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需求约束及再启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求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1)05-0073-09
在经济学主流经济增长文献中,长期经济增长由供给或要素投入决定,需求常作为一个短期问题而不予考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增长将由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已成为学术界一种共识,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获得了较好的增长绩效,名义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因消费需求增长严重滞后导致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致使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强的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依赖。2008年以来,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需求结构失衡相伴随的是经济发展阶段转型、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多重压力,中国“投资—出口启动型增长模式”的矛盾全面激化。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协调拉动,以实现需求结构的再平衡从而推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在此背景下,本文关心的问题是:(1)不同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条件、时机及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规律性变化特征;(2)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及需求约束的变化趋势;(3)1993年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来,经历了18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应该如何进行需求结构战略性调整,利用需求再启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及需求约束的理论基础
可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①,各子需求均具有启动经济增长的功能,但基于不同子需求性质和功能上的差异,不同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主导机制,以达到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
(一)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时机选择及条件
1.投资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主导机制的时机选择及条件。投资需求启动经济增长指的是以投资的方式启动经济运行及增长,具体表现为:投资增长即生产规模的扩张会扩大生产性需求,投资增长过程中伴随着投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生产结构的变化及技术进步,进而引导或推进经济的运行。在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中,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②。
由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进过程可见,投资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时机选择表现为: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初中期阶段注重投资形成和在经济发展后期阶段注重投资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具体地说,投资需求启动经济增长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初中期阶段,资本积累必须达到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增长速度,从而依靠投资启动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积累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应适度降低以避免生产能力过剩,必须进行投资结构调整提高投资效率以促进技术进步,增强投资启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投资启动经济增长的时机选择应特别注重经济周期性的影响,在经济低迷时期,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适宜方式是投资需求的启动,在经济繁荣时期,则不适合使用投资需求,而应当采用消费需求来启动。
依据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投资启动经济增长的一般条件是: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必须保持较高程度的投资增长率,或者说,投资增长率应远高于经济增长率;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阶段,投资增长率应略高于经济增长率或与经济增长率持平;投资直接依赖于储蓄率,并受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制约,因而,保持较高程度的储蓄率和形成良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也是投资启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但必须注意的是,投资启动经济增长易受资金供给制约,而通过货币发行增加货币供给又易造成物价的波动。因此,长期利用投资启动经济增长易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及通货膨胀,当经济发展由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阶段过渡的时候,应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长率,特别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投资效率的提高。
2.消费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主导机制的时机选择及条件。投资启动扩大的是生产性需求,而消费启动扩大的是消费性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一般说来,经济增长不是为增长而增长,其根本目的是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要。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消费不仅是经济运行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运行的前提,消费启动经济增长更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应成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消费启动经济增长必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Rostow认为,经济只有经历了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才能到达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在起飞和成熟阶段,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而在高额群众消费阶段③,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也就是说,消费成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应当在工业化后期阶段,而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由于资本相对匮乏,可以考虑选择消费或同时选择消费和投资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但如果过分强调消费的启动作用可能会导致经济处于低收入水平的恶性循环。此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考虑经济的周期性因素,消费启动经济增长应该选择在经济复苏转向经济繁荣时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因为在经济低迷时期,居民储蓄预期增强容易导致消费的“启而不动”,而在经济过热时使用消费启动经济增长易导致通货膨胀而造成经济波动。
根据基本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其他因素如边际消费倾向、社会保障、物价水平和收入差距也会对消费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或同步于经济增长率是消费启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边际消费倾向、社会保障、物价水平和收入差距也会对消费启动经济增长形成较大程度的制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消费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必须是在经济经历了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的高速增长之后才会更加有效。
3.净出口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辅助机制的时机选择及条件。在开放经济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要考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和国内经济的支撑能力,净出口需求则表现为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则表现为国内经济的支撑能力。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和多个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净出口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对扩大总需求或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小国而言,净出口需求可以是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性机制,但对于经济大国而言,净出口需求只能是一种辅助性机制。
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主导机制需选择恰当时机不同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机制,净出口需求启动经济增长一般不受时机选择的限制,具有经常性的优势。但净出口启动经济增长易受外部客观因素制约,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依据进出口商品种类的不同,净出口需求兼有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功能,出口启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是缓解投资需求扩张所造成的过剩生产能力以弥补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进口启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是弥补投资启动经济增长时形成的生产性需求不足。
由于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作为投资启动和消费启动的辅助机制,出口和进口均对启动经济增长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特别是出口。因而,净出口启动经济增长的条件应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出口增长率应大于经济增长率,净出口增长率也应该大于经济增长率;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需较完善,即进出口商品应符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及需要。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具体指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启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何种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应有所选择。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由于资本相对匮乏,应适当牺牲一部分消费,增加储蓄以加快资本积累,选择消费需求或同时选择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投资需求次之;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应选择投资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消费需求次之,利用投资需求启动经济快速增长以提高收入水平;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应选择消费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投资需求次之,即主要通过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投资需求应以结构调整、提高投资效率为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应适时作短期调整,而净出口需求则可以作为投资启动和消费启动的辅助机制经常使用。因而,从增长率比较来看,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主导机制的条件为: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投资增长率应远高于经济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而消费增长率可能略高于、等同于或略小于经济增长率;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消费增长率应高于经济增长率,投资率应略高于、等同于或略小于经济增长率;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净出口需求的增长率可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作适当选择。
(二)经济增长的需求约束
经济增长的需求约束表现为:(1)不同需求启动经济增长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时机,启动条件不具备或时机选择不当会使经济增长受到明显的需求约束;(2)需求结构均衡变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需求结构非均衡变动会使经济增长受到明显的需求约束。由于在上一部分已经分析了不同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条件及时机选择问题,因而,此部分主要分析需求结构失衡对经济增长形成的制约。
一般说来,开放经济中需求结构均衡变动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内部最终需求(消费需求)与中间需求(投资需求)的均衡变动;二是内部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与外部需求(净出口需求)的均衡。需求结构失衡会使经济增长受到明显的需求约束,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性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及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较慢,而投资需求过旺会加剧经济波动;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消费需求过旺会引发通货膨胀;净出口需求不足易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和债务危机,净出口需求过旺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将会导致频繁的贸易摩擦及汇率的升值压力。
二、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及需求约束的实证分析:中国经验及国际比较
(一)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及需求约束:中国经验及国际比较
1.中国1952-2009年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特征。表1和图1描述了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特征。总体上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内需是启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内部需求贡献率达到99.3%: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2.8%,投资需求贡献率达到36.5%;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获得了较好的增长“奇迹”:1952-2009年名义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
由表1和图1可见,投资需求的波动幅度最大,消费需求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改革开放前,经济增长率,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幅度均较大,不具备较强的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后,各变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较吻合,显示经济增长受投资和消费拉动特征明显。按照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图1),同时考虑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考察(表2):工业化初期的1952-1977年、1978-1984年和1985-1990年阶段;1991-1994年为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中期的1995-2000年和2001-2009年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1952-1977年,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率与经济率的比较来看,均具备启动经济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共同启动。但由于受资本相对匮乏及消费明显不足的影响,名义GDP增长率相对较低,仅为5.49%。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改革开放前长期压抑的消费剧烈爆发,成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而资本相对匮乏的趋势也得以缓解。1978-1984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但消费需求的增长率明显高于GDP增长率和投资需求增长率,显示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主导启动机制,经济增长率提高到11.34%;1985-1990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使经济增长得以双重启动,净出口需求也相应快速增长,这一阶段名义GDP增长率达到15.74%,显示经济增长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过热,进而在1988年出现了一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1991-1994年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由于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受投资所决定,这一阶段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消费的快速增长,名义GDP年均增长率达到26.91%,但1993年又出现了一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业化中期阶段的1995-2000年,受紧缩性政策的影响,投资需求增速趋缓,但消费需求及净出口需求的快速上升也使名义GDP增长率达到8.30%,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净出口需求锐减对经济增长也形成了较大冲击,导致1998年出现了通货紧缩。
2001年以来,经历了50多年的资本积累,中国经济增长具备了Rostow所描述的经济增长“起飞”的资本条件,也相应迈入投资需求启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佳时机,投资需求快速上升使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5.09%,净出口需求的快速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所导致的最终需求不足。但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及2008年的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净出口作为投资需求辅助机制的作用锐减,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导致需求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2.中日两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需求启动特征比较。为说明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特征及探寻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规律,本文选择与中国地域、文化和消费习惯较接近的日本进行比较分析。由表3的中国1952-2009年和日本1955-1995年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大致判断:中国1952-1992年为工业化初期,1993-2009年为工业化中期;日本1955-1970为工业化中期,1970年后为工业化后期。即中国1993-2009年工业化阶段与日本1955-1970年的工业化阶段大致相同。依据表3,本文把中国工业化阶段的1993-2009年分为1993-2000年和2001-2009年两个阶段,把日本工业化阶段的1956-1970年分为1956-1960年、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三个阶段,分别考察中日两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特征。
由表4的比较结果可见,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启动作用会明显增强,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启动作用则逐渐变弱。而两国经济增长需求启动明显不同的是:净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动作用明显强于日本④。如果把净出口需求作为国外消费,把净出口贡献率加到消费贡献率上,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比日本更强的消费启动特征,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启动作用则弱于日本⑤。上述发现说明如果把净出口需求有效转化为国内消费需求,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比日本更具长效性和稳定性。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约束。由中国1952-2009年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特征的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约束主要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消费需求启动时机不当造成的1988年通货膨胀。1979-1988年,名义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4.6%,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5.3%。深入分析发现,1984年以前的消费表现为数量的扩张,1984年以后,投资需求迅速扩张带动了消费的进一步扩张,城镇居民进入耐用消费品消费普及阶段,收入增长超过了生产的发展,生产能力不足致使供不应求,到1988年,城市抢购耐用电器导致了整个消费品市场的价格波动,零售物价指数上升了18.5%,形成了一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次是1991-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通货紧缩。1991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受投资需求决定,消费需求的上升速度较快使1993年又出现通货膨胀。1993年后国家采取紧缩性消费调控政策控制消费需求,CPI由1993和1994年的14.7%和24.1%成功地下降到1997年的2.8%,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又减少,进而在1998年出现了通货紧缩。
第三次是2003年以来净出口需求的快速增长引起的汇率波动和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共同造成的经济波动。200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净出口也快速增长,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好的双启动作用,只是投资及净出口增长更快显得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但净出口需求上升较好地弥补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但净出口需求的快速增长形成的贸易顺差使人民币升值压力骤增及2008年的西方金融危机使净出口需求锐减从而造成了经济的剧烈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三次需求约束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均发生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品市场为卖方市场,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受到压抑的居民消费存在消费“饥渴症”,居民的消费需求受投资需求所决定,会随着收入增长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第三次需求约束是发生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内外需求结构失衡所造成的,居民消费需求相对理性,逐渐脱离了投资需求的决定性影响,但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上升速度过快导致需求结构失衡,使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净出口需求增长速度过快使经济增长外向依赖程度显著增强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使经济增长受汇率升值压力及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强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需求约束均表现为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导致内部需求结构失衡的同时又面临着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较大影响。上述分析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增长的需求约束主要表现为需求启动时机不当及条件不具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需求约束更多地表现为需求结构失衡。
(二)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及需求约束:多国经验
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中国经济增长虽出现了三次需求约束,但总体上来说,中国政府的需求启动政策较好地利用了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规律,也获得了较好的增长绩效。对于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如何摆脱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第三次需求约束,进行需求再启动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至关重要。本文此部分拟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几个国家的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特征进行考察,以期对中国的需求再启动提供经验借鉴。
表5呈现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各需求GDP增长的贡献率及变化趋势:工业化后期,消费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具备启动经济增长的条件;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相当,也具备启动经济增长的条件。在不同的国家,净出口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条件差异较大;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基本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超过80%,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启动机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
结合表4和表5,通过对日本由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到后期阶段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变化趋势来看:当经济由工业化中期过渡到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的需求主要启动动力将由投资转换为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将由60%提升到80%,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将由40%下降到20%。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当经济发展由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到后期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启动机制由投资需求转换为消费需求后,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明显变慢。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再启动
(一)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需求启动的一般规律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及变化趋势的一般规律是:(1)国内需求是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机制,净出口需求作为一种辅助机制,是国内需求的一种有益补充。(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消费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投资需求启动力度由弱变强再变弱,净出口需求是国内需求的有益补充。即,工业化初期阶段在资本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启动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投资需求将取代消费需求成为主导启动机制;工业化后期阶段消费需求重新取代投资需求成为主导启动机制。(3)在工业化的三个阶段,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切换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启动机制,在经济低迷时期选择投资需求启动经济增长,在经济的复苏阶段选择消费需求启动经济增长。(4)不同需求启动增长条件不具备或时机选择不当及需求结构失衡均会使经济增长受到明显的需求约束。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再启动
经验分析表明:当经济发展由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到后期阶段,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启动力度将由弱变强,消费需求也将相应取代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启动机制。现实条件下,消费需求增长滞后导致的需求结构失衡及净出口需求减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形成一定程度的需求制约。在中国即将由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阶段转型之际,中国摆脱经济增长中的这种需求约束的关键之处在于:利用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通过有效的需求再启动政策进行需求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较快地实现经济增长主导启动机制的转换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另一方面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1.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经验分析表明:当经济发展由工业化中期发展到工业化后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启动力度将由弱变强,消费需求也将相应取代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启动机制。现实条件下,消费需求增长严重滞后导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动作用较弱,因而扩大消费需求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从消费需求的构成来看,政府支出需求增长较快,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较慢。而从居民消费需求构成来看,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较慢。因而,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而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基于此,首先,推进城镇化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以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激活现有储蓄。
2.通过投资政策导向控制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优化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率。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投资需求增长迅速,有效地启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投资率过高也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投资效率低下。因而,在中国经济面临经济转型之际:一方面,应保持一定程度的投资规模与速度,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投资政策导向优化投资结构,控制工业过快增长,稳定农业增长,加快服务业增长,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降低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但与此同时,进出口增长速度过快也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强的外部依赖,经济增长受汇率升值压力及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强烈,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内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而,中国政府应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降低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具体表现为:适度控制出口规模;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扩大进口资源类产品以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源压力和减少贸易顺差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注释:
①参考Chenery(1995)的研究结论,本文按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发展阶段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②邹薇主编:《发展经济学——一种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37-126页。
③依据Rostow对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特征描述及Chenery对工业化阶段性特征的描述,本文认为,Rostow的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与Chenery的工业化的中期以后的阶段(包括工业化后期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大致相同。
④本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工业化中期所处的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
⑤这一结论与国内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更应该界定为消费拉动(包括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而不是投资拉动。
标签:经济增长率论文; 净出口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