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写教孩子成为有才能的人来帮助孩子成功_亲子成长论文

专家特写教孩子成为有才能的人来帮助孩子成功_亲子成长论文

专家特稿 教子成才助子成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稿论文,教子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输不起,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是独生子女父母共同的心声。

21世纪是属于孩子们的。“少年强,则国强。”民族企盼孩子成功,父母呼唤孩子成功,孩子自己也在争取成功。那么,怎样方能教子成才、助子成功呢?这是独生子女父母永恒的话题。

杰出人才成功的启迪

世界上许多杰出的人才,在回顾他们成功的缘由时,记忆最深刻的不是父母如何编排他们的学习计划,如何传授知识,如何安排他们的作息时间表,而是那些使他们受益终生的慈母的爱,高尚情操的陶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探索奥秘的兴趣及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记者曾采访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老科学家:“请您谈谈,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著名的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老科学家略想了一下说:“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我最主要的思想: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在谈到她父亲的教育思想时说:“父亲向来主张要教育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注重发展孩子的个性,主张孩子应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性情。”在回忆父亲对他们童年的教育时说:“父亲的教育思想时常运用在家庭教育中。他经常给我和哥哥讲童话、唱歌,带我们到村边的小树林里做游戏,让我们和他的学生一样,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父亲每年夏天都带我和哥哥到莫斯科等大地方旅行,带我们参观展览馆,领我们看戏,为的是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了解我们的家乡和祖国。”

杰出人才的童年回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教子成才,助子成功的关键,一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引导孩子关心周围事物,培养观察、探索的兴趣,学会学习。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人的一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与困难、挫折的较量中成长的。人的心态能把人推向成功,也能把人引向失败。因此,从小培养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培养孩子带着微笑看世界。

“太好了”是良好心态的具体表现。孩子从小学会乐观、潇洒地面对困难,长大了才可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有一次,我们带孩子们去春游,忽然下起小雨来,没有雨伞。小朋友们喊着:“下雨了,浇湿了怎么办?”我说:“太好了,小朋友可以看看雨落到湖中的样子了,我们平时可看不到噢!”这时,小朋友忘了淋湿的衣服,兴高采烈地观 赏雨中的湖面,七嘴八舌地说着:“湖面上有好多水圈圈。”“雨落到湖中看不见了。”当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长廊里,他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雨中的公园,新奇和兴奋改变了扫兴的心情。

人有两种心理网络。一种是恶性的网络,遇到任何问题,心理上反映出来的都是:“糟透了!”“真倒霉!”有这种心态的人永远没有快乐,也很难取得成功,因为“真倒霉”是一种负效应,不可能激励其振奋精神,战胜困难,摆脱逆境。另一种是良性网络,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抱着积极的态度,认为“太好了!我又多一次锻炼机会!”这种人常常能把负效应变成正效应,由劣势变成优势,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永远有一种成功感。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父母要以轻松的心态去分析孩子受挫的原因,鼓励他们重新开始,学会从逆境和挫折中找到“星星”,掌握通向成功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他们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支柱

勇敢的人常说:“我能行!”懦弱的人常说:“我不行!”

让孩子从小对自己有信心,比分数更重要。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变得胆小、懦弱,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不行”总挂在嘴上,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原因,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重要支柱——自信。21世纪需要勇敢的一代,我们的教育应帮助孩子改变“我不行”的状态,让他们勇敢地喊出“我能行!”3岁的孩子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妈妈常说:“你还小,你还不会。”可孩子却说:“我能行,我自己来!”这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如果父母能因势利导,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你真行!”同时,又不动声色悄悄地给予帮助,教给他们一点儿技能技巧,孩子便会在自己的操作中掌握技能,增强自信心。例如,孩子不会提裤子,妈妈可边示范边说:“解手后一层层往上提,先提裤衩,然后把秋衣拉平,再提秋裤,这样就不会露肚脐了,最后,把罩裤提上来。”说着,可让孩子试试看,一次、两次,孩子就能熟练地掌握提裤子的技巧了。于是,他逢人便神气地说:“我会自己提裤子了!”成功的喜悦溢满孩子的心田。在一次小班的绘画活动中,小苗苗握着蜡笔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鼓励说:“试试,你能行!”小苗苗拿着蜡笔在纸上戳了几个点,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小鸡吃的米!”教师拍手说:“你真行,会给小鸡画米粒了。”说着,把画贴在作品栏里。第二天,小苗苗兴致勃勃地用蜡笔在纸上画了几条小曲线,对老师说:“这是面条。”教师又鼓掌说:“你真行,会画面条了。”把画贴在小米粒画的上面。第三天、第四天……小苗苗越画越高兴,越画越勇敢。现在,她已经会画小鸡、小鸭子,还自豪地说:“我要当个小画家!”试想,如果小苗苗第一次画的小米粒受到的是斥责:“你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他可能从此罢画,再也不敢动笔了。那样,孩子失去的是自信,也将失去成功。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应帮助孩子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并经常向他们发出“你能行”的正向信息,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亲自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

主宰自己命运的是人,是勇气,而这勇气要从小培养。哥伦布曾经说过:“世界是勇敢者的。”“我能行!”是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自信将使孩子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变苦为乐,不断取得成功。

善观察爱探索是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观察力是杰出人才的基本心理素质。历史上,大凡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其观察力都是比较强的。达尔文这样评价自己:“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以上。”鲁迅先生教导文学青年时说:“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可见观察是一切成功的关键。

许多年轻的父母认为,观察不就是看吗?孩子长着眼睛,难道还不会看吗?其实,观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形态。观察力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孩子的观察力很差,尽管他瞪大双眼去看,所学到的东西也会很少;相反,有较强观察力的孩子在参观时,均会获得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知识经验。因此,越是精细的观察,就越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求知欲就越强。而在探索诸多的“为什么”中,孩子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目前,由于父母期望值的上升,投入的增加,望子成龙的梦从孩子童年便开始编织:不惜重金为孩子买钢琴、学习机、电脑;不辞辛苦送孩子上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使几岁的孩子疲于奔命,上兴趣班成了他们的负担,而家长却乐此不疲。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有的家长则横加指责,使孩子不堪重负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损害。

其实,成功的钥匙就在父母的手中。如果家长能转变观念,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开阔视野,博览多闻,动手动脑,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体验、发现、学习,孩子不但能兴致勃勃,以积极的心态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能学会怎样去学习知识、探索真理。家长由“教会”的“灌输”中解脱出来,成为“会教”的“启发式”指导;孩子从“学会”的“知识录音机”,变成“会学”的创造型人才,这才是真正的教子成才、助子成功的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应该“激励学生的知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寻找真理中得到发展。”他强调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激励儿童认识事物的智慧,引导学生获得独立的能力。他说:“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寻找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学生由顶峰开始,逐渐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标签:;  ;  ;  ;  

专家特写教孩子成为有才能的人来帮助孩子成功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