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并制作病房呼叫电路模型”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病房论文,电路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10月底,在江苏省物理优质课竞赛中,初三年级的赛课主题为“综合实践活动”。现介绍其中的一项教学设计内容,即“设计并制作病房呼叫电路模型”。 一、课程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特色栏目之一。其内容实用性强,与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意在强化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规划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挖掘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并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前期规划 1.课题的选择 苏科版物理教材9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设计简单电路”,由四个独立实验组成。分别是:设计病房呼叫电路、设计选答器、用单刀双掷开关设计楼道灯和设计交通信号灯模拟电路。要求学生设计电路,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交流和评价。从课堂实际容量来看,一节课要体验四个主题活动是不现实的。过快的课堂节奏,势必会压缩学生活动的时间,影响科学探究的效率。从课题实际难度来看,选答器设计要求较低,可拓展的空间小;楼道灯和交通信号模拟电路又过于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实体模型。综上考虑,我们决定以点带面,以追求学生活动的质量为核心目标,最终将课题选定为“设计并制作病房呼叫电路模型”。 2.思路的确定 作为一节电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既要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过程,即“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成果分享、活动拓展”,更要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知识、提高技能、激发创造力。为此,在活动框架的搭建上,我们决定突破教材内容和思路的束缚,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以自然生成的方式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学生搭建一个可自主支配的开放舞台。其过程为:以真实情景为源引入课题,初步设计电路结构,实验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交流展示设计成果并相互评价,制作实物模型,提出新的课题。 3.器材的创新 本节课先后使用了两套电学仪器。第一套以实验室器材为主(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电路连接的基础上,养成利用实验室器材来进行方案设计的良好习惯。第二套器材(如图2所示)用到了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按键开关这些生活化器件,鼓励学生将科学性和美观性有机结合,合理规划器材的摆放位置,并仿照生活实际,尝试从木板背面进行电路连接。为了解决发光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问题,我们用两个发光二极管并联,用透明塑料套将灯泡套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如图3所示)。

4.内外的衔接 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形成课堂内外活动的互补互助。为此,先组织进行课外调查,即到医院进行前期调研,并将调研的过程、观察的现象、思考的问题以微视频的形式带入课堂,供课堂上其他学生参考和借鉴,从而实现课堂内外、两地学生的互动。 5.技术的应用 与常见的科学探究课一样,如何才能实现小组间的有效交流?如何才能提高成果展示的可见度?如何才能节省交流的时间提高交流的效率?如何才能将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的问题展现给所有学生看?这些都应该是教师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决定用现场视频互动代替传统的交流模式。一是将摄像头安装在可移动的支架上,用一根3米长的数据线与电脑相连。当不同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时,将支架放在课桌上,对操作过程同步放映。二是用智能手机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抓拍,并通过QQ软件传送到电脑上,供大家讨论。从课堂交流的效果来看,节奏和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设计 1.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设计简单电路,熟练掌握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会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勇于实践、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于探究实践的勇气,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愉悦。 2.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病房呼叫电路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完成实物模型的制作。 3.活动器材 自制模型盒、实验板、电源、开关、导线、蜂鸣器、指示灯等。 4.活动过程 用下页表格的方法来展示教学活动过程。 四、教学感悟 1.着力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 现有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隶属于某一章节,以本章节知识内容为核心,为本章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服务。由于考试中常把其内容作为考点,也就使综合实践活动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受到教学进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老师们往往无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课后研究,而将其简单演变成一节习题讲解课。如何摆脱这种现状?我觉得首先应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从教学内容中解放出来,从应试要求中隔离出来,拥有自己独特的课程形态,不再用考试作为评价的标准。其次,在活动课题的选择和设计上,鼓励老师自主开发,向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与校本教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 2.切实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其授课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切实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质疑、规划、调查、访问、考察、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方式,都应该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去大胆尝试、充分体验。 3.尝试与新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必然需要和新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大部分内容在校外,学生之间都是分小组独立完成,一般的交流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尝试与新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微视频记录研究的历程;借助QQ群、微信搭建成果展示和互相沟通的平台;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阶段性地让学生将研究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带入课堂,在老师的参与下共同探讨,推动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标签: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设计和制作病房呼叫电路模型”的教学设计_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