸报道,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审理横跨4省、杀死65人、强奸23人的杨新海。个别报纸对他作案手段的残忍和现场的惨不忍睹作了详尽描述。

北京某报2003年10月29日刊登题为《无良教师迷奸女生,全程录影成为铁证》的报道,竟然报道了迷奸所用药物的成分,客观上起了教唆犯罪手段的作用。

——某些新闻事件的报道细致描写淫秽、黄色情节。

2003年6月,木子美在网上抛出了内容极黄的《性爱日记》,某些媒体趋之若鹜,纷纷炒作。有的报道竟然说,这是“女权的声音,一半赤裸着女性的肉体,而另一半是勇敢的战神,披挂着盔甲,手持利剑,向那些无耻的男人喷射出复仇的火焰”。对其加以肯定。

2003年5月,北京、南京个别报纸刊载长篇报道《变态富翁毁了8少女》、《湘潭“百万富翁嫖宿8少女”大案告破,引起轰动》。文内小标题有:“13岁女生惨遭强暴”,“为虎作伥,17岁少女拉皮条”,“变态兽欲:只对小女孩感兴趣”,“‘白虎裸女’令他色胆包天”。

——宣扬各种低俗文化与习俗。

成都、沈阳个别报纸2003年4月“客观”报道,4月19日成都市一对名贵宠物犬举行中西合璧的隆重婚礼。报道详尽描述了它们的“结婚礼服”、特别的红色婚车、在婚礼进行曲中举行婚礼,并说婚礼“热闹非凡”。

南方某报2002年11月12日“客观”报道台湾“将举办国际娼妓文化节”。把娼妓称为“性工作者”。报道说,“国际知名影星、性工作者分别献演”。报道阐述“从事性工作遭受社会异样眼光,大众批判的辛酸心路历程,并对大众提出呼求,消弭对性工作者的歧视与污名化。”

——宣扬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

北京、南京等地的一些报纸2003年7月报道,法国有一面250年历史的魔镜,任何人向它观看就会大脑出血死亡,魔镜迄今已杀死38人。

某晚报2003年6月9日报道,大连瓦房店市一女子3年多一口东西不吃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南京某报2002年11月8日报道,埃及这年3月发掘出一个3000年前的女木乃伊,到11月发现她已怀孕8个月。是木乃伊看守者使她怀孕的。

这些伪科学、反科学的“新闻”,后来都被证实是编造的虚假新闻。

——热衷散布各种封建迷信、洋迷信的东西。

宣扬兆头决定吉凶,灵魂存在,梦境灵验,生日、星座、姓名可以决定人的性格命运等等。

北京某报2002年11月26日关于“富源轮”偷渡日本案件的报道中说:“船才出海,主机就工作不正常,轴承轴瓦间发出异样的声音,不久,桅杆顶端的风向标又被刮落大海。参与组织偷渡的每一个人的心底都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果然,2000年11月25日,船一抵达日本千叶港,偷渡人员便被全部查获,随船的8名成员也被逮捕。”……

成都某报2000年7月2日刊登《仙人指路奇中500万》的消息报道,体彩特等奖得主说,买彩票前他做了一梦,有人告诉他一串号码,他记住了前三位数,加上自己选的几位吉利数字,竟中了特等奖。

不少新闻媒体2003年8月19日报道,成都市电信局公开拍卖了100个带“8”、“6”、“9”的特别电话号码,共拍卖了713万元。其中最为特别的“88888888”由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233万元的天价购得。个别媒体对此也只是从拍卖款应归谁的角度提出质疑,而未谈数字迷信问题。

——炒作某些特殊人物。

北京某报2004年1月31日载文说,某些网站将胡兰成著《今生今世》“列入2003年度十大好书”,“胡兰成热必然将进一步升温”,胡兰成将“最终被中国读者认可”。而上海文汇报1月4日载文指出,胡兰成“曾任汪伪政权宣传部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长”,“他对自己的汉奸生涯没有丝毫的愧疚和忏悔”,对他“不能文过饰非”。

……

某些媒体热衷低俗新闻原因何在

媒体为什么会刊发这些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呢?

原因之一是,某些媒体负责人和采编人员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又没有认真地学习和领会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他们认为,新闻只要有确实新闻来源就可以报道,新闻的倾向性与真伪由新闻源负责,本媒体对此不负责。对某些采访对象的叙述、西方媒体的报道,他们不考虑、判断其品位的高低及是否准确、真实,只要能“吸引眼球”,都照用不误。有的新闻从业人员还认为,这类新闻能够满足受众趣味,因而是符合“三贴近”原则的。事实上,不少采访对象的叙述是信口开河,是低级的,甚至是别有用心,夸大乃至虚构的。西方有的媒体也常发一些宣扬低级趣味、迷信、伪科学的耸人听闻的“新闻”。例如,关于女木乃伊怀孕,电脑接口植入人脑的伪科学新闻就来源于美国《世界新闻周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认为,对来自确实新闻源的这类新闻,媒体也要认真审核、判断,在确认其没有不良倾向和真实、准确后才能刊发。对于受众的趣味要有所分析,对低级趣味决不能迎合。

原因之二,某些媒体只重视经济效益,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社会效益,忽视甚至忘记了我国新闻媒体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媒体要大力增加收入,改善自身的工作条件并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为此必须扩大发行量、收视率并增加广告收入,因而千方百计吸引受众眼球。有的媒体工作人员不考虑新闻的品位,只要有轰动效应,能吸引眼球,就迫不及待地刊发。

原因之三,采编人员新闻业务水平不高,科技知识不足,因而难于识别低俗新闻、虚假新闻,把这类新闻误认为有重大新闻价值而刊发。

江泽民同志1994年1月24日讲话时曾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胡锦涛同志2003年12月讲话时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严肃地考虑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效果,在这一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时刻记住这一点。

抵制、消除低俗新闻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对低俗新闻、虚假新闻的抵制,始终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

我国的现代报刊事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西方新闻界的一些弊病也迅即在中国新闻界出现。当时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的法规,如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大清报律》、1914年民国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1943年《新闻记者法》等。这些法规包含了禁止“诬诈”、“攻击他人隐私”、“败坏风俗”等等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条款。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者之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主任徐宝璜1919年出版的《新闻学》,在我国最早提出了记者自律。他在这本书中指出,当时我国某些报纸“不但不提倡道德,反暗示阅者以不道德之事”;“其新闻常不确实”,登载“花边新闻”、“诲淫小说”、“某某之艳史”等,认为“此于记者之道德,亦大有关系”,“与敲诈同为不德也”。本书提出了“访员应守之金科玉律”16条,包括“切勿视谣言为事实”、“不可因求速而粗心或不正确”、“除非某报所登之新闻素来确实,切不可转录之”、“新闻之有价值与否,当自为裁夺,不当信谈者之褒贬”等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在最初十几年,我国新闻界的职业道德总体上是好的,新闻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出现过“大跃进”时期新闻虚夸等问题。“文革”期间,在“四人帮”控制下,出现了许多虚假新闻,社会影响极坏。进入改革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以后,我国新闻事业急剧发展,新闻从业人员队伍迅速膨胀。这支队伍大多数人是好的、称职的,但由于其中不少人缺乏对新闻工作的基本了解与训练,加上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袭,在新闻工作职业道德上出现了某些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中包括热衷刊发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18日的讲话,严肃批评了某些人传播黄色、下流、淫秽、丑恶的东西。他指出:“如果听任这种瘟疫传布,将诱使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道德败坏,精神堕落。”他在1985年9月23日讲话时强调,“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他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理事会1991年正式通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4年、1997年两次修订。《准则》第2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规定:新闻报道要有利于“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新闻报道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第4条“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规定:“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

在西方,20世纪初,随着商业报刊的迅速发展,报刊为了获取利润,争夺读者和销售市场,相互展开了激烈竞争,出现了种种弊端,如不择手段抢新闻,迎合广告大户需要而违背真实性原则,以色情、凶杀、抢劫、揭露个人隐私等低级趣味新闻吸引读者而危害社会道德等等。西方报纸出现了“大报”和“小报”的分野。英文称“小报”为TABLOID,此词原意为“小药片”。英国每日镜报1903年创刊,以报型小而被称为TABLOID(小报)。后来该报为迎合低层次读者,大量报道凶杀案、皇室名人内幕等低俗新闻,TABLOID(小报)成为这类低俗报纸的代称。“小报”指报型小,报格也“小”,专门报道内容低俗、耸人听闻新闻的报纸。有的报纸即使报型为对开大报,但内容不入流,也被称为“小报”。这类报纸受到西方正派报人和公众的鄙夷。香港报纸把TABLOID谐音戏译为“太泼赖”,说这类报纸集太保、泼妇,无赖于一身。

美国报纸主编协会1923年制定了《报业规则》7条。前6条是责任、新闻自由、独立、诚信、公平、正直。第7条是“庄重”。这一条明确谴责“报纸假借道德之理由,对于社会伤风败俗,如奸淫、掳掠之犯罪事实着意推写,迎合低级趣味,煽动低级感情”的行为;并“严正宣布:凡诲淫盗之报纸,必因读者的反对和同行的谴责,而日趋于失败”。丹麦报业联盟1960年通过的一条道德规则规定,对于性犯罪、杀人及类似的罪案,应避免对犯罪行为作详尽的描述。

我国某些媒体却因这类新闻能吸引眼球而照抄照转,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上述西方主流新闻界对待低俗新闻、虚假新闻的态度值得我国媒体认真思考。我国新闻界亟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教训,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大家一起动手消除低俗新闻、虚假新闻这类新闻公害。

标签:;  ;  

为什么有些新闻报道风格不高,品位不高?_性工作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